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最近廣東熱得出奇,熱到什么程度呢?
熱到胖胖白天坐在電腦前,一邊擦汗一邊抓耳撓腮,焦躁,發干,一個字都蹦不出來。
于是胖胖現在改策略了,白天主要睡覺,看書,真正碼字的活就挪到晚上。
到了晚上,溫度降下來,人清醒點了,腦子里才開始冒出那么點兒能寫的想法。
昨天下午呢,胖胖在視頻號上隨便刷刷,結果刷到一個幾十年前的老節目,是倪匡先生在講金庸,點評了一下《鹿鼎記》。
他有一句話洞悉得很到位,原話大概是這樣的:
“我很討厭這個‘忠’字,‘忠’字意味著兩個人不平等,一個是主,一個是奴?!?/p>
確實啊,這“忠”字,一下就把人分成主奴。
像“忠”在封建語境下,常常是不講條件的,甚至是不講邏輯的。
忠仆不離其主;“為主赴死”,那叫“忠貞不二”。
這種“忠”要求的是犧牲自我、壓抑自我、放棄思考,是一種非理性、非對等、甚至反人性的關系。
它強調的是“你得聽我的”,哪怕你吃不飽、穿不暖、被壓榨、被犧牲,也得“忠”。
當然,我們常說人類是高級動物,是從原始進化而來的文明生物,有“禮”“義”“廉”“恥”,有社會秩序,有榮辱觀。
這當然沒錯,那《管子·牧民》里就說過一句話:“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你看這話就很有意思。
一個人為什么要講禮貌,為什么會講尊嚴?
說白了,是吃飽了、有閑了,有時間開始琢磨“人應該怎么活著”了。你要是餓得前胸貼后背,誰跟你扯“禮節”?
人首先是人,得活得像個人,有溫飽、有底氣、有尊嚴,然后才談得上道德、禮節、責任。
而“忠”呢?它常常跳過這一切,從主奴架構的角度直接告訴你:
“你該為我付出,因為你是我的人?!?/p>
所以“忠”在很多時候,是要你閉嘴、不追責、不講道理——只講犧牲和順從。
所以啊,胖胖一直覺得,人類從本質上來說,其實也就是學會思考的動物。
我們跟其他動物比,無非就是腦袋里多了點“文明”的內容,可骨子里的東西,那是很難改變的。
獅子是食物鏈頂端,它從不會懷疑自己的地位,老虎也一樣。
而人類呢?一旦稍微有點錢、有點地位,就喜歡給自己腦子里構建一個秩序感,一套“我是主、你是奴”的邏輯體系。
而這套體系,也很多職場關系的底色。
你像咱們在公司上班,按胖胖理解,哪有什么忠于公司之說?
我干活,你給錢,我們是雇傭關系,這又不是宗教信仰。
我做好我自己的事,完成KPI,守時、守信、守責,你發工資、交社保、別拖欠,咱倆各自安好。
當然,有些公司偏偏不這么想。
胖胖記得前幾年在某家公司業績干得還不錯,結果被同行高薪挖走。
居然有人開始提到“白眼狼”一詞!
當時就懵了,我是在打工,不是給誰當孫子,你講什么“忠誠”?工資不翻,一切扯淡。
很多老板喜歡扯感情,扯忠誠,其實就是一種上位者對于下位者的道德綁架。
他們自己要換供應商、裁員、優化成本時毫不手軟,但員工一提跳槽,就是“沒良心”。
你看,這就是剛才說的那種“主奴邏輯”:
我可以對你做任何事,你不可以對我說不。
職場里最魔幻的一點是什么?你以為把工作做好就完了?
不是的。你以為你是執行任務的職員,實際上你是侍奉主人的仆人。
很多老板,哪怕只是小小管理者,都希望你把他當“爹”看。
就像那種默認的職場秩序——誰大誰說了算,誰職位高誰就是主子。
你以為是規則在運轉,其實是“誰今天想你跪,你就得跪”。
這還不是跪得多跪得少的問題,是你不跪也得跪,跪不標準了還得修正姿勢。
你說人為什么要在這種規則里活著?為什么沒有真正的平等?
