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爆發式增長,有力拉動了核心動力系統的需求。在此背景下,第三方動力系統龍頭企業蘇州匯川聯合動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聯合動力”)將于6月12日正式上會,沖刺創業板上市。
第三方動力系統龍頭,市占率領先年收入超160億
聯合動力的起源可追溯至2009年。彼時,工業自動化龍頭匯川技術前瞻性地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初期采用事業部制運營。伴隨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迅猛發展,該事業部于2016年獨立為聯合動力。公司的目標也隨之升級:從完善母公司的業務布局,轉向把握行業機遇,成為全球領先的智能電動汽車部件及解決方案提供商。
公司專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主要產品涵蓋電驅系統和電源系統。電驅系統是車輛的動力輸出核心,負責驅動汽車行駛;電源系統則高效管理電力供應,保障充電與用電安全。二者共同構成了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零部件。
依托系統集成、功能組件整合、關鍵部件設計及材料分析等核心技術,聯合動力構建了覆蓋動力域、兼具平臺化、自主化和靈活集成特點的完備產品體系。
在電驅系統產品端,公司基本實現了對乘用車的全覆蓋,產品適配從微型A00 級到豪華 D 級的全譜系乘用車,并涵蓋輕卡(N1)、中重型卡車 (N2/N3) 和大型客車 (M3) 的商用車。且架構兼容性強,支持純電動(BEV) / 混動 (HEV/PHEV)、前驅/后驅/四驅、軸前/軸后布置等多種動力架構。同時性能優越,功率覆蓋至 275kW 以下,最高轉速達 30,000rpm,兼容 400V 及 800V 電壓平臺。能夠滿足行業對高轉速、高功率密度、高系統效率、低NVH(噪音、振動與聲振粗糙度)的核心性能要求。
在電源系統產品端,公司能夠提供系列化的功率平臺,覆蓋6.6kW 至 22kW 功率范圍的車載充電機 (OBC) 及 DC/DC 轉換器產品組合。且具備高安全等級和高效率的優勢,OBC 及 DC/DC 轉換器峰值效率均超過 94.5%。應用上可適配400V/800V 電壓平臺、兼容全球充電協議,形態上持續向小尺寸、輕量化演進。
憑借領先的產品力,聯合動力迅速崛起為市場主導者。在乘用車領域,公司電控產品和電機產品市場份額均超過10%,同在第三方供應商中排名第一,驅動總成產品和車載充電機產品市場份額同樣位居前列,分列第四和第八位。在商用車領域,公司主要實現電驅系統相關產品的大批量銷售,收入取得快速增長,處于該細分賽道領軍地位。
截至目前,聯合動力已成功進入理想汽車、廣汽集團、奇瑞汽車、小米汽車、吉利集團等國內外主流主機廠供應鏈。發展規模也日益擴大,招股書顯示,2022至2024年,公司營收分別為50.27億元、93.65億元和161.78億元,復合增長率高達79.39%;同期扣非歸母凈利潤從2022年的-1.88億元扭虧為2023年的1.58億元,2024年進一步躍升至9.13億元,2024年同比增速達477.23%,盈利能力顯著釋放
自主創新構建模塊化平臺,整合供應鏈助推降本增效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主機廠競爭白熱化,根據乘聯會數據,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平均售價從2023 年的 18.4 萬元下降至 2024 年的 17.2 萬元,行業利潤率同期由5%下滑至4.3%。激烈的價格戰導致產業鏈利潤分配失衡,主機廠“增量不增利”的困境進一步向上游傳導成本壓力,擠壓零部件供應商的盈利空間。
在此背景下,動力系統作為新能源車的核心部件(占整車成本50%左右),成為市場競逐的關鍵領域。2024年,主機廠縱向整合趨勢加速,驅動總成、電機、電控及車載充電機的自制比例顯著提升。盡管如此,第三方供應商憑借規模效應與精益運營體系,仍通過高性價比解決方案為主機廠提供不可替代的競爭力支撐。
以聯合動力為例,為滿足下游客戶“車型多、開發快、質量好、成本優”的合需求,公司構建了模塊化產品與技術平臺。該平臺通過將產品解耦為可獨立開發、高度復用的部件集合,實現面向多樣化需求時的快速升級與靈活組合,大幅提升開發效率和響應速度。與此同時,公司依托模塊化架構,深度融合產品、物料、工藝、產線與設備的開發流程,形成“設計-驗證-量產”無縫銜接機制,顯著縮短周期,確保客戶實現”上市即交付、交付即上量、上量即滿產”的協同目標。
