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臨沂某峽谷漂流景區發生一起觸目驚心的安全事故:25 歲的游客林女士在漂流過程中,被同河段男子用高壓水槍近距離直射右眼,導致眼球破裂性損傷,經診斷已永久性失明。事件經林女士在社交平臺發布的就醫記錄與監控片段曝光后,單日轉發量突破 10 萬次,迅速登上熱搜榜。
事件細節:狂歡背后的安全隱患
據林女士回憶,當日 14 時許,她與朋友乘坐橡皮艇行至河道中段淺灘區時,相鄰皮艇的三名男子突然用射程超 20 米的工業級高壓水槍向其船內噴射。“水流像鋼筋一樣砸在臉上,右眼瞬間劇痛到睜不開。” 她在帖子中附出的急診病歷顯示,右眼球壁破裂、晶狀體脫位,視神經挫傷嚴重,雖經三次手術仍無法挽回視力。現場游客拍攝的視頻顯示,涉事男子手持的水槍標注 “園林專用”,壓力值達 8MPa,遠超普通玩具水槍的安全標準。
維權困境:從網絡尋證到警方介入
事故發生后,景區安保人員以 “游客嬉鬧糾紛” 為由未作記錄,林女士在就醫次日發現視力急劇下降才報警。因事發區域監控存在 30 米盲區,警方通過社交平臺 “尋人啟事” 征集到 12 位目擊者的行車記錄儀視頻,最終鎖定家住淄博的 38 歲男子王某。據警方通報,王某承認因 “覺得好玩” 攜帶自備水槍入園,對傷害后果表示 “沒想到這么嚴重”。目前,王某因涉嫌過失致人重傷罪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景區管理:制度與執行的斷層之痛
涉事景區官網顯示,其漂流項目標注 “全程安全監護”,但游客須知中 “禁止攜帶危險物品” 的條款僅以小號字體印刷在購票頁面底部。記者暗訪發現,景區入口安檢僅抽查背包,對長筒包裝的水槍、折疊刀等物品缺乏有效檢測。更值得關注的是,該景區近三年已發生 12 起游客沖突事件,其中 3 起涉及器械傷人,但未被納入安全評估報告。景區運營經理在采訪中坦言:“旺季日均接待超 5000 人,安全員配比不足導致監管疏漏,我們正在增設金屬探測門。”
醫學警示:不可逆傷害背后的長期代價
主治醫生、山東省立醫院眼科主任李教授指出,高壓水槍造成的眼外傷屬于 “動能沖擊性損傷”,高速水流可瞬間沖破眼球壁,即使手術成功,患者也可能面臨外傷性白內障、繼發性青光眼等并發癥。“林女士的視神經損傷已達 Sunderland IV 級,復明概率低于 5%。” 而后續義眼安裝、視力矯正等康復費用預計超過 30 萬元,這對普通家庭構成沉重負擔。
法律與公共治理的雙重反思
北京市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理事張律師分析,若王某明知水槍危險性仍使用,可能被認定為 “過于自信的過失”;景區則可能因未盡安全保障義務承擔連帶責任。中國旅游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 年全國漂流景區投訴量同比上升 22%,其中 “設備管理不善”“應急處置滯后” 占比達 67%。業內專家建議,應參照《特種設備安全法》對漂流項目實施分級管理,強制要求危險區域安裝實時監控與一鍵報警系統。
截至發稿,林女士已委托律師向景區及王某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醫療費、殘疾賠償金等共計 156 萬元。這起事件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文旅行業野蠻生長背后的安全欠賬 —— 當游客在山水間尋求刺激時,誰來為他們的生命健康筑起真正的防護網?或許只有將 “安全” 二字從標語落實到每一個安檢環節、每一項應急預案,才能讓 “詩與遠方” 不再伴隨血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