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業績狂飆,成為利安人壽整體業績向好的主要驅動力。
文/每日財報 栗佳
如果說最近有哪家壽險公司在市場引起了比較大的關注的話,利安人壽一定算一家。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近日發布的信息,河南金融監管局決定對利安人壽兩家分支機構罰款52萬元。其中,對河南分公司給予警告加罰款24萬元,對鄭州中心支公司罰款28萬元,同時對相關責任人處以警告和不等數額罰款。
不僅如此,根據利安人壽最新披露的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披露,今年一季度,該公司涉及分支機構的處罰更是相當頻繁,據統計已被監管處罰或采取監管措施達7次之多,涉及7家分支機構。
一張張罰單不僅將利安人壽推至輿論風口,更是直接劍指其內控管理合規問題。
分支機構屢違規被罰,
劍指合規管理短板
此次利安人壽被監管處罰的是涉及到兩家分支機構,一是其河南分公司因編制或者提供虛假的報告、報表、文件、資料,唆使、誘導保險代理人進行違背誠信義務的活動,被警告并罰款24萬元。在“雙罰制”背景下,時任該分公司負責人劉建國、一區組訓胡宗鵬,分別被警告并罰款1萬元;時任該分公司副總經理王宏斌被警告并罰款5萬元。
二是利安人壽鄭州中心支公司因編制或者提供虛假的報告、報表、文件、資料,被監管罰款28萬元。時任該支公司保險部部門經理劉燕、總經理賀志強,分別被警告并罰款5萬元。
以此來看,這次利安人壽兩家分支機構合計被罰金額超過52萬元。對于該處罰,利安人壽表示,公司已迅速采取行動組織整改問責,并已完善相應內控機制,防范類似問題的再次發生。
今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利安人壽先后有7家分支公司被行政處罰,原因包括安全保衛問題、銀保渠道銷售方案問題、對投訴事項處理不積極等投訴件處理問題、銷售人員欺騙投保人、防火檢查記錄過于簡單、EAST數據遲報等問題。
而這其中備受市場關注的要數今年1月份,利安人壽鎮江分公司和連云港分公司先后收到金融監管局開出的罰單。鎮江分公司因“虛列費用”被罰款12萬元;連云港分公司則因“未按規定對保險代理人開展后續教育”、“給予投保人合同約定以外的利益”等3項違規行為,被罰款37萬元,同時對相關責任人警告并罰款1萬元-5.5萬元不等。盡管罰款金額相對較小,但虛列費用、財務數據不實等違規事由,或間接反映了在競爭激烈的保險行業中,利安人壽為保持競爭力而無奈選擇違規道路。
實際上,以上處罰事項只是利安人壽內控管理失控現狀的冰山一角,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利安人壽全年被罰款金額為52萬元,2022年增至139萬元,2023年和2024年則分別為33萬元和201.5萬元。而這期間正是合規負責人武銳開始擔任利安人壽首席風險官,這也從側面說明了自武銳分管合規領域后,利安人壽受到的行政處罰金額呈現上升趨勢。
投資“狂飆”驅動業績增長,
不確定性加劇
合規問題之外,利安人壽的經營業績情況同樣備受市場關注。利安人壽不僅在2024年度營收、凈利潤分別實現13.26%和21.66%的高增長,2025年1季度凈利潤也實現了不錯增長,抵消了當期保費端下行所帶來的影響。
2025年1季度報告合并利潤表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利安人壽實現營業收入139.05億元,同比下降2.52%,其中,保險業務收入125.45億元,同比下降4.2%;同期實現凈利潤0.14億元,同比增長9.25%。
再對比同類企業看,利安人壽今年一季度的業績表現也算較為可觀,其保費收入位至已經披露數據的59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中第11名;凈利潤則是排至第30名。
但奇怪的是,利安人壽2024年年報、2025年1季度業績表現雖然不差,但發布后并未在市場激起太大的水花,這是怎么回事呢?