這話聽起來有點重,但你換個角度想想也就明白了。你看我們平??次浵?、看蟑螂,誰會認真用“人的邏輯”去尊重它們?
不都是覺得隨手一腳、隨意處置嗎?
那當一個人站在你面前,覺得你是低他一等的“存在”,他還會把你當人嗎?
他當然不會。
而當這個人自我認定為“生物鏈上層”,他就會以“居高臨下”的方式對待你。
他會覺得你是“耗材”,你是“工具人”,你是“可以替換的模塊”,而他自己是“不可復制的核心”。
而一旦有這類思維,便存在了這樣一種壓迫邏輯。
很多時候,當一個人在某個方面取得卓越的成績,他就會不自覺地構建出“我和別人不一樣”的認知。
而這個認知的結果,就是“我可以不把你當人”。
這不是因為他們都壞,而是因為他們的“人性”已經被這種等級邏輯重新塑形了。
人一旦掌握話語權,就會習慣性地去控制別人,去剝削別人,去物化別人。
那到底是小人得勢才為小人,還是本就是小人所以才得勢?
這就像是“雞和蛋”的問題,真的難說清。
而讓人沮喪的是,這一切,并不是因為人類“沒教好”,而是因為人類的“本性”從沒變過。
胖胖覺得,教育的意義,應該是把人從動物的狀態拉回文明狀態。
得讓人知道什么是羞恥、什么是尊重、什么是邊界。
但人一旦不再需要偽裝,一旦不用靠文明的教化立身,他就很容易滑回“原始動物性”,胖胖這里指的是文明的教化。
像職場里流行的“狼性文化”,是不是一種披著現代外衣的動物法則?
誰更能忍、誰更能卷、誰更能踩著別人往上爬,誰就能上位。
這不就是“叢林法則”嗎?
而當一個人適應了這種規則,他也很容易復制這種規則。
今天他是被踩的,明天當他能踩別人時,他就照樣踩。
他會用同樣的邏輯去物化別人,把別人變成“我曾經是的那種工具”,因為那種被剝削的經歷并沒有教會他憐憫,而是教會了他如何成為新的剝削者。
所以,這職場的殘酷,不是偶然的,它是寫在某些人DNA里的。
我們經常講“人要有良知”,講“人要有善”,但我們也要承認一點:
人的“劣根性”永遠存在。
那些你覺得“怎么能這樣”的事情,說不定只是對方“卸掉了偽裝”而已。
當然,胖胖也覺得,不能總是從“文明”的角度去批評人性,因為那樣會失焦。
文明是后天的,是可教化的;但人性是先天的,是根植于骨子里的。
看一個公司一個部門的人性表現,就能看出這個環境有沒有“去人化”的傾向。
當一個職場環境越是強調“忠誠”“奉獻”“像一家人一樣相處”,反而越要小心,它是不是試圖用感情掩蓋公司結構性的剝削。
一個真正健康的公司,它應該能承認你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工具,不是奴才,不是耗材,而是一個“有尊嚴的合作者”。
但要做到這點,不光靠企業,也靠我們每一個人不斷反思自己是不是也在不經意間開始把別人工具化。
畢竟啊,很多人嘴里罵著老板“沒良心”,但自己一旦上位當了老板,可能比老板更狠。
這個社會如果真想變得好一點,變得文明一點,最根本的不是多講幾句口號,而是大家在心里真正承認:
我們都是人,都是血肉之軀,有尊嚴、有情感、有權利。
而不是動不動就拿“忠”字綁架別人了,也別動不動就扯什么“奉獻”來掩蓋不平等。
職場呢,要的也是彼此尊重的合作,而不是主奴關系下的屈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