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津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賴清德上臺后,民進黨進一步打“民主牌”,不僅宣稱臺灣是“世界民主鏈的亮點”,甚至將民主發展歷程尚不足四十年的臺灣,渲染為“世界民主的引領者”。但歷史表明,臺灣的民主僅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經歷過短暫的“靚麗”時刻,旋即黯然失色。時至今日,臺灣民主早已失去其價值理性,而更多地被民進黨作為謀“獨”的政治工具。
其一,被作為“拒統謀獨”的工具。民進黨打“民主牌”的目的有二:一是為了爭取臺灣民眾對其“拒統謀獨”立場和行徑的支持,二是為了凝聚島內民意,轉移社會矛盾,實現一黨之私。在島內,盡管存在統“獨”之爭,但民主自由卻是臺灣社會價值的最大公約數,是跨越藍綠的普遍共識。民進黨正是抓住這一點,利用兩岸制度差異,刻意制造并強化兩岸意識形態對抗,將“分裂與反分裂”“促統與拒統”之爭,歪曲為所謂“民主與威權”之爭,企圖借此將其謀“獨”行徑“合法化”。然而我們必須清楚,臺灣問題是事關中國領土完整的主權、安全問題,而非所謂的“民主”問題。而且大陸的社會主義民主體制亦非民進黨所指責的“威權體制”。大陸反復強調,兩岸統一后,臺灣可以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繼續實行現行社會制度和民主制度,因此根本不存在“吃掉臺灣民主”的問題。所謂“民主對抗威權”,無非是民進黨“拒統謀獨”的新話術。
其二,被作為“倚外謀獨”的工具。近幾年,美西方勢力為自己介入臺灣問題、干涉中國內政尋找借口,將中國的國家統一污名化為“威權吃掉民主”,將自己的干涉行徑美化為“捍衛民主自由陣營的前沿陣哨”。鑒于此,賴清德上臺后,更是積極迎合美西方反華勢力的錯誤論調,大肆宣揚“臺灣的民主成就”,打著“共同價值”的旗號,積極向美西方國家貼靠,以構建所謂“價值觀聯盟”來共同對抗中國大陸。其實質是以“制度對抗”為幌子,實現“倚外謀獨”的企圖。同時,賴清德打著反對“威權吞并”的幌子,以“民主捍衛者”自居,以此博得美西方勢力的同情和支持。
賴清德上臺以來,在島內打著“抗中保臺”的旗幟,恣意妄為,將一切持不同政見者貼上“中共同路人”的標簽,進行打壓懲治,這嚴重侵害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尤其今年3月13日,他又拋出“因應五方面威脅”的“17項策略”,推動恢復軍事審判制度,制造“綠色恐怖”,構建“逆綠者亡”的政治氛圍,企圖排除在野力量的監督與制衡。除此之外,賴清德還濫用司法手段,對“在野”勢力和社會反對聲音極盡打壓之能,不僅破壞了臺灣地區的司法獨立原則,使司法機關淪為效忠民進黨的御用工具,還導致臺灣民主的全面倒退。以上做法與賴清德標榜的“民主自由”形成鮮明對比,暴露其“假民主、真獨裁”的本質。在民進黨執政下,臺灣民主變成了政黨之間的惡斗和無休止的內耗,致使其日益被島內民眾所詬病。而賴清德借“捍衛民主”之名,行“專制獨裁”之實,則是不折不扣的民主破壞者。
賴清德鼓吹“民主對抗威權”的敘事,不僅具有欺騙性、誤導性,而且具有十足的危害性。這種做法不僅嚴重損害了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也將臺灣一步步推向“兵兇戰危”的深淵。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微信編輯:張菁菁
人大國發院是中國人民大學集全校之力重點打造的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現任理事長為學校黨委書記張東剛,現任院長為校長林尚立。2015年入選全國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并入選全球智庫百強,2018年初在“中國大學智庫機構百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9年在國家高端智庫綜合評估中入選第一檔次梯隊,是唯一入選第一檔次梯隊的高校智庫。
人大國發院積極打造“新平臺、大網絡,跨學科、重交叉,促創新、高產出”的高端智庫平臺。圍繞經濟治理與經濟發展、政治治理與法治建設、社會治理與社會創新、公共外交與國際關系四大研究領域,匯聚全校一流學科優質資源,在基礎建設、決策咨詢、公共外交、理論創新、輿論引導和內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人大國發院以“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的引領者”為目標,扎根中國大地,堅守國家戰略,秉承時代使命,致力于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一流大學智庫。
微信二維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