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選集》第三卷附錄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重點梳理了抗日戰爭爆發前黨內的三次左傾路線,分析了其產生的原因、形成與發展過程、造成的危害,以及毛澤東代表的正確線與左傾路線的斗爭,總結了經驗教訓。
《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于1945年4月22日中國共產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擴大的第七次會議上全體通過?!稕Q議》一共分為七個部分。
第一二部分具有序言和總括的性質,指出中國共產黨自從1921年建黨以來就以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作為一切工作的指針,而毛澤東同志的關于中國革命的理論和實踐是這種結合的代表,是毛澤東同志代表中國無產階級和中國人民,將人類最高智慧——馬列主義科學理論,創造性地應用于特殊革命環境下的中國革命,以正確路線與錯誤思想進行了勝利地斗爭,取得1945年的偉大的革命成就,指出確立毛澤東同志在中央和全黨的領導,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第一時期的最大成就,是中國人民獲得解放的最大保證。
第三、四部分梳理三次左傾路線形成的時間、過程及其所犯的各方面錯誤。
第一次左傾路線的產生,發端于1927年8月7日的黨中央緊急會議上,誘因是對1927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仇恨與對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投降主義的反對,正式形成并取得統治地位是在1927年11月的黨中央擴大會議上,被稱為左傾盲動主義或冒險主義。這種左傾路線主張,不顧敵人的強大與革命失敗后的群眾情況,命令少數黨員與少數群眾在全國組織毫無勝利希望的地方起義,但由于招致失敗,不到半年時間就停止了。
但是,由于隨后黨的六大未能將左傾思想肅清,所以到了1929年下半年至1930年上半年,因當時革命形勢有所好轉,又形成了第二次左傾路線,即立三路線。當時李立三領導的中央機關通過了《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決議案,無視中國革命的不平衡性,不承認革命需要主觀組織力量的充分準備,認為當時已經具備在全國“大干”的條件,忽視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長期性,而急速推動在全國中心城市武裝起和集中紅軍進攻中心城市的冒險計劃。李立三拒絕正確的批評和建議,以反右傾名義打擊不同意見者,發展了黨內宗派主義。
立三路線同樣因為迅速招致失敗而停止,不到四個月時間。在這期間,毛澤東同志始終不贊成立三路線,以極大耐心正紅一方面軍中的左傾路線,粉碎了第一次“圍剿”。但是,隨后的1930年9月黨的六屆三中全會,也沒有肅清左傾思想和左傾政策,而且實際上對立三路線進行了妥協,不承認其是路線錯誤,只說是“策略上的錯誤”,這為第三次以王明為首的左傾教條主義、宗派主義的形成與發展留下了機會。
第三次左傾路線,是在“反對立三路線”“反對調和路線”的旗幟下形成的,一些缺乏實際爭經驗的人聚集在有蘇聯背景的王明周圍,向黨中央發難。在共產國際扶持下,以王明為首的左傾教條主義、宗派主義在中央機關取得統治地位。然而,王明其實原是立三路線的追隨者,所以其左傾路線同樣也是有冒險主義的,所謂“反立三路線”只是其奪取權力的幌子,其政治綱領的實質是“反右傾”,而所謂“反右傾”本質上也是其宗派主義的表現,錯誤地打倒了二十多名黨的重要干部。
王明左傾路線,繼續強調“全國性革命高潮”和黨在全國范圍的“進攻路線”,雖然沒有主張在全國中心城市起義,也沒有主張紅軍要進攻中心城市,但無視前兩次左傾路線造成的挫折,無視敵我力量對比,盲目判斷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即是“爭取中國完全勝利的斗爭”,選擇與敵人正面硬拼,所以這次左傾路線直接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主力被迫進行全面戰略撤退、轉移,開始長征,損失慘重。
以上三次左傾路線,尤其以第三次的左傾教條主義造成的危害最大。以王明為首的一些缺乏實際斗爭經驗的人掌握了領導權,不從實際情況出發,生搬硬套馬列主義詞句。李立三雖然也是左傾的,但李立尚能結合實際。而王明,能夠運用馬列主義詞句把李立三說得無言以對,但現實斗爭的慘敗卻更讓他無言以對。
馬克思與恩格斯曾諄諄告誡,他們的理論只是行動的指南,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背得爛熟并加以重復的教條,對他們理論中一般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三次左傾路線,都是在思想上違背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黨中央在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上指出,要牢記并實行毛澤東同志“對于任何問題采取分析態度,不要否定一切”的指導。
第五部分剖析了左傾路線的思想根源?!稕Q議》指出,左傾路線反映了中國小資產階級的思想。由于中國特殊的社會政治情況,決定了中國不可能有獨立的強大的小資產階級政黨,所以大批的小資部階級革命民主分子進入無產階級革命隊伍,有的無產階級化了,有的沒有無產階級化。后一種情況,其革命性與無產階級不同,往往可能發展為對抗性。小資產階級的思想方法表現為觀察問題的主觀性和片面性,不從客觀實際出發。小資產階級政治上容易左右搖擺,對革命長期性缺乏耐心,容易冒險。小資產階級在組織生活上容易表現為脫離群眾和宗派主義,破壞著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和黨內的團結。
《決議》第六部分指出克服左傾思想的方法,是要加強馬列主義學習,在黨內發揚民主,展開批評和自我批批評,進行耐心說服教育工作??朔髢A思想的原則,是從團結出發,而又達到團結的目的。
《決議》第七部分總結并再次強調毛澤東路線的正確性,堅信在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必將取得中國革命的最后勝利。
《決議》對今天仍有啟示。在今天,要正確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其作為行動的指南,與當前經濟建設、國際斗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要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的長期性與艱巨性,以及國際形勢演變的復雜性與深刻性,在堅定追求共產主義理想的思想指導下,對理想的實現有足夠的耐心,避免再次出現“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不切實際的做法;要在民族偉大復興的涇濟、政治、文化、科技、軍事等多方面建設中,實現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化的新的飛躍,要避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再次教條化。
改革開放無疑正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靈活運用,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次一次新的飛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