分析下來,利安人壽盈利增長有較大偶然性,未來不確定性較強。拆分一下業務結構看,利安人壽的業績增長其實主要是投資類業務帶來,保險業務驅動較弱。
從收入貢獻看,2024年利安人壽實現投資收益51.16億元,同比增長18.08%,對總營收貢獻17.19%;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則是由上一年度的-1.18億元大幅收窄至如今的-96.73萬元。償付能力報告下其投資收益率和綜合投資收益率分別為5.11%、11.31%,分別同比增長了0.2個百分點、8.45個百分點。
同時,結合利源分析,去年利安人壽的投資業績對利潤的貢獻,以及同比增速均超過了保費收入。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度,該公司的保險業務收入為244.57億元,較2023年增長了24.41億元,增幅11.09%;而投資業績同比增速超過了18%,為利安人壽整體業績向好的主要驅動力。
投資業績的“狂飆”不難理解,截至2024年末,利安人壽投資資產規模為1044.43億元,仍以債券、債券型基金、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等固定收益類資產為主。同時為增厚收益,配置了一定比例的權益投資,加上2024年“9.24”的行情助力,利安人壽享受了更多資本市場反轉紅利。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利安人壽持有中山公用(000685.SZ)、華光環能(600475.SH)、江南水務(601199.SH )三家A股上市公司股權。
此外,2024年11月15日,利安人壽發以每股均價6.4142港元增持深圳國際(00152.HK)股份50萬股,涉資約320.71萬港元。增持后,利安人壽最新持股數目約為1.21億股,持股比例由4.98%上升至5%,形成舉牌。
值得一提的是,利安人壽的投資資產還包括投資性房地產,2024年該項目余額65.92億元,資產占比5.27%,處于同行業較高水平。2024年投資性房地產經營收入2億元,同比增長5.54%,旗下3家全資子公司上海安民發展、濟南金域置業、上海安合發展主要經營業務均為自有房屋租賃。
由此可預見的是,未來利安人壽仍會繼續“強化投資端”。若再結合今年1季度利安人壽實現投資收益13.46億元,對公司整體營收貢獻在10%左右,同比增長13.06%,可看到投資類收入顯然是阻擋公司2025年1季度營收不至于下滑太厲害的重要支撐力量。也就是說,未來若利安人壽的投資類業務能持續強勢,業績增長是有一定保障的。
但要注意的是,投資類業務有“看天吃飯”的特征,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一旦資本市場出現不利變化,就會影響收益及公司凈利潤。而公司投資收益對整體業績貢獻占比較高,無疑面臨的風險敞口是很大的,即未來業績可能會有波動。
這樣的不利情況也正在悄然滋生。受經濟增速放緩及寫字樓市場供需失衡影響,多地寫字樓空置率上升,部分項目租金回報不及預期,甚至出現承租人違約情況。在此背景下,利安人壽2020年至2024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連年走低,分別為5.83億元、2.63億元、-0.79億元、-0.48億元、-1.26億元。
可以看到,自2022年起,利安人壽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損益轉入虧損,連續三年累計減值達2.53億元,而根據投資性房地產的計價方式,意味著利安人壽要承受公允價值浮動所帶來的經營壓力。
負債端難言輕松,
團險渠道退保率高企
關鍵是,除了以上談及到的投資端,利安人壽的負債端保險業務發展情況如何呢?因為若未來負債端能保持高增長,或能對沖覆蓋投資端的不確定性擾動。保險公司負債端主要是保險產品的銷售,依賴于產品和銷售渠道兩大核心方面。
從利安人壽具體情況來看,與其他險企不同的是,其產品種類和銷售渠道都較為單一。以2024年為例,其保費收入居前五的產品就有高達四款是終身壽險,分別為:利安雙泉(尊享版)終身壽險、利安壽終身壽險(尊享版)、利安雙泉(臻享版)終身壽險和鑫利來增額終身壽險,僅有一款名為利安清源兩全保險,為分紅型。這五大產品去年共計錄得148.13億元的保費收入,占當年總保費收入的60.57%。
此外,以上產品中,除了鑫利來增額終身壽險銷售渠道為保險經紀代理外,其他產品皆以銀行代理為單一核心渠道。可見,終身壽產品和銀保渠道是拉動利安人壽保險銷售增長的主力軍,但這也顯示出該公司單一產品結構和渠道在面對激烈的壽險市場競爭下缺乏一定突圍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預定利率的下調,以分紅為主的浮動收益型保險產品開始成為各大壽險公司熱銷標的,不少險企的分紅險保費收入也隨之水漲船高。
然而我們卻發現,2024年利安人壽分紅險的保險業務收入卻出現了一定滑坡。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該公司個人壽險、個人健康險和個人意外險總計錄得240.72億元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2.5%,所占當期總保險業務收入的比重高達98.43%,然而其中占據“大頭”的分紅保險僅錄得31.98億元保費收入,同比大幅下降了20.68%。
除了產品和銷售渠道兩端,在保險產品銷售環節中的服務端同樣是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而衡量一家壽險公司服務能力好壞、產品設計強弱,退保率是一個核心指標。
最新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利安人壽的綜合退保率前三位的產品分別是安康守護團體重大疾病保險(C款)、利安安康福(尊享版)兩全保險、利安豐(B款)兩全保險(分紅型),其中“安康守護團體重大疾病保險(C款)”的年度累計退保率高達99.67%,累計退保金額為0.11億元。
事實上,在2024年第一季度之時,當期利安人壽退保率最高的一款產品也是來自團險渠道,名為“團體年金保險(分紅型)”,退保率高達74.16%,累計退保金額0.34億元。
我們分析認為,之所以利安人壽團險渠道退保率較高,可能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條款設計或存在局限或保費太高,易引發團體投保單位的集體退保;二是公司合規問題暴露,正如前文所述,利安人壽不少分支機構多次因銷售欺騙、投訴處理消極、數據報送等問題被監管處罰,合規體系失效或將直接導致銷售亂象蔓延,間接引發退保潮。
綜合看,利安人壽雖然2024年業績實現高增,2025年1季度也盈利了,但因為投資類業務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而負債端保險業務的產品和銷售渠道較為單一,且在單個渠道退保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利安人壽經營質效是否能進一步升維,或還需要更多時間觀察驗證。
丨每財網&每日財報聲明
本文基于公開資料撰寫,表達的信息或者意見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侵刪。
內容投稿:meiricaibao@163.com
電話:010-64607577
手機(微信):15650787695
投資者交流群:公號內留言微信號,由群主添加入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