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7月15日,記者在湖南一家電纜公司采訪維權時遭到阻撓,企業負責人更是直接打傷記者、砸毀多臺攝像機。
打人男子如今也被刑事拘留,網上還傳出若設備價錢超過5萬元以上的,涉事負責人或將面臨3年以上的刑責。
當時完整視頻曝光后,才發現事情遠沒有那么簡單,尤其是記者在方式的方式引起爭議。
劉先生在裝修房子時,需要用到電纜,他在市場上找了很多電纜公司,最終將目光鎖定到了“湖南豐旭線纜”。
當時公司銷售員對劉先生保證電纜質量有多好,然而當消費者買后家后,被裝修師傅一眼看出是“縮水”電纜,細得離譜。
隨后劉先生將電纜拿到專業檢測機構中檢測,其結果遠低于國家標準,隨后他拿著報告去維權,卻遭到廠家的反對。
面對這樣的現象,劉先生選擇通過媒體力量去爭需求公平,然而媒體的介入讓這件事變得更加混亂。
令劉先生意想不到的是,媒體的到來不僅沒讓企業認識錯誤,反而還發生了暴力沖突事件。
于是,全網瘋傳的那段視頻誕生了,畫面里,一個中年男人推搡女記者,一把奪過攝像機,用盡全力砸在地上,還順手給了男記者一拳。
整個過程干脆利落,充滿暴戾之氣。
一個企業負責人,面對媒體監督,竟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動手,這一下,直接讓無數網友破防,“太囂張了!”“必須嚴懲!”“查查他背后有什么保護傘!”
一時間,這位謝姓老板成了黑惡勢力的代言人,媒體同行的聲援,被打記者曬出的傷情照片,警方火速刑拘的通報,都將打人老板描述為惡人形象。
可如果看完完整視頻后就會發現,事情遠沒有那么簡單。
在事情發生后,《中國新聞網》在第一時間發布了4分鐘的完整視頻,在“完整版”里,網友們看到了沖突升級的全過程。
首先記者們確實是未經預約,直接闖進了人家正在生產的廠區,那位后來暴走的謝老板,一開始的態度,居然談不上蠻橫。
而是心平氣和地解釋,說自己的產品沒問題,你們要覺得有問題,可以去起訴。
記者掏出那份蓋著CMA大印的檢測報告,他雖然表情不悅,但還是接過來翻看,隨后男子表示你這份報告,沒法證明檢測的樣品就百分百來自我的工廠。
他還表示,可以配合監管部門,隨時抽檢倉庫里的任何一卷電纜,他說的這些話也能理解,可以說至少這個時候老板不算胡攪蠻纏。
可記者們似乎對這個答案并不滿意,幾臺攝像機幾乎要戳到謝老板的臉上,話筒也快要塞進他嘴里。
“你就是不認這份報告是嗎?”“你再說一遍,你認不認?”
這種近乎審訊的追問,直接讓老板不想再糾纏,轉身想走,可記者們像黏在身上的影子,從辦公室追到樓梯間,不依不饒。
在持續的圍堵和言語壓迫下,很容易將一個人的理智消耗殆盡的。
謝老板的情緒明顯到了臨界點,他反復警告,要求記者離開,說他們的采訪方式“違規”。
視頻中,明顯看到那位被打的黑衣記者,拿著曝光一路喊著“報告看一下”,有三四個人追著老板。
即便老板被纏住無法脫身,他也依舊說出“走法律程序”,可以說此時的老板還保持冷靜和理性,不愿將事情鬧大。
然而后面記者說了不要動我們的機器,此時老板說了句“再來,我就砸了”,隨后對方直接說了“你砸啊”。
這句話直接點燃了老板的怒火,就有了人們看到老板砸攝影機的一幕。
毫無疑問,這件事情并非完全是老板的錯,記者在采訪時同樣有很多問題,記者當然有監督權,但這種把人往絕路上逼的采訪,是不是也越界了?
媒體是社會公器,但絕不是激怒對方博取流量的方式,沒有記者的“死磕”,可能就不會發生打人的事件了。
這件事最讓人唏噓的,是輿論場上的巨大反轉,媒體將一段掐頭去尾的視頻,足以讓千萬人對一個人恨之入骨。
而另一段更完整的視頻,又足以讓這股恨意迅速轉移,調轉槍口對準媒體。
網友就像一群情緒化的觀眾,被不同“剪輯師”的作品牽著鼻子走,今天相信這個,明天推翻那個。
我們以為自己掌握了全部的事實,但實際上看到的,永遠只是別人想讓我們看到的那一部分。
在信息如洪水的時代,保持清醒和獨立思考,變得無比困難,也無比重要,輕易被點燃的怒火,往往也最容易被利用,到頭來,可能只是在別人精心編排的劇本里,最終,謝老板為他的拳頭和那一記重摔付出了代價,被關進了看守所。
同時,此事也在警惕那些從事記者行業的人員,在采訪時不要一味的激化矛盾,最終將自己扮演成“受害者”形象,一定客觀公正的看待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