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剛落幕,我堂哥就給我發了個微信語音。
堂哥語氣有些低落,一句“完了,可能沒考好”,讓我頓時沉默了。
堂哥兒子是今年的高考生。幾個月前我們見了一面,他說:“我比兒子還緊張,真恨不得自己去考。”
“我都訂了一套旗袍”,堂哥又補了一句,“我和你嫂嫂各穿一件,就當給孩子討個彩頭。”
我腦補了一下他們夫妻倆穿旗袍的畫面,畫風突然變成“李蠕蠕式喜劇”,差點沒忍住笑出聲。
堂哥繼續說,高考那幾天,他壓根不敢多說話,生怕一個眼神都會給孩子帶來壓力。
考完那晚,他終于鼓起勇氣,小心翼翼問了一句:“考得怎么樣?”
結果兒子白了他一眼,一臉不耐煩地說:“考完還不讓人放松啊?”
堂哥被懟得挺尷尬,轉頭和嫂嫂悄悄商量了一下,最后來找我聊天。
他說:“阿妹,你說我現在還能說點什么安慰他?我是真不知道該怎么開口了。”
我笑著安慰堂哥,說:“這下我可站在侄子那邊了。考完都不讓人放松一下啊?結果都沒出來呢。”
船到橋頭自然直,這半個月還有比擔心分數更重要的事要做呢。
堂哥愣了:“這下你哥我真迷糊了,考完還能做啥?不就該天天睡懶覺、打游戲嘛?”
我忍不住笑:“哥,畢業當然不是只有考試和升學,它其實也是孩子人生中一場重大的告別。”
我是很有感觸的,因為這個月不僅是高考畢業季,同樣也是Joshua的小學畢業季。
他還有十天,就要正式告別他待了六年的小學。
越秀區的小升初采用的是“分組搖號”制度,所有學生被打亂錄取,能不能和朋友再分到一個班,得靠運氣。
某種程度上,他們其實也跟高考生一樣,考完即告別,各奔東西。
他們班的孩子們,這學期悄悄建了一個只有學生在的小群,誰也沒拉家長進去。聽Joshua說的時候,我忍不住笑了,就跟我們當年畢業后偷偷建的QQ同學群一模一樣。
我想起三年前,我們從國際學校轉到公立學校的時候,我也陪他做過一次告別活動。
那時候,我們為班上的每個孩子準備了一本書,Joshua親手為每位同學畫了一張定制的自畫像賀卡,并寫上了秘密的留言。
今年,我也想再陪Joshua,用特別的方式告別這個重要的時刻。
但用什么方式呢?我正琢磨著,沒想到Joshua自己開了口:
“媽媽,要不用音樂吧?”
“音樂?”我有些驚訝地看著他。
他點點頭,眼睛里亮晶晶的,“我們可以做一首歌。”
他說,AI現在能寫文字、繪畫、作圖,自然也能譜曲、做MV。
“我們不如試試。”
我也心動了。于是,我們開始動手,用AI來完成一首歌的MV。
第一步,是生成歌詞歌曲。
Joshua先借助DeepSeek,把自己對小學生活的點滴記憶寫成關鍵詞,比如早讀、跑操、畫黑板、放學路上說笑……然后讓AI嘗試生成歌詞。
我陪在一旁一起修改、潤色,直到基本成型。
有了基礎歌詞后,我們就開始將歌詞創作成歌曲了。
這次,我們用上了南開大學王剛教授開發的,一款專為中小學生設計的人工智能學習平臺。
它的界面干凈、功能清晰,操作也非常適配孩子的使用習慣,讓Joshua可以專注沉浸地進行創作,不會被過多復雜功能干擾。
我們使用的是里面的AI作曲功能,選擇好感興趣的音樂風格和細節選項后,就可以進入到歌曲生成環節。
歌詞、歌曲都有了后,第二步是劇本梳理與分鏡圖片的設計。
他根據歌詞延展出故事線,從教室到操場,從畢業照到放學的背影……通過AI的方式,制作門檻也變得更加簡單。
第三步,是畫面生成。
Joshua用AI制作插圖,通過調試關鍵詞的方式,生成了一張張校園記憶的畫面——
奔跑的背影、寫字的手、課間的聊天……每一幀都像是他腦海里的回放。
第四步,是動畫合成。
接下來就是完整的動畫合成了,把所有的畫面按順序合并在一起,并設置好過渡時間和方式。
合成后MV成品,整個風格是這樣子的:
我把Joshua做的MV發給堂哥和嫂嫂看。
堂哥和嫂嫂一邊看一邊感慨:“鈞鈞(我侄子名字)就愛折騰這些新科技嘛,這個他肯定喜歡!
