在《藏海傳》里,莊蘆隱和曹靜賢為什么斗不過趙秉文?
看看趙秉文的生存法則,能找到答案。
人人都有負面情緒,一個圈子里,做事底線更低的那個人,會成為大家負能量的“嘴替”。他們慣會挑事,通過幫助大家釋放欲望、宣泄情緒,成為圈子不可或缺的存在。
趙秉文就是這樣的人物。
十歲的趙秉文,是邊陲小鎮的學霸,靠實力考進全國最高學府大雍書院,卻因為貧寒的出身受到權貴子弟的欺壓。
這時莊蘆隱和曹靜賢出現了,前者是家道中落的敗將之子,后者同是貧窮學子,都是受排擠的邊緣人物,三個小可憐走到了一起。
面對同學欺凌,莊和曹只以牙還牙,趙秉文卻要對方“百倍奉還”。他設計抓住對方老大,讓小伙伴們一起扇他耳光泄憤,最后更殘忍地溺死對方。
莊和曹可能也幻想過這樣的報復場面,只是理性與良知終究占了上風,當趙秉文幫他們出了這口惡氣,讓他們嘗到了作惡的快樂,屠龍少年終成惡龍。
像趙秉文一樣隨心所欲的人,只要不影響團隊的核心利益,在團隊中還比較受歡迎。
比如豬八戒。他時刻掛在嘴邊的“散伙”,難道孫悟空和沙僧沒有想過嗎?十萬八千里的跋涉,九九八十一難的艱險,英雄也有崩潰的瞬間。豬八戒的抱怨,讓大家在崩潰邊緣獲得了一絲輕松,由此得到團隊的默許,并沒有人去和他的喪氣話較真。
豬八戒慫恿孫悟空去偷人參果也是如此。人參果“聞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孫悟空和沙僧也心動。
取經前,孫悟空去龍宮搶金箍棒,去傲來國搶兵器,搶劫的事沒少做。只不過加入取經團隊后,他開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神性光輝越來越強。但禁不住豬八戒的慫恿,貪欲又一次冒了頭。
學好三年,學壞三天。我相信人性本惡,所以我們才需要后天不斷修心,讓善壓住惡,讓理性駕馭欲望。
一顆爛桃壞一筐,一個渾人壞一群。
取經團隊沒有被帶偏,是因為大家有了修成正果的目標,有了比服從人性更高的追求,再加上唐僧與孫悟空這兩枚“定海神針”,最終所有人功德圓滿。
而《藏海傳》野心三人組缺乏“定海神針”,所以小團隊做事不擇手段,也越來越沒底線。
為了癸璽,屠盡藏海全家,連小孩子也不放過。
當初懲罰囂張的壞同學時,莊蘆隱一個耳光就扇了過去,他是團隊最有攻擊力的人,而曹靜賢生性善良,巴掌舉起又放下了。
在這樣一個團隊中,趙秉文不是出頭鳥,也不是軟柿子,可以更隱蔽更安全地操縱另外兩人,實現自己的野心。
“進可攻,退可守”,這樣的人更容易笑到最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