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 年 8 月,美國紐約一間醫院的重癥監護室里,87 歲的孔祥熙躺在病床上,呼吸微弱。
守在床邊的只有妻子宋靄齡,子女們都不見蹤影。
這位曾經在民國政壇和商界呼風喚雨的 “財神爺”,此刻眼神空洞,嘴里喃喃自語:“難道孔家的香火就要斷了嗎?”
曾經坐擁金山銀山、子女成群的他,為何到了人生盡頭,卻為家族香火愁白了頭?
從山西少年到 “民國財神”
孔祥熙的故事,得從山西太谷那片黃土地說起。
太谷,這地方在當年可不一般,山西省總商會就設在此處,中國重要銀行家扎堆,有 “中國華爾街” 的美譽。
孔祥熙出生于一個孔子后裔家族,妥妥的名門之后。
他父親本是個儒生,科舉廢除后,無奈在太谷城西張村開了私塾授課。孔祥熙就跟著父親讀書,打下了國學基礎。
小時候的孔祥熙,生了一場怪病,中醫瞧了半天,沒啥效果。可巧了,基督教會設的西式診所,幾副藥下去,竟把他治好了。
這一遭,在孔祥熙心里種下了對教會和西式學堂好奇的種子,他鐵了心要去學 “洋墨水”。
這想法一提出,族里頓時炸開了鍋,多數人都反對,覺得這是丟了老祖宗的臉,學那些洋玩意兒,哪還有孔家子孫的樣子。
可孔祥熙的父親卻眼光獨到,支持兒子去新式學堂讀書。這看似簡單的決定,卻像蝴蝶效應一般,徹底改變了孔祥熙的人生軌跡。
要是當初留在山西學傳統的四書五經,孔祥熙大概率會成為一名普通的山西儒商,在晉商的浪潮里隨波逐流。
但命運就是這么奇妙,個人的選擇碰上時代的進程,把他推向了更廣闊的歷史舞臺。
時光流轉,到了 1926 年,廣州國民政府誓師北伐,蔣介石出任北伐總司令,一時風光無限。
遠在美國的孔祥熙,就像嗅到血腥味的鯊魚,眼睛瞬間亮了起來,他敏銳地察覺到,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時機。
他帶著之前籌集的大筆資金,馬不停蹄地火速回國,一頭扎進國民黨政界。
對蔣介石而言,孔祥熙的到來簡直是 “及時雨”。
孔祥熙在英美等國有人脈,能幫蔣介石拉來投資,充實軍費。
而且他精通商業,管理財政更是一把好手,能幫蔣介石把錢袋子管得妥妥當當。
而對孔祥熙來說,蔣介石手中的政權,就是他獲取財富的 “金鑰匙”。
兩人各取所需,一拍即合,開啟了長達 11 年的 “合作”。這 11 年,孔祥熙在民國政壇和商界翻云覆雨,影響力與日俱增。
可孔祥熙的野心,遠不止當好一個財政管家那么簡單。
在他掌權期間,幣值改革、外匯儲備、物資買賣…… 但凡能撈錢的地方,孔家都要插上一腳。
老百姓的血汗錢,被他們用各種手段搜刮進私囊。其中最讓人咬牙切齒的,當屬 1942 年的 “美金公債案”。
當時,美國給了國民政府 5 億美元借款,這本是用于改善國內民生、購買軍用物資,幫助抗戰的錢。
可孔祥熙呢?直接把 3 億美金拿去買黃金存到美國,搞投機生意,想著錢生錢。
剩下 2 億美金,他拿來在國內發行美金公債,還美其名曰 “鞏固幣信、穩定物價”。
一開始,美金公債按 1 美金比 20 法幣的官價匯率發行,老百姓不傻,知道這背后可能有貓膩,興致缺缺,沒多少人買。
但后來,黑市上匯率飆升,達到驚人的 100 法幣兌 1 美金,這下民眾坐不住了,紛紛搶購公債。
就在這時,孔祥熙突然下令停止公開銷售公債,然后和他的手下們暗中將剩余公債散布到黑市出售。