我們自己不是也能做?比如結婚紀念日、生日、朋友聚會、婚禮視頻……這些不都可以自己生成照片、剪成片子嗎?”
我點點頭:“沒錯啊。你可以導入照片,選不同風格的畫面模板,再慢慢優化、迭代它。
除了作曲,還有很多AI工具都能用上,真的可以成為生活里的便利品,甚至是表達的工具。”
更關鍵的是,孩子能在這個過程中,把自己的成長和感悟,對未來的期待和向往,慢慢梳理、表達、沉淀下來。
畢業其實是一場重要的過渡性儀式(transitional ritual)。
好的過渡性儀式可以幫助孩子在情感上順利完成對舊階段的告別,為邁入新階段做好更為積極的心理準備。
每一階段的人生軌跡,都值得被認真對待。
這是我在微信聊天里和堂哥堂嫂達成的共識,就好像Joshua在那首用AI創作的畢業歌里唱的那樣——
帶著所有的光亮,去闖屬于自己的遠方。
其實無論是高考,還是小升初,它們都只是人生旅程中的一個小小站臺。
有的孩子在這里加速,
有的孩子在這里稍作停頓,
但這都不妨礙他們繼續前行。
重要的,從來不是這一站是否登上了“理想的列車”,
而是他們是否愿意帶著熱愛與勇氣,
繼續奔赴真正屬于自己的方向。
不管走向哪里,只要腳下有路、心中有光,就是出發的意義!
這段時間陪孩子一起探索AI工具的過程,讓我真切感受到:AI對于效率、表達與創作,都有著極為直接的助力。
這次MV能在短時間內高效完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們使用了南開大學王剛教授開發的人工智能創作平臺——小象AI實驗室。
這個平臺是南開大學專為中小學生設計的AI學習工具,聚合度高、功能清晰,操作界面簡潔穩定,完全貼合孩子的使用習慣。
不僅更容易上手,還能幫助孩子真正實現從“嘗試”到“創作”的完整閉環,既保護了創作體驗的純粹,也大大降低了探索AI的門檻。
我也特別邀請了南開大學計算機學院的王剛教授,一起聊聊什么才是真正適合孩子的AI通識教育,AI的原理是什么,如何運用好AI。
南開大學王剛教授的小象AI通識課程,正是從圖像生成、動畫制作、程序開發這些“看得見的成果”出發,帶孩子在真實的創作中理解AI的底層邏輯與思維方式。
不僅是學原理,更是學方法——
讓孩子會用、能用、敢用,最終做到巧用、活用、深用AI。
如果你也希望孩子能夠在一個綠色、干凈、科學的環境里接觸AI,真正掌握這項未來必備的技能,
那真的值得認真了解這門課程,為孩子打開“AI+創新”的第一道門!
一鍵預約兩場直播間
預約兩場直播間,
入社群抽送南開大學定制筆記本!
這課小孩可以學,家長感興趣也可以學。
我們也有專屬的讀者社群,想聽直播回放、直播大綱和了解課程細節,都可以進來。
我這次618首發完后它就要漲價了,對AI教育感興趣的家庭預約起來吧,絕對能給娃、給家長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感謝你的 點贊 和 轉發,咱們不走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