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 “罷免案” 投票分為兩波,總計共32起罷免案。首波投票7月26日登場,選民將決定24名國民黨“立委”以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的去留;第二波為8月23日,遭遇罷免挑戰的是7名國民黨立委,當日也將同步進行重啟核三的“公投”。首輪“大罷免”前一天,臺“立法機構”負責人韓國瑜指出,臺灣已經到了最危險的一刻,再進一步便是萬丈深淵,并呼吁反罷免。
目前,臺“立法機構”共有113席,國民黨占52席,民進黨51席次之,民眾黨8席被視為“關鍵少數”,另有2席為無黨籍。2024年島內選舉結束后,盡管民進黨贏得選舉,但卻未能拿下“立法機構”的多數席位,形成“朝小野大”的政治格局。為擺脫“在野黨”的制衡,柯建銘率先喊出“大罷免”口號。若國民黨“立委”有6席遭罷免成功、且民進黨補選全勝,民進黨將可以在“立法機構”取得57席的過半席次,奪回“立法機構”的控制權;若有6席以下、1席以上罷免成功,且民進黨拿下補選,盡管在“立法機構”的席次仍未能過半,但卻可以一舉超越國民黨,成為島內“立法機構”最大黨。
然而,對于民進黨發起“大罷免”,大多數民眾缺乏興趣,甚至持反對態度,認為選后一年就要求改選等于否定自己先前的選擇。但“朝小野大”的政治格局令尋求連任,加速推進謀“獨”進程的賴清德寢食難安,故而不擇手段地想要奪取“立法機構”的控制權。4月28日,民進黨發言人卓冠廷透露賴清德曾下“軍令狀”,要求針對35位國民黨“民代”的罷免案全部都要通過。這也再次證實了,這場大罷免,并非“民間團體”發動針對“藍委”的罷免,而是一場由民進黨高層主導、賴清德親自上陣的“全面性政治清算行動”,其目的在于重掌“立法機構”控制權。
7月26日,首輪罷免投票結果顯示,國民黨不僅一個 “立委” 都沒有被拉下馬,連與之合作的民眾黨也全身而退。事實再清楚不過:島內多數民眾并不買賬所謂 “抗中保臺” 的陳詞濫調,也不認同民進黨以罷免為政治斗爭工具,濫用民意、制造對立的操作。比起 “誰親誰仇”,選民更關心的是誰能解決物價飆升、誰能拼經濟、誰能真正干實事。所以,這場罷免戰,不僅是一場選票的較量,更是一次 “民心試溫”。國民黨獲得大勝,這并不是說國民黨更得民心,而是民進黨實在是太爛了,甚至已經到了天怒人怨的惡劣程度。
需要指出的是,賴清德不斷渲染所謂“大陸威脅”,鼓吹“抗中保臺”惡意升高兩岸敵意對抗,極力配合推動“大罷免”,終極目的是為其連任鋪路,并加速推進謀“獨”進程。但是,這次民進黨在首輪“罷免戰”中大敗,已經充分說明“抗中保臺”牌在島內越來越沒有市場,越來越多的島內民眾認清了民進黨當局只為一黨一己私利的丑陋嘴臉,認識到“抗中”非但不能“保臺”,反而只會“害臺”、“毀臺”。
實際上,期盼兩岸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最終實現兩岸和平統一,才是兩岸社會絕對的主流民意。然而,國民黨高層雖然呼吁兩岸和平,也宣稱反對“臺獨”,但從未旗幟鮮明地支持兩岸統一。此次民進黨將國民黨“立委”描繪成所謂“親中”,但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竟然顧左右而言他。面對美國政府的關稅霸凌,以及民進黨當局“賣臺求榮”的罪行,國民黨同樣不敢為島內民生利益據理力爭,這也反映出國民黨高層在政治上的軟弱。因此,在統一問題上,我們不能對國民黨有任何不切實際的期待。
需要強調的是,臺灣是中國的臺灣,更明確地說,臺灣只是中國的一個省級行政區。然而,賴清德當局不僅拋出 “新兩國論”,而且還鼓動臺軍為 “臺獨” 而戰,這使得 “和平統一” 的可能性被極大壓縮。在此情形下,大陸轉變策略,“反獨,遏獨,打獨” 與 “促統” 同步進行,并加速恢復對臺行使行政、司法和軍事管轄權,統一已經進入快車道。
當前,大陸海警持續在金門和馬祖海峽巡邏執法,且不斷向臺灣本島方向拓展行動范圍。大陸發布的懲 “獨” 法令還明確規定,可對頑固 “臺獨” 分子進行缺席審判,最高可判處極刑,且終身追責。大陸艦機赴臺戰備警巡也已實現常態化,切實對臺實施軍事管轄權。這一系列有力舉措,不僅彰顯了大陸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與強大能力,更是推進祖國完全統一的前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