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 AI 科技圈,喧囂依舊,但一個新的風暴眼正悄然形成。當多數人對 Agent 分類還停留在通用和垂類這種按領域適用性劃分方式時,一個以技術載體為出發點的新興 Agent 物種正在悄然形成行業共識——Agentic Browser(智能體瀏覽器)。
從海外備受矚目的Comet、Dia,到國內Fellou、豆包,以及傳統瀏覽器廠商Chrome、夸克、QQ瀏覽器。一場圍繞瀏覽器形態的“AI 文藝復興”正蓄勢待發。甚至連OpenAI,也在24年底挖角Chrome,坊間傳聞正在秘密打造自己的瀏覽器作為ChatGPT的新技術載體。
面對這樣的行業瞬息變化,我不禁在思考:
在Agent元年,本該是Agent應用百花齊放,各種APP、Web應用層出不窮的畫面,為何突兀地殺出個“Agentic Browser”?
這背后,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悄然驅動?
Agentic Browser 這個略顯陌生的名詞,它究竟代表著什么?它與我們常說的 AI Browser 又有何不同?
為什么那些在通用 Agent 領域深耕的玩家們,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聚焦到了瀏覽器這條看似傳統的賽道?
Agentic Browser,它真的會是通用 Agent 演進的下一站嗎?
這個誕生于上世紀的“老古董”,憑什么能承載行業對于通用 AI Agent 的終極想象?
本文嘗試通過研究和系統分析嘗試回答上述問題,字數9000+字,閱讀大概需要15分鐘。
30秒速讀(讀了跟沒讀一樣)版本:
生態囚籠:傳統操作系統與瀏覽器正利用其生態霸權,限制通用AI智能體的能力與發展
范式轉移:Agentic Browser的核心是“代替用戶行動”,而不僅是“輔助用戶瀏覽”
關鍵戰場:未來AI之爭的本質,是對用戶跨應用、全鏈路“上下文”的控制權之爭
最佳載體:瀏覽器因其內容通用性、用戶習慣和跨應用能力,是通用Agent的天然載體
終極路徑:Agentic Browser的未來是成為一個全新的AI操作系統,并催生定制化硬件生態
超 6000 人的「AI 產品市集」社群!不錯過每一款有價值的 AI 應用。
邀請從業者、開發人員和創業者,飛書掃碼加群:
進群后,你有機會得到:
最新、最值得關注的 AI 新品資訊;
不定期贈送熱門新品的邀請碼、會員碼;
最精準的AI產品曝光渠道
01
故事要從 Perplexity 講起
故事來源:Perplexity CEO公開訪談,稍作演繹,不改變關鍵信息的真實性
要理解這場變革的端倪,我們不妨將視線投向一家名為 Perplexity 的公司。
2024 年初,Perplexity 的創始人 Aravind Srinivas 站在摩托羅拉的會議室里,他的演示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試圖說服這家老牌手機制造商將 Perplexity 設置為其新款手機的默認 AI 助手。然而,演示剛剛結束,一通來自谷歌的警告電話如同一盆冷水,澆滅了合作的火花:“如果你們預裝 Perplexity,摩托羅拉將可能失去 Android 的官方授權以及 Play Store 的使用權。”合作,在這樣的壓力下,瞬間化為泡影。
這并非孤例。我們看到,微軟的 Windows 系統已經將 Copilot 深度綁定,用戶甚至無法輕易卸載;蘋果的 iOS 生態,對于第三方的 AI 助手,更是設置了層層權限壁壘。Aravind Srinivas 敏銳地意識到,傳統的操作系統廠商,正憑借其強大的“生態霸權”,在無形中扼殺著 AI 創新者的生存空間。
更讓 Perplexity 團隊感到棘手的是,我們日常使用的傳統瀏覽器,例如 Chrome,如同一個數據堡壘(瀏覽器的同源策略),將用戶的寶貴數據牢牢囚禁在每一個網站所有者的“封閉花園”之中。這意味著,Perplexity 這樣的通用 Agent,無法觸及用戶真實的購物記錄、社交動態,甚至連“幫我比較一下幾家酒店價格”這樣基礎的跨網站任務,也無法執行。
在一次內部會議上,工程師展示的數據揭示了殘酷的現實:當用戶搜索“幫我預訂去巴厘島的行程”時,由于 Perplexity 無法訪問用戶已經登錄的 Booking.com 或 Skyscanner 等平臺的內部數據,它只能給出一些泛泛的、缺乏個性化的建議。相比之下,谷歌卻能夠輕易調用 Gmail 中的日歷信息、地圖中的歷史足跡,從而直接生成高度個性化的出行方案。
“我們就像戴著鐐銬跳舞。”
Aravind Srinivas 的這聲嘆息,道出了許多 AI Agent 開發者的無奈。
轉機出現在美國司法部針對谷歌的反壟斷訴訟中。當媒體曝光“強制谷歌剝離 Chrome 瀏覽器”的提案時,Perplexity 團隊嗅到了機會的氣息,連夜召開了戰略研討會。他們深刻洞察到:瀏覽器,是打破操作系統現有格局、釋放 AI Agent 潛能的關鍵鑰匙。 它不僅能夠巧妙地繞過 iOS 和 Android 系統的預裝封鎖,更有潛力合法合規地獲取用戶全維度的數據——從瀏覽時長、私密的交易信息,到復雜的跨站點行為模式——這些,都將成為驅動 AI Agent 高效行動的“燃料”。
僅僅三個月后,一款名為 Comet 的瀏覽器正式面向公眾。它的雄心,并不僅僅是成為一個更好的信息入口,而是直指AI操作系統。
Comet這款Agentic瀏覽器,不僅僅是一個工具的升級,更被 Perplexity 視為對抗操作系統霸權、實現其 AI Agent 愿景的“諾曼底登陸”。從這個故事中,我們隱約可以窺見 通用 Agent 的理想、AI 搜索 的局限、傳統 AI 瀏覽器的過渡形態,以及 Agentic 瀏覽器(Agentic Browser)所承載的顛覆性潛力。
02
什么是通用 Agent、AI 搜索、
AI 瀏覽器、Agentic Browser?
