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態
觀察商業榜樣,輸出榜樣觀察
6月10日,美國紐約的股市開盤前,一則消息震動了中國互聯網圈。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與喜馬拉雅控股分別宣布,雙方已簽署并購協議。受限于交割前提條件的滿足,騰訊音樂擬將以“現金+股票”組合拳,全資收購這家國內最大音頻平臺。
這不是普通的“大魚吃小魚”。12.6億美元現金(約90億元人民幣),加上總數不超過5.1986%的騰訊音樂A類普通股,再加上創始股東后續分批獲得的0.37%股份——這場交易的總價,早已突破“百億級”。
01
交易拆解
要理解這場并購,先看“錢怎么給”“股怎么換”“人怎么綁”。
12.6億美元現金不是小數目。2022年騰訊音樂全年凈利潤約43億元(約6億美元),這筆現金相當于其兩年利潤。但騰訊的“錢袋子”遠不止于此:截至2024年底,騰訊音樂現金及等價物超300億元人民幣,加上騰訊集團的“輸血”通道,拿出12.6億美元現金,難度不大。
真正值得玩味的是“股票對價”。5.1986%的A類普通股,這個比例卡得很細——A類股投票權通常是B類的10倍,既不會稀釋原股東控制權,又能讓喜馬拉雅團隊深度綁定騰訊生態。
更微妙的是“創始股東分批獲股”:交割時拿一部分,之后再分批拿,像極了“對賭”——若未來業績達標,團隊能拿更多騰訊股票;若未達標,部分股權可能被回購。
這場交易的底層邏輯,是兩家公司的“互補性”。騰訊音樂是國內音樂流媒體霸主,旗下QQ音樂、酷狗、酷我占據超高市場份額,但內容以流行音樂為主,用戶場景集中在“聽歌”;喜馬拉雅則是“泛音頻全能選手”,覆蓋有聲書、播客、知識付費等全品類,用戶日均使用時長超兩小時,像個“音頻超市”。
合并后,騰訊音樂的“音樂庫”能給喜馬拉雅用戶更多選擇,喜馬拉雅的“內容寬度”能補齊騰訊音樂的場景缺口。
02
為什么是現在?
這場并購已經談了很久了,不斷被媒體報道,不斷被雙方否認,如今,真相終于浮出水面。這背后,是騰訊“全場景內容生態”的關鍵一步,也是音頻行業新一輪的“洗牌信號”。
騰訊的野心,從來不是做單一領域的王者,而是“覆蓋用戶所有娛樂需求”。從游戲、社交到視頻、音樂,再到現在的音頻,騰訊在構建一個“全年齡、全場景”的內容帝國。但是,騰訊音樂的在線音樂月活用戶已連續多年下滑,需要新的流量倉進行補給。
收購喜馬拉雅后,騰訊的內容版圖將補上“耳朵經濟”的最后一塊拼圖——用戶可能在微信里聽播客,在QQ里聽有聲書,在騰訊視頻里聽原聲帶,所有場景都由騰訊系產品覆蓋。
而喜馬拉雅的“退”,實則是創始團隊的“急流勇退”。過去幾年,喜馬拉雅多次沖擊IPO未果,盈利壓力巨大,一直被嘲諷,始終在努力。被騰訊收購,既能獲得巨額資金緩解壓力,又能借助騰訊的資源擴大市場,對團隊來說是“雙贏”,也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但“退”不代表“放棄”——創始團隊仍持有部分騰訊股票,未來可能通過股權激勵綁定長期利益,若新平臺發展得好,財富可能隨股價上漲水漲船高。
行業層面,這場并購可能徹底改變在線音頻格局。目前市場呈“一超多強”:喜馬拉雅是“一超”,荔枝、蜻蜓FM、番茄暢聽是“多強”。
合并后,新平臺的內容覆蓋、用戶規模、資金實力遠超其他玩家,中小平臺可能面臨“要么被收購,要么被淘汰”的選擇。
荔枝主打故事和情感類音頻內容,若無法與騰訊音樂的音樂直播競爭,可能加速邊緣化;蜻蜓FM依賴“文化類內容”,若騰訊不開放相關版權,增長空間會被壓縮。
唯一可能的變量是“垂直領域”——專注兒童音頻的“凱叔講故事”、聚焦財經內容的“華爾街見聞”,若能找到差異化定位,或許能持續存活。
03
整合挑戰與行業變數
假設交易順利交割,接下來的問題是:怎么整合?
騰訊音樂的優勢是“技術+流量”:成熟的推薦算法、云存儲能力,還有微信、QQ的入口導流;喜馬拉雅的優勢是“內容運營”——從主播孵化到版權采購,從付費課程到廣告變現,有一套完整體系。
可能的整合方向有三:
1、內容互補:騰訊音樂的流行音樂注入喜馬拉雅,喜馬拉雅的有聲書、播客補充騰訊音樂的內容庫;
2、流量互通:微信“音樂”入口新增“音頻”板塊,喜馬拉雅獨立App保留但獲騰訊系流量扶持;
3、商業化協同:騰訊的廣告系統(如廣點通)與喜馬拉雅的廣告資源打通,提升廣告加載率和單價。
但整合也有風險。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末,喜馬拉雅擁有超290萬活躍創作者,累計發布4.88億條音頻內容,覆蓋知識、教育、娛樂等多元垂類。喜馬拉雅的“社區屬性”(用戶習慣在評論區互動)與騰訊音樂的“工具屬性”(用戶主要是聽歌)能否融合?若強行統一產品邏輯,可能導致用戶流失。
更大的考驗來自監管。若騰訊能證明合并后不會限制其他平臺的發展,反而能推動內容創新,過審概率不低;但過去幾年,互聯網行業并購被“叫停”的案例不少,這場交易的最終結果仍存懸念。
對普通用戶來說,這場并購可能帶來“更豐富的內容”和“更便捷的體驗”——喜馬拉雅用戶能在騰訊音樂App里聽有聲書,QQ音樂用戶能免費收聽部分喜馬拉雅付費課程。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若合并后平臺“一家獨大”,是否會提高付費門檻?合并后定價權增強,用戶可能面臨“更貴但內容更多”的選擇。
04
當“聽”的世界變“大”
從MP3時代到在線音樂,從廣播到播客,中國人的“聽”始終在進化。這次并購,本質上是互聯網巨頭對“耳朵經濟”的一次集中收割。
合并后的新平臺,騰訊音樂會成為更龐大的在線音頻平臺,內容超千萬小時,覆蓋從“聽歌”到“聽世界”的所有場景。但問題仍在:當“聽”的選擇越來越集中,我們是會獲得更優質的內容,還是失去更多元的選擇?
答案,可能要等交易完成后的幾年,才能慢慢揭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