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iwei / Greenpeace
結束了西雙版納的,綠色和平與播客“聲東擊西”合作的系列播客「云南另一面」繼續出發,來到了云霧環繞的大理云龍縣。沒有網紅古鎮,也沒有喧囂人潮,迎接我們的,是茶馬古道上的千年鹽井和交織了百年信仰的玉皇閣;是草甸上自在漫步的牛群和蒼翠欲滴的松林。
在這里,我們跟聽眾一起辨識怎樣的森林才是好的、健康的森林;了解一場山火過后,森林的生機再現需要多久,修復樹種的選擇有哪些講究,以及這些又會如何影響到寶貴的滇金絲猴種群的繁衍……
掃碼收聽播客
本期人物
徐濤,聲動活潑聯合創始人
陳姝璇,綠色和平森林項目主任
周嘉鼎,山水自然保護中心高級項目官員
賽德,「聲東擊西」后期制作人
節目亮點
[04:34]深山里的諾鄧古鎮:火腿、千年鹽井和旱龍王
[19:09]玉皇閣、文武廟與佛家靜堂,一個村莊百年的信仰交織
[27:09]來自大浪壩的意外之喜
[39:15]在山火后修復一片森林,為滇金絲猴搭「鵲橋」
[43:36]走近「有風的地方」,看見好的森林是什么樣子
在「云南另一面」系列播客中, 綠色和平 與“ 聲東擊西” 、以及來自云南本地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專家們一道,感受森林生態系統的魅力,發掘一線森林保護工作者的故事。
以大自然為錄音棚的創新模式、現場環境音和主播聲線的交叉剪輯形式,帶來了身臨其境的收聽體驗,收獲了不少聽眾的好評和喜愛。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這期節目的后記,節選自聲動活潑「胡同會員·播客手記」訂閱郵件,帶大家一探「云南另一面」系列播客是如何誕生的。
聲東擊西
這次夏日特輯的籌劃早從2024年就開始了,無論是環境保護還是地區特色文化,都是「聲東擊西」一直有在關注的議題,所以當綠色和平的伙伴們找到我們,希望能夠去到云南,圍繞相關話題制作節目的時候,我們也很興奮。但是在興奮之余,作為節目組,我們也有自己的擔憂:怎樣通過播客的形式把環保內容講得有趣不枯燥?在戶外嘈雜的情況下,如何保證錄音的質量?如何在一期節目里把不同地點之間的故事串聯起來?
綠色和平
影像的真實記錄帶來「在場感」。綠色和平擅長影像,認為見證、記錄、行動,是促成改變的重要方法——我們拍過很多紀錄片,也會經常參加各種國際影會,綠色和平全球 50周年的時候,還在北京的798做了回顧影像展。不過,碎片化的閱讀習慣會影響大家對大型視覺產品內容的吸收程度,所以我們也在不斷探索更多可能性。決定嘗試播客的時候肯定是有糾結的:聲音可以具體的描述現場是什么樣的嗎?可以傳遞信息、帶來共鳴嗎?
聲東擊西
為了解決一系列的擔憂,同時也是為了保障最后能夠呈現給大家高品質的節目內容,「聲東擊西」節目組和綠色和平的伙伴們在出發之前做了不少功課,包括對每一個目的地的調研、節目結構的提前架設等等,雙方最終決定采用旅行攻略式的框架,在合適的地方用輕松有趣的方式穿插森林保護與修復的知識,讓大家聽了節目都不「空手走」。
綠色和平
除此之外,聲東擊西的小伙伴們還提前去公園做了模擬錄制,來驗證這樣的制作模式是可行的。籌備、制作和發布之后,作為聽眾再去收聽這次的夏日特輯,我們發現聲音給聽眾提供了更多的把自己想象在那個場景的機會和空間,而不是去看別人為你呈現的“全貌”,這樣更能啟發第一視角的思考。
我們記錄的內容常是發生在社區的、圍繞著人物展開的故事。社區居民們一般有自己的生活節奏,尤其是在云南,大家都很松弛和隨性,不像是城市工作的我們已經很熟悉按照流程和時間表去辦事。比如約好早上九點拍攝,對方卻臨時說要去喂雞。拍攝紀錄片的話,是需要提前置景、架設備的,如果經常要調整拍攝計劃的話,還挺麻煩的。播客設備輕便簡單,隨時就能收音,試錯空間大不少。工作人員和受訪者都能帶著放松的心情,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見聞。一路上我們觀察到很多有趣的細節,還單獨記錄了一些身邊環境的聲音。一切都在跟著創作者的能量流動。
「云南另一面」系列播客均已上線“聲東擊西”小宇宙主頁,歡迎移步收聽!更多臺前幕后的故事,請持續鎖定綠色和平行動派公眾號。
在本文評論區分享你聽后的感受,我們將隨機為3位聽眾送上《森林友好露營手冊》一套,共同開啟更可持續的森林之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