在深入探討為何 Agentic Browser 可能是通用 Agent 的下一站之前,我們有必要先厘清幾個容易混淆的概念:
通用 Agent (General Agent) : 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一個具備自主理解、規劃、執行能力的智能實體。它的目標是能夠像人類助手一樣,在廣泛的領域和多樣的任務中提供幫助,而不僅僅局限于特定功能。它強調的是自主性和通用性。代表性產品是:ChatGPT、Manus、Flowith、豆包等。
AI 搜索 (AI Search) :這更側重于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改進搜索結果的相關性和呈現方式。例如,通過自然語言處理理解用戶更復雜的查詢意圖,或者以摘要、問答等形式直接給出答案,而不僅僅是羅列鏈接。Perplexity 最初的形態,更接近于一個高級的 AI 搜索引擎。它的核心在于信息獲取和理解。國內的秘塔搜索也屬于這個類別。
AI 瀏覽器 (AI Browser) :這通常指的是在傳統瀏覽器基礎上,集成了一些 AI 功能的瀏覽器。例如,側邊欄的 AI 助手、網頁內容總結、智能翻譯等。它們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瀏覽效率和體驗,但其核心架構和交互模式并未發生根本性改變。AI 瀏覽器更像是在現有交通工具上增加了導航系統,提升了輔助駕駛能力。國內例如QQ瀏覽器、夸克等之前一直屬于這個分類
Agentic Browser :這代表了一種更深層次的進化。Agentic Browser 不僅僅是將 AI 作為輔助工具集成進來,而是將瀏覽器本身視為一個 Agent 執行其任務的平臺和環境。它強調的是瀏覽器賦能 Agent,使其具備更強的上下文感知、任務執行和跨應用操作能力。它追求的是讓 Agent 能夠主動地、深度地在瀏覽器環境中“行動”起來,而不僅僅是被動地響應用戶指令。
簡單理解就是:
通用Agent是每個人的 “萬能AI助理” 。
AI 搜索 核心在于 “更好地搜索最實時最準確深入的信息并回答問題” 。
AI 瀏覽器 側重于 “更好地輔助瀏覽” 。
Agentic Browser 的關鍵則在于 “更好地代你行動” 。
如果說通用Agent代表了行業對AGI產品能力的最終想象(一個能夠理解和執行任何任務的智能體);AI搜索則專注于信息獲取能力,讓機器更好地"知道";而瀏覽器作為數字世界的通用載體,則承載著用戶跨應用、跨場景的上下文獲取、理解以及行動能力。而Agentic Browser正是當下通用Agent與AI搜索能力的最佳融合形態。
03
為什么通用 Agent 載體是瀏覽器,
而不是 APP、Web?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瀏覽器這個我們日常生活中幾乎離不開的互聯網入口,正逐漸顯露出成為通用 Agent 最佳載體的巨大潛力。這并非偶然,而是由瀏覽器自身獨特的屬性和其在數字生態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決定的。我們可以從幾個關鍵維度來審視這一趨勢。
上下文的控制能力
本地OS的控制能力
跨應用的連接能力
瀏覽器是天然的通用 Agent 載體
瀏覽器是后來者通向OS和終端的最佳路徑
在 Agent 崛起的時代,僅僅爭奪用戶的注意力已經遠遠不夠,更深層次的較量在于對“上下文(Context)”的掌控。上下文是 Agent 理解用戶意圖、提供個性化服務、高效執行任務的基石,甚至是基于RL強化的模型訓練范式下獲取用戶端到端的反饋信號的重中之重。在這方面,瀏覽器所能提供的上下文深度和廣度,是其他應用形態難以企及的。
上下文深度
瀏覽器是用戶與數字世界交互最直接、最持久的窗口。用戶的每一次點擊、每一次輸入、每一個頁面的停留時長,甚至鼠標滾動的速度和軌跡,都蘊含著豐富的行為習慣、潛在偏好和即時需求。
用戶偏好上下文 :由于 Agent 在瀏覽器環境中能夠執行的任務類型更加多樣,這意味著它可以收集到更豐富的用戶行為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時序分析,構建精準的用戶畫像和動態偏好模型,其可行性遠超單一功能的 APP。
