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網紅“館長”開大陸直播,“美食豪華三件套”炸出一堆全球被西方媒體騙傻的傻子們
原創君之言之君之言之2025年06月11日 20:04湖北
這兩天“館長”陳之漢的名字上了熱搜,他扛著攝像機從桃園機場出發,要去大陸“實地打假”。
6月10日下午,他背著運動包出現在機場時,臺媒記者追著問:“聽說您此行要驗證‘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
他咧嘴一笑:“我倒要看看,是他們的茶葉蛋金貴,還是綠營的謊話金貴!”
10日晚抵達上海,他剛在酒店放下行李就開直播,鏡頭掃過外灘的夜景,彈幕里飄著“騙子”“擺拍”的質疑。
結果他隨便走進一家早餐攤,阿姨熱絡地塞給他一顆茶葉蛋:“小伙子,剛煮的,趁熱吃!”
他咬了一口,眼睛瞪得溜圓:“這……這是我小時候在臺灣廟口才吃得到的味道!”
更絕的是,隔壁桌的大叔聽說他是臺灣來的,直接把自己的泡面桶推過去:“泡面配榨菜,我們大陸人頓頓吃得起!”他舉著榨菜罐子當場懵了。
這幕場景被直播鏡頭記錄下來,瞬間炸翻全網,彈幕里臺灣網友刷“破大防”,大陸網友刷“真實”。
連海外社交媒體都有人追著問:“原來茶葉蛋真能隨便吃?”
這顆熱乎的茶葉蛋崩開的不只是綠營那套“恐中”老梗,更是全世界被西方媒體忽悠瘸了的認知。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另一個來中國開直播的美國人甲亢哥。
開著直播要全程“挑刺”:“聽說中國連電梯都要排隊?”“聽說你們手機支付不安全?”
結果剛落地上海浦東機場,他的表情就從“嘲諷臉”變成了“瞳孔地震”。
他舉著手機拍自動步道上的大爺大媽,拍便利店24小時亮著的燈箱,拍外賣小哥邊跑邊啃煎餅果子,嘴里念叨:“這……這和我媽說的水深火熱完全不一樣啊!”
他蹲在杭州河坊街的蔥包檜攤前,看著老板把油條和蔥裹進面皮,刷上甜醬,咬了一口直接喊:“我媽在加州賣了二十年早餐,都沒你會卷!”
轉頭又對著鏡頭喊:“美國的朋友們,你們吃的可頌夾奶油,能比這香?”
評論區當時炸了:美國網友刷“被西方媒體騙慘了”,歐洲網友跟風:“原來我們的中國報告全是假的?”
最諷刺的是,他直播中國行結束后,美國某主流媒體發通稿:“中國用美食陷阱收買外國博主”。
你看,連打臉的畫面都能被剪成陰謀論,這就是西方媒體的信息魔術。
有外國網友連線問中國網友:“我室友問我‘中國現在還有人騎自行車上班嗎?”
中國網友樂了:“騎啊,共享單車滿大街都是,比你們那還方便!”
結果外國網友瞪大眼睛:“可BBC說中國連地鐵都要排隊兩小時!”
你看,這哪是信息差?簡直是信息詐騙!
西方媒體那套中國劇本,玩得比臺灣綠營還溜。
他們專挑邊角料放大,拍個垃圾場就說“環境污染沒救了”,拍個堵車就說“經濟要崩了”,拍個廣場舞大媽就給配文“壓抑的集體主義”。
可真實的中國啥樣?
是凌晨四點就支起的小吃攤,是高鐵座位軟得能靠成貓餅,是年輕人舉著奶茶在夜市里邊逛邊笑。
這些東西,他們要么裝看不見,要么干脆剪掉。
這些被剪裁的中國故事,成了好多外國民眾人對中國的唯一認知。
去年有個德國背包客來華前,專門買了本《明鏡周刊》的“中國特刊”,上面寫著“中國人連豆漿都要配糧票”。
結果他到上海第一天,在便利店買了杯豆漿,店員還多塞了包糖:“年輕人,趁熱喝!”
他當場發視頻:“原來報紙里的豆漿,連便利店都能隨便買!”
評論區卻還有人罵他被洗腦,你說這些人是不是腦子進水?
不,是被西方媒體的“信息疫苗”打傻了!
咱們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可現在人家早把咱們的負面劇本編成教科書了!
你以為外國人不想知道真相?他們只是沒機會看!你以為偏見改不了?
那是沒把真實的中國懟到他們臉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