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月24日被中央安全生產考核巡查第七組(以下簡稱考核巡查組)指出隱患問題,到4月22日全部隱患完成整改銷號——中國水利水電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電六局)廣州市黃埔區魚珠灣水閘項目,在28天內完成了隱患全流程閉環整改。近日,本報記者實地探訪魚珠灣水閘項目建設現場,解碼這場“隱患清零”背后的央企執行力。
立行立改
“整改不是‘選擇題’,而是必須滿分的‘答卷’。”在廣州市水務局和廣州開發區財政投資建設項目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建管中心)牽頭的隱患問題整改推進會上,水電六局相關負責人立下“軍令狀”。廣州市水務局和建管中心也立即啟動應急聯動機制,成立聯合督導組進駐現場“掛牌督戰”,每日跟蹤整改進展,協調解決施工機械調配、專家論證綠色通道等資源問題,為整改按下“加速鍵”。
3月25日,在考核巡查組通報隱患問題當天,水務局立即下發隱患整改督辦函,明確整改時限與標準;水電六局在6小時內,成立以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副總經理及相關單位、部門負責人為組員的專項工作組,責令分公司“一把手”駐點項目掛帥整改;12小時內,各責任主體召開首次問題整改聯審工作會。
對于現場支撐體系方面存在的問題,4月11日,公司邀請3名省級安全專家,耗時16小時論證《支撐體系拆除重建方案》。4月19日,12名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按“先加固后拆除”原則,12小時內完成問題支撐體系拆除,同步安裝符合方案的定型木模。4月20日,五方聯合簽署《隱患治理驗收表》,確認混凝土板承重驗算達標,徹底消除問題隱患。
對于深基坑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3月25日9時,該公司12臺挖掘機同步進場,10小時內完成邊坡卸荷、1500立方米土方清運工作。3月28日17時,按《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完成三級放坡(1∶3坡比),噴射混凝土封閉作業至深夜,確保第一時間完成核心支護。4月20日,五方聯合驗收,邊坡位移穩定在3毫米(規范值20毫米),監測數據實時同步至黃埔區水務局監管平臺。
長效固本
在項目資料室,兩本厚重的整改臺賬記錄著關鍵細節。在文件閉環方面,從《邊坡穩定性計算書》(附第三方機構公章)到《支撐體系荷載驗算表》(設計單逐頁簽字),每項技術參數均有雙重審核;在時間閉環方面,在深基坑治理的28天里,每日19時召開“五方對賬會”,形成56份整改進度日報;在責任閉環方面,在工地入口的安全責任公示牌,公示著分公司分管領導、項目部安全總監、班組安全員的電話和職責,掃描二維碼可追溯任意環節的責任人與簽字記錄。
“3月29日通報隱患后,我們幾乎每天追問整改進度。”廣州開發區財政投資建設項目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每個關鍵節點企業都主動邀請我們參與,這種透明化整改,讓業主吃下‘定心丸’,也讓我們對央企的執行力有了更深的信任感。”
如今走進魚珠灣水閘項目建設現場,曾經被通報的廊道區域,如今模板拼接嚴絲合縫,安全網、警示標語一應俱全;深基坑旁的監測員每小時記錄數據,手機里保存有30天連續無異常的截圖。該公司通過修訂《危大工程管理辦法》,新增“巡查組通報問題24小時響應”“重大隱患治理方案五方聯審”等內容,并將其納入全公司項目管理;建立《水利工程隱患排查清單》,將項目的“邊坡監測點加密法”“支撐體系雙論證制”轉化為可復制經驗,在全公司項目推廣;聯合業主單位及當地水務局,邀請第三方機構每個月對該項目開展“四不兩直”式“飛檢”,讓規范管理成新常態。(黃雄 張寶丹)
責任編輯:楊炎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