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揚帆出海主辦、Stripe與Akamai聯合贊助的第五屆全球產品與增長展會開幕峰會在廣州舉辦。本屆峰會以“聚焦用戶增長與變現,突破出海極限”為主題,匯聚行業頭部企業與從業者,共同探討中國互聯網產品全球化新路徑。其中,九州文化董事長兼創始人汪家城受邀出席,圍繞短劇出海賽道分享行業洞見。
九州文化董事長汪家城在演講中指出,短劇出海本質上是優質中國內容的“版權再利用”。他回顧道,2021年九州文化入局時,國內視頻平臺普遍面臨盈利壓力。而三年后的今天,海外市場已出現單月流水突破3000萬美元的短劇產品。這一跨越式增長背后,中國短劇具備兩大核心優勢:
一是產能紅利驅動內容迭代。去年中國產出短劇超1萬部,其中約70%可通過本地化改編在海外市場煥發新生。例如,九州文化將《無雙》改編為融入印尼宮廷元素的愛情故事,在TikTok平臺播放量突破3億。
二是網文基因賦能付費場景。短劇可視為“視頻化的新媒體網文”,中國網文產業20年積累的付費節點設計經驗,天然契合短劇的碎片化付費場景。數據顯示,采用此類劇本的短劇在東南亞市場用戶付費率可達20%,較原創劇本高出8個百分點。
針對短劇出海策略,汪家城建議聚焦高價值市場。可優先布局美國、日本等成熟市場。九州文化在日本推出職場逆襲題材,在美國融入西部冒險元素,其用戶留存率較普適性內容提升35%。同時善用“內容+消費”閉環,例如在劇中設置可跳轉至Shopee等電商平臺的道具鏈接,其轉化率比常規廣告高出30%,有效實現“看劇-種草-下單”的即時轉化路徑。
汪家城總結道,短劇出海不是技術革命,而是商業模式的系統性輸出。依托中國網文產業20年積累與短劇行業多年探索,當前階段需堅持“中國故事內核+海外本土化表達”,以低成本將驗證過的優質內容推向全球市場。
本屆峰會為從業者提供了短劇出海的方法論參考,也折射出中國互聯網產品從“技術輸出”向“內容模式輸出”的轉型趨勢。隨著全球化競爭加劇,如何平衡本土化創新與規模化復制,或將成為下一階段行業破局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