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情況
家魚們是不是很常遇到
也有不少網友吐槽過這個現象
甚至有人大膽猜測
但這個沒可能指的是
不是做不到,而是沒必要
因為偷聽的成本確實是有點高了
之前央視請業(yè)內大佬做過測試
模擬軟件偷聽時的狀態(tài)
最直觀的缺點就是
偷聽賊太太太耗電了
掉電速度比正常刷手機快了27%
而且手機還賊TM燙
畢竟偷聽來的東西
也還是要二次加工處理下的噻
這些都得占用內存和CPU
而 CPU 本來就是緊俏資源
軟件“偷聽”還一直占著
只會讓手機越來越卡
于是
不出一分鐘
軟件偷聽就會被強制掐掉
而且多個軟件偷聽不能同時進行
麥克風一般都是被正在用的軟件
或者最后用的軟件占用著
再說
光是“偷聽”一分鐘花的錢
就夠軟件們喝一壺的了
同樣還是央視做的測試
軟件想要偷聽
最起碼得有這些技術
噪音去除:去除周邊環(huán)境的雜音 聲紋識別:確認哪個是你自己的聲音 方言識別:把方言轉換成普通話
而市面上提供這些服務的廠商
成本都要2元/萬秒
咱就按每天偷聽一分鐘來算
如果軟件的日活有1億人
那一天燒掉的錢就有120萬
一年的成本有四個多億
另外,就算軟件在偷聽
咱肉眼也是能分辨出來的
像是iPhone在啟用麥克風攝像頭的時候
手機頂部都會亮燈
橙色代表在錄音,綠色代表在拍照
反正翻來覆去
就是不劃算、沒必要蹚這趟渾水
現在的算法
可遠比大家想象中的聰明
首先軟件會在一開始
就收集你自己的個人信息
是男是女、多大了、用的啥手機、是學生還是工作了。。。
在之后的時間里
軟件還會根據在平臺上的行蹤
(瀏覽過什么、某個頁面停留的時間等等。。。)
讓你的用戶畫像越來越清晰
經常刷一些擦邊視頻,軟件會判定你“好色”,那就多給你推這種視頻; 在平臺上買的、看的都是一些幾十一百的東西,平臺也能估算出你的消費水平; 上個月買了牙膏,估摸著也快用完了,再給你推幾個牙膏的鏈接; 。。。
平臺給你推的東西多了
總有瞎貓碰上死耗子的時候
這就得涉及到另外一個角色了
聚合廣告SDK
(是不是有點聽不懂,看看這個比方)
它就相當于一個
活躍在各大軟件之間的中間商
手里握著的是各種各樣的廣告資源
也對穿梭于各個軟件的用戶了如指掌
用戶在各大平臺的畫像
這個中間商門兒清
它在給用戶推廣告前會先做個背調
(他在其他平臺的畫像是啥樣的?剛干了啥?)
就這么一來一回
大家心里想的東西
就這么被泄露出去了
也有另外一種可能
能夠穿梭于各大平臺的
還有輸!入!法!
你剛和朋友聊了什么
輸入法都會記住的
央視之前都報道過相關信息
甚至有的輸入法
還會偷偷錄音
再加上不少軟件在用戶協(xié)議上
都會加一個
可能會和第三方共享你的信息
(你是不是看都不看就勾了同意)
別太過擔心
行業(yè)對算法這玩意兒都有相關規(guī)定
軟件必須留“是否開啟算法選項”供用戶選擇
如果真不想被“信息繭房”了
可以直接在隱私→個性化選項
里面直接關掉
這種損害用戶權益的行為
可是被官方嚴打的
這些年陸陸續(xù)續(xù)處理了好幾批
以上,就是軟件“讀心”的所有原因
家人們在手機上還有沒有疑惑的
評論區(qū)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