例如,一些前沿的 Agentic Browser 探索,如 Fellou 提出的 VIEP(Visual Interaction Element Perception 視覺交互元素感知) 技術,就試圖通過分析用戶鼠標軌跡的加速度曲線,來判斷用戶對頁面上不同元素的關注強度——是快速劃過,還是長時間懸停?這種細致入微的觀察,使得 AI 能夠動態調整其介入策略,提供更恰當的輔助。
再比如,Dia 瀏覽器提出的“智能光標”概念,它嘗試將用戶的劃詞高亮動作轉化為具有語義的標記(例如,黃色高亮可能代表“重要論點”,藍色高亮則可能表示“存疑內容”)。這種方式能夠為 AI 構建一個更為細粒度的用戶意圖圖譜,遠比簡單的關鍵詞搜索要精準得多。
上下文廣度
瀏覽器天然具備跨越應用邊界的能力。
它可以記錄用戶歷史訪問過的所有網頁,無論這些網頁屬于哪個網站或平臺(如 Github、淘寶、攜程等)。
它可以感知用戶當前打開的所有標簽頁,了解用戶可能正在并行處理的任務。
它可以記錄用戶與內置 AI 助手的歷史對話,形成持續的交互記憶。
更進一步,通過用戶的授權和原生登錄交互,Agentic Browser 甚至有潛力獲取用戶在各個孤立應用內部的上下文信息。
不僅如此,它還能連接到用戶本地電腦上的應用,如日歷、郵件客戶端、本地文件系統乃至備忘錄等,真正實現數字生活上下文的全面打通。
這種深度與廣度兼備的上下文獲取能力,使得瀏覽器成為了一個無與倫比的“感知器官”。它讓 Agent 不再是盲人摸象,而是能夠在一個更完整、更動態的圖景中理解用戶的真實需求和所處環境,從而做出更智能的決策和行動。B:本地 OS 控制能力是解決全場景問題必須具備的能力
通用 Agent 要想真正發揮其“通用”的價值,僅僅停留在云端或沙箱化的應用內部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具備與用戶所處的計算環境進行更深度交互的能力,這其中就包括對本地操作系統的控制能力。在這方面,瀏覽器作為一種特殊的應用程序,相比傳統的 APP 和純粹的 Web 服務,在觸達本地資源方面展現出獨特的優勢。
我們以 Fellou 的架構為例,它清晰地展示了如何通過整合瀏覽器(Browser)、智能體(Agent)、以及工作流自動化(Workflow Automation)這三元能力,來實現對本地資源的深度控制與協同。
對操作系統與文件系統的直接觸達 :傳統的網頁應用受限于瀏覽器的安全沙箱,對本地文件系統的訪問受到嚴格限制。然而,新興的 Agentic Browser 正在嘗試突破這一限制。例如,Fellou 的設計使其可以直接與操作系統進行交互,控制文件系統,甚至調用本地安裝的應用程序,如日歷、郵件客戶端、乃至命令行工具。這使得瀏覽器不再僅僅是一個網頁的展示器,而是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連接用戶數字生態方方面面的“超級終端”。
靈活的硬件資源調度 :為了高效執行任務,Agentic Browser 還需要具備智能調度硬件資源的能力。Fellou 提出的 混合影子空間(Hybrid Shadow Workspace) 技術,便是一個有趣的嘗試。它可以根據任務的不同類型,動態地分配計算資源:
本地即時響應 :對于那些需要快速響應的短任務,比如“幫我新建一個日歷事件”,Agent 可以直接調用本地計算機的資源來完成,確保低延遲。
本地虛擬化執行 :對于一些相對耗時較長,但又需要訪問本地數據的任務,例如“整理我過去一周的郵件,并生成一個待辦事項清單”,Agent 可以在一個隔離的本地沙箱環境中運行。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能利用本地數據,又不會干擾用戶當前正在進行的其他操作。
云端桌面協同 :而對于那些對本地環境依賴較低,或者需要強大計算能力的任務,比如“分析一個大型 GitHub 代碼庫的貢獻者活躍度”,則可以無縫地切換到云端執行。
這種對本地 OS 更深層次的控制能力,意味著 Agent 可以為用戶處理更廣泛、更復雜的事務。它不再局限于網頁內容的瀏覽和簡單交互,而是能夠真正深入到用戶的工作流中,成為一個更加得力的數字助手。Perplexity 的 CEO Aravind Srinivas 也曾明確提出,瀏覽器是構建 AI Agent 的最佳容器,一個關鍵原因就在于其有潛力具備操作系統級別的資源調度能力。
