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武俠小說中的“化尸水”來形容水葬,是最合適不過了!
不同的是,武俠世界里,化尸水是一種毒水,能在短時間里快速分解人體,并將其“化成水”,它的作用是毀尸滅跡。
而在現實世界中,也能將遺體液體化的水葬,則是一種正在流行的殯葬模式——一種比火葬和土葬更環保的綠色殯葬。
雖然說水葬很新穎,對環境也更有益,但是能不能接受,真的考驗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因為整個過程就像是在烹飪一道食物,國外還稱之為“袋裝煮”葬禮,不過我倒是覺得,很像是用高壓鍋“燜煮骨頭湯”。
人體液化后“聞起來像蒸蛤蜊”
水葬,準確來說,應該稱之為堿水葬,就是用堿水來分解遺體,一般使用的是氫氧化鉀溶液。
它之所以被稱之為“袋裝煮”,是因為遺體會被安置在一個特定的袋子中,然后推入水葬儀器內密封處理,據報道購買和安裝這個儀器需要75 萬美元。
隨后,只要按幾個按鈕,機器就會自動鎖定,然后開始注入水和堿物質,堿溶液是自動調配的。
工作時,罐體內部是高溫高壓的,溫度可達150攝氏度,“燜煮”4個小時左右,不同遺體處理時間略有不同。
強堿性物質會將肉身化成一灘棕色的無菌液體(類似濃茶水),里面除了氨基酸、糖和鹽等物質外,所有的身體組織都被溶解了,只有骨頭還殘留著。
經過這么久的“燜煮”,骨頭也都是“酥”的,稍稍一用力就會碎,這些白骨磨碎后,會歸還給親屬。
至于棕色的溶液,經過一定的處理后(調整PH是其一,降至可承受范圍內),可以直接用來施肥,也可以直排下水道,經過自來水公司處理后,可循環使用。
很多人以為,整個過程的氣味肯定不好受!
事實上,在運作的時候,機器本身是密閉的,沒什么特殊氣味,而運作結束后,產生的人體液化溶液,也不刺鼻。
曾經有一位記者參觀過加利福尼亞州水葬的設施,當時操作這臺機器的迪安·費舍爾主任是這么形容的:“沒這么可怕,液化后聞起來像蒸蛤蜊。”
水葬,會取代火葬和土葬嗎?
土葬和火葬,是我們目前比較常見的2種處理方式,但這2種都存在不足之處。
例如傳統的土葬不僅占地方,還會導致防腐液滲入土地中(國外土葬會進行防腐處理);
火葬也不環保,每一次火化,不僅耗費大量的燃料,還會釋放很多二氧化碳,附帶著還會釋放其他有害物質。
相比之下,水葬主要使用的是電,每次排放的二氧化碳不多,也不會排放其他有害氣體。
而且這項技術也不是新興技術,早在1988年就有了,一直用來處理動物尸體,說明這種殯葬模式也是很成熟的,只是一直沒有全面推廣。
目前,水葬合法化的國家并不多,最早推行的是加拿大,2012年就有了,美國截至2022年也有24個州合法,其他的還有荷蘭、南非、愛爾蘭等地,水葬也是合法的。
價格嘛,和傳統火葬差不多,據新聞報道,一般在1500 美元到 5000 美元,不同公司價格不同。
英國其實在2023年就喊過一次口號,說要推行水葬,但到目前為止,相關律法還沒有通過。
他們在水葬一事上“猶猶豫豫”,主要原因是:
1、水葬雖然好處多多,但是大多人無法接受,覺得將人體化成水,然后排入下水道,混入污水糞水一流,是對死者的不尊重;
2、很多地方沒有制定水葬污水直排下水道的標準,不知道該如何監管;
3、純粹是無法接受這種“燜煮”方式,覺得像在煮菜很殘忍。
不過,近日媒體又發出消息來,說是英國要重新考慮水葬。
最后
綠色殯葬這個話題,我其實科普過很多種方式了:蘑菇套裝、蛋形膠囊、冰葬、人體堆肥、氣球葬、太空葬……
和上面這些相比,海葬算是比較普通的了。
要是內心“宏偉”,遺體還可以捐贈給相關機構做成標本,或者切成極薄的人體切片,作為數字化可視人體留存。
在推動綠色殯葬這一塊,美國是比較前衛的,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人體堆肥項目——通過一定的方法,60-90天的時間,將遺體變成一車斗的有機土壤。
這種殯葬概念,2019年被大眾熟知(各種新聞報道造勢),2020年5月1日,美國華盛頓州成為首個合法人體堆肥的區域,之后又開放了12個州,普及速度算是比較快的。其他國家還沒有推行,有的尚在考察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