供應鏈垂直整合是聯合動力的另一核心策略。公司通過自主研發完成電機定轉子組件、SiC功率模組、減速器等核心部件的技術攻關,大幅降低外部依賴,并推動核心零部件國產化進程。此外,針對外部設備成本高、適配性差的問題,公司自主設計組裝生產線,實現工藝與設備的精準契合,突破傳統供應鏈限制。
憑借模塊化與垂直整合的雙重優勢,聯合動力在行業單價普降背景下實現逆勢增長。2022至2024年,公司毛利率分別為13.57%、14.64%、16.85%。細分來看,電源系統毛利率從6.89%躍提升至14.12%,電驅系統毛利率由13.96%提升至17.25%,遠超行業均值8.26%。
規模效應的持續釋放進一步優化了盈利質量,據招股書顯示,聯合動力2024 年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 26.53 億元,較 2022 年(-1.37 億元)顯著改善,同期ROE高達21.48%,資產運營效率居行業前列。
擁抱行業趨勢深化技術研發,把握全球化機遇加速海外布局
在全球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與汽車產業“新四化”加速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憑借綠色環保與智能網聯技術優勢,已成為汽車產業轉型的核心方向。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823.6萬輛,其中中國占比超過70%,滲透率達38.9%,連續十年位居全球第一。同年,《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進一步激活終端需求,推動產銷量與滲透率同步攀升。
政策支持、產業鏈成熟與需求擴張共同驅動新能源汽車市場高速發展,為配套零部件產業提供了肥沃土壤。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動力系統產業伴隨整車銷量增長迎來廣闊空間:
電驅系統領域:我國新能源乘用車電控與三合一電驅系統裝機量持續高增,2024年分別達1,244.8萬臺和775.8萬臺,同比增長均超40%。自2020年以來,市場規模年增速始終保持在40%以上 。
電源系統領域:車載充電機(OBC)2024年出貨量達1,049萬臺套,2019-2024年復合增速超過59% 。
技術路線的多元化進一步拓展了市場空間。混動與增程式車型占比三年間從24.05%躍升至41.50%,《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更明確混動技術在未來15年轉型中的關鍵角色。此類車型對電機、電控等零部件的需求強度顯著高于純電車型,推動單車零部件耗用量持續提升。
聯合動力作為國內動力系統龍頭,2024年電機、電控及電源產品銷量增速分別達行業平均的3.10倍、2.01倍和2.70倍。技術層面,公司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21.06億元,圍繞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形成26項產品核心技術與6項平臺核心技術;截至2024年底,已取得98項發明專利及407項實用新型專利,主導參與超20項國家標準制定,以高標準推動行業技術體系升級。
面對高端市場需求與國際競爭差距,聯合動力仍在持續深化技術研發,公司基于自定義的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摩爾定律”,規劃第六代產品開發,通過動力域控制集成提升智能化水平,結合新材料與新工藝突破性能極限,為市場提供更高效優質的解決方案。
全球化布局則是聯合動力的另一戰略重心。中國零部件企業憑借技術和供應鏈優勢,已在歐美成熟市場成為重要供應商,并在“一帶一路”新興市場強化本地合作。借此機遇,聯合動力積極開展海外布局,近三年已累計獲得12個電源系統海外定點項目,覆蓋歐美、日印及東南亞,境外收入由2,567.84萬元飆升至7.69億元;2024年新增歐洲、東南亞電驅系統項目2項,全球化進程穩步推進 。
未來,聯合動力計劃將業務全球化布局重點向全業務鏈本地化部署擴展,以匈牙利、泰國產能布局為基礎,將精益運營體系擴展至全球網絡,通過設立海外辦事處、研發中心、區域服務中心及備件庫,構建覆蓋歐美亞的制造-研發-供應鏈體系。隨著公司全球化布局的不斷完善,配套的國際主流車型持續增加,聯合動力在全球動力系統市場的品牌聲譽正在不斷提升,有望在國際市場進一步彰顯中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競爭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