這一番操作下來,孔祥熙一舉豪攬一千余萬美金,賺得盆滿缽滿。可無數普通家庭,因為高價搶購公債,最后傾家蕩產,生活陷入絕境。
紙終究包不住火,憤怒的民眾紛紛向國民政府檢舉孔祥熙貪污腐敗、大發國難財。
美國方面得知此事后,也嚴厲指責國民政府。蔣介石頂不住國內外的壓力,只能下令成立調查小組,查辦孔祥熙貪污一案。
不過,蔣介石念著和孔祥熙多年的交情,再加上孔祥熙之前確實為他的統治出了不少力,最后只是讓孔祥熙 “分期吐出贓款”,還默許他秘密將資產轉移到香港和美國。
1947 年,67 歲的孔祥熙心里還有最后一個牽掛,那就是回山西老家探親,祭拜先祖。
他站在太谷的孔家大院里,這座承載著他童年回憶的老宅子,如今看來,卻滿是物是人非的滄桑。
他心里五味雜陳,可他清楚,國內已經沒有他的容身之所了。祭拜完父母和孔家先祖,他便匆匆離開。
他先是安排宋靄齡提前赴美,之后又以 “忽接家人自美來電,謂夫人染患惡病,情況嚴重” 為由,迅速從上海飛往美國,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財富換不來的家族遺憾
到了美國,孔祥熙靠著在國內搜刮的財富,日子過得相當滋潤。
他買了好幾棟別墅,每天 6 菜 2 湯,可西餐再精致,也抵不過家鄉菜的味道。
他開始瘋狂想家,山西的黃土坡、太谷的老房子,還有那些兒時的回憶,時常在夢里出現。
但他不敢回去,他清楚,自己做的那些事兒,老百姓絕不會輕易放過他。
1962 年,他和宋靄齡實在忍不住思鄉之情,跑去臺灣探親。
本以為能和老熟人蔣介石敘敘舊,結果見面時,兩人只是客套地寒暄了幾句,氣氛尷尬得能結冰。
在臺灣待了 3 年多,他發現這里也不是自己的 “家”,再加上年紀大了,醫療條件跟不上,只能又回到美國。
要說孔祥熙這輩子,唯一的寄托就是四個子女了。可這四個孩子,沒一個讓他省心。
長女孔令儀一門心思撲在文學藝術上,對政治、家族生意毫無興趣,兩段婚姻也沒留下一兒半女。
長子孔令侃仗著家族勢力,在政界商界到處惹是生非,私生活更是混亂,花天酒地幾十年,同樣沒子嗣。
次女孔令偉性格跋扈得離譜,不愛紅裝愛男裝,還曾當街開槍打死警察。
這樣的脾氣,誰敢娶她?自然也是終身未婚。
唯一讓孔祥熙覺得有點安慰的是小兒子孔令杰。
這小子留學英國,后來棄官從商,在美國搞石油產業,眼光獨到,買的荒地下面全是石油,一下子成了巨富。
可當孔祥熙聽說兒子娶了個好萊塢女明星,還生了個混血孫子時,心里又犯起了嘀咕。
在他眼里,孔家是孔子后裔,子孫得是純正的華夏血統,這混血兒,怎么延續孔家香火?
躺在病床上的孔祥熙,回想起自己的一生,從山西走出的少年,到權傾一時的 “財神爺”,再到流亡海外的孤家寡人。
他積攢了數不清的財富,卻留不住家族的香火;他風光了大半輩子,晚年卻在遺憾和孤獨中度過。
1967 年,帶著對家族的擔憂,孔祥熙永遠閉上了眼睛,他的鄉愁、他的遺憾,都化作了大洋彼岸的一抔黃土。
而曾經顯赫一時的孔家,也隨著他的離世,漸漸消失在了歷史的塵埃里。
他或許到死都明白,一個靠掠奪起家的家族,即便富可敵國,也難以逃脫衰落的命運。
而真正能讓家族長久興旺的,從來不是金錢和權力,而是正直的家風與對社會的責任。可惜,他明白得太晚了。
參考信息:李茂盛著. 《孔祥熙傳》[M]. 北京: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