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廣權又解鎖一檔文化節目,表現可圈可點,網友熱議卻是另有原因
最近,央視新聞主播朱廣權亮相綜合頻道季播文化節目《城市風華錄》,與90后新生代主持人張舒越一起帶隊,探訪福州的城市風貌和人文景觀。在綜合頻道并不缺少優秀的文化節目主持人的情況下,還安排朱廣權來跨界,引起了很多網友熱議。只是這并不是朱廣權首次參與綜合頻道的節目錄制,此前就是《山水間的家》《機智過人》等的常客。
朱廣權在《城市風華錄》褔州篇中的表現可圈可點,展現出了新聞主播跨界主持的獨特優勢。朱廣權標志性的語言風格,將嚴謹的新聞表述與輕松的網絡流行語巧妙融合,為文化解讀注入了新鮮活力。當介紹到福州三坊七巷時,朱廣權既能準確陳述歷史沿革,又能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拉近觀眾距離,快迅實現了“硬知識”的一種“軟傳播”。
朱廣權的成功跨界,不僅是他個人職業發展的契機,更說明當代媒體生態中主持人角色定位的深刻變革,從單一的信息傳遞者轉變為多維度的文化詮釋者。以新聞播報中“段子手”風格著稱的朱廣權,為什么能多次在央視跨界主持大型文化節目?如此安排是資源浪費還是別有深意?個人認為,源于朱廣權具有敏銳的語言感覺和對受眾心理的精準把握。
最關鍵的是,朱廣權在節目中展現出的文化厚度和幽默感。朱廣權主持并非簡單背誦臺本,而是能夠將城市歷史與當下生活有機連接,使文化敘述既有縱深感又有時代性。在探訪福州傳統工藝時,朱廣權能從技藝細節中提煉出文化精神,深度解讀能力是一般娛樂主持人難以企及的。加上朱廣權個性沉穩厚重,為觀眾提供了多元的城市文化解讀方式。
朱廣權頻繁跨界現象的背后,是媒體融合時代對主持人素質要求的革命性變化。傳統媒體時代“術業有專攻”,現在全媒體型人才成新寵。新聞主播不再只是字正腔圓地播報新聞稿,文化節目主持人也不是僅靠顏值和口才取勝。具有復合能力的主持人,既能保證信息的權威性,又能增強傳播的親和力;既能把握內容的嚴謹度,又能提升節目的觀賞性。
朱廣權的成功跨界恰恰證明了復合型主持人的市場價值。從《共同關注》到《城市風華錄》,朱廣權早已完成了從新聞話語體系到文化話語體系的代碼轉換,在媒體邊界日益模糊的今天顯得尤為珍貴。朱廣權的跨界也反映了央視作為國家媒體的人才戰略,培養既能堅守主流價值,又能創新表達的全能型主持人。
其實,朱廣權的成功在于他從未將自身局限在新聞領域,而是不斷拓展文化視野,這種知識儲備使他能夠游刃有余地在不同節目類型間切換。在信息爆炸時代,觀眾既需要專業權威,又厭惡刻板說教。朱廣權自帶一種嚴肅娛樂的風格,擅長用輕松的方式來傳遞嚴肅內容,既不失專業本色,又增添了觀賞的趣味,使文化節目擺脫了曲高和寡的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