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納步行者靠著一場硬仗,把賽前各種“雷霆會4-0橫掃的預測直接送進了歷史,G3主場116-107逆轉雷霆以后,大比分反超2-1,說出來都覺得有點魔幻,但更有意思的是,賽后各路數據網站一邊倒給雷霆背書,步行者的奪冠概率只有34%,你說巧不巧,這場球打完,場上的氣氛和賽前的專家點評徹底割裂了,現實和模型又一次杠上了,比賽到底是看概率,還是看誰更能咬牙到最后一刻,G3給了球迷最直接的答案。
這場球從頭到尾都沒讓人閑著,前三節雙方互有攻守,比分像蹺蹺板來回拉鋸,戰術層面其實很明顯,雷霆還是靠亞歷山大單點撕裂,步行者則全員壓上,防守逼搶不松口,尤其第三節末,雷霆靠著杰倫威廉姆斯的三分一波反超,眼看著領先五分進了第四節,按理說這局面雷霆只要穩住節奏,步行者基本就該繳械了,但偏偏第四節完全變了味,步行者像是突然打通任督二脈,六分鐘內打了雷霆一個措手不及,這波操作真就有點“逆風翻盤劇本的意思。
關鍵還是在于步行者的團隊協作和替補火力,哈利伯頓的22分9籃板11助攻雖然沒到頂級爆發,但他全場的串聯和末節的關鍵分球,穩得一批,這種大心臟球員,越到關鍵時刻越能穩住局面,反觀亞歷山大,42分鐘拿下24分8板4助攻3封蓋,賬面數據不丟人,但跟前兩場動輒34分、38分比起來,就差了點殺氣,明顯能看出來,步行者的全場緊逼和有針對性的包夾,把他的體力和自信都消耗得差不多了,第四節到最后幾分鐘,亞歷山大其實已經有點力不從心,雷霆全隊17次失誤,關鍵時刻的進攻效率直接掉線,這種場面下,步行者的逆轉其實既靠執行力,也靠對方掉鏈子,雙方互相給機會,誰能咬住誰贏球。
說到替補,步行者這場的兩大奇兵絕對要點贊,馬瑟林替補27分,第三節單節14分,這種“板凳匪徒一出場就是拉開對噴的節奏,雷霆那邊防守沒法及時跟上,直接被打穿,另一個關鍵人物是麥康奈爾,10分5助攻5搶斷,每個數據都不夸張,但全場的防守侵略性和轉換進攻,一下改變了比賽氣質,尤其第四節幾次關鍵搶斷,直接把雷霆的節奏打亂,網友都說這才是“老六附體,用搶斷帶節奏,這種細節一看就是懂球的人才會注意到。
再說說雷霆這邊,除了亞歷山大被重點照顧,戴克諾特的輪換也被噴得不輕,尤其是對哈滕的使用,數據說了,雷霆只要擺上切特和哈滕的“雙塔,正負值能拉到+7,但總決賽前三場,這套組合只用了10分鐘,這不是白白浪費優勢嗎,這種“擺爛式操作讓人看得一頭霧水,關鍵時刻還偏要小個陣容,結果讓步行者的特納、托平在內線翻江倒海,兩人合力完成12分逆轉,內線防守直接爆炸,雷霆這輪系列賽要是不調整輪換,步行者還真有可能一口氣沖到賽點。
說到特納和托平,G3第四節的“雙塔組合簡直就是步行者的救命稻草,特納的封蓋和防守覆蓋面積直接讓雷霆的突破變成“碰瓷,托平則用空切、反擊、吃餅各種方式刷分,這種內外結合的打法,和雷霆那邊的“單核帶隊一對比,高下立判,說白了,步行者能打出團隊籃球,雷霆還在靠個人能力硬拼,這種碰撞到最后,還是團隊的勝率更高。
當然,雷霆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杰倫威廉姆斯這一場表現其實很頂,18投9中拿下26分6板3助1斷,攻防兩端都很積極,就是可惜全隊失誤太多,關鍵球沒人敢站出來“點贊回懟,總決賽舞臺上,偶像包袱越重,心理壓力越大,這種細節決定成敗,雷霆要想翻盤,必須解決亞歷山大被包夾后的出球問題,還得學會在關鍵回合“對噴時不掉鏈子。
比賽之外,輿論場也挺有意思,賽前一水的雷霆橫掃論,結果步行者連贏兩場直接打臉,哪怕現在系列賽2-1領先,數據模型還在堅持“雷霆更有希望,給步行者只剩34%的奪冠概率,這種“人機大戰的既視感讓人想起當年勇士被騎士1-3逆轉,大家都說概率不會騙人,結果現實一次次“破防,只能說籃球不是算術題,場上的血性、調整和那口氣,才是決定勝負的核心變量。
步行者這場贏得并不僥幸,團隊防守、替補爆發、臨場調整,每一項都做得比雷霆更扎實,當然,系列賽還沒結束,G4馬上就到,雷霆要是不盡快解決失誤和輪換問題,步行者真的可能一鼓作氣“點贊回懟到總冠軍,懸念還在繼續,下一場看誰能咬住,誰才是真正的王者,現實又一次等著和模型對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