Fellou 團隊甚至計劃發布一套 Agentic Browser 的評估基準(Benchmark),旨在構建一個橫跨不同操作環境、不同設備類型、以及不同應用場景的任務集合。他們希望通過這套基準來系統性地驗證 Agentic Browser 在真實生產環境中提升用戶生產力的實際能力。這無疑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業界對于瀏覽器在本地控制能力上的期望。
終極的暢想,是將 Agentic Browser 發展成為一種全新的AI 操作系統(AIOS)。它不僅僅是應用的載體,更是人機協作范式的一次重構。就像 Agent Store生態一樣,用戶可以將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封裝成特定領域的垂直 Agent(例如,“跨境電商爆款選品助手”),并在平臺上分享或使用。這將形成一個類似“AI 應用商店”的開放平臺,進一步強化其系統級的擴展能力和對本地資源的整合深度。 OpenAI的GPTs則是一個已經初具雛形的Agent Store,差的就是一個強有力的載體了
C:跨應用的連接能力
在當今這個由無數應用程序和服務構成的數字世界里,信息的孤島效應和操作的割裂感是用戶面臨的普遍痛點。通用 Agent 的一個核心使命,就是要打破這些壁壘,實現跨應用的無縫連接與協同。而瀏覽器,憑借其獨特的生態位和技術特性,正成為承載這一使命的理想平臺。
想象一下,我們有多少日常任務需要輾轉于不同的 APP 或網站之間?
預訂一次旅行可能需要同時打開攜程或者航空公司的APP、酒店預訂平臺、地圖服務、美食點評、攻略社區。
完成一份市場調研報告,可能需要從新聞門戶、行業數據庫、社交媒體等多個來源搜集信息,再匯總到文檔編輯工具中。
這種切換和整合的成本,往往是巨大的。
Agentic Browser 的出現,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它不僅僅是信息的聚合器,更致力于成為一個行動的協調者。
瀏覽器操控本地操作系統與應用 :正如我們前面討論的,Agentic Browser 正在突破傳統網頁的限制,尋求與本地操作系統更深度的整合。這意味著 Agent 可以通過瀏覽器直接調用本地安裝的應用程序。例如,用戶可以通過語音或文本向瀏覽器中的 Agent 發出指令:“ 幫我把剛才下載的這份報告用郵件發給張三,并附言提醒他下周三開會討論。 ”Agent 可以理解指令,定位文件,啟動郵件客戶端,填好收件人、主題和正文,甚至自動添加附件,等待用戶最終確認發送。更進一步,通過類似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 模型上下文協議) 這樣的多智能體協作協議,瀏覽器中的 Agent 還能與其他遵循相同協議的智能體或服務進行交互,無論是本地的還是云端的,從而實現更復雜的跨平臺操作的原子化重組。
跨網站的工作流自動化 :這是 Agentic Browser 最能大顯身手的領域之一。我們每天都會在不同的網站間執行重復性的操作。例如,一位內容創作者可能需要定期將自己在小紅書、抖音、微信公眾號上發布的內容進行匯總和備份;一位市場分析師可能需要每天從多個電商平臺抓取競品的價格和銷量數據。Agentic Browser 可以通過其內置的 Workflow Automation 層,將這些繁瑣的、跨網站的工作流自動化。
Fellou 展示過一些引人注目的案例,比如
“自動關注某篇文章中提及的所有 Twitter 博主”,這涉及到從一個內容平臺跳轉到另一個社交平臺執行關注操作。
“在亞馬遜上篩選出符合特定條件的顯卡,并將它們自動加入購物車”,這是一個典型的電商場景自動化。
“將 Product Hunt 每日排名前八的產品信息,自動同步到 Notion 數據庫中”,這實現了跨應用的數據整合與流轉。
Fellou 甚至開發了名為 Eko 的框架,用于實現任務的動態規劃和韌性執行,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網站改版等動態變化,確保自動化流程的穩定可靠。
打破傳統巨頭的封閉生態 :大型互聯網公司往往會構建自己的封閉生態系統,數據和服務在內部流轉,卻難以被外部高效利用。Agentic Browser 憑借其“深入行動(Deep Action)”的能力,有潛力在一定程度上打破這種局面。
訪問私有站點 :傳統的 AI 工具往往只能處理公開可訪問的網頁數據。但 Agentic Browser 可以通過用戶授權,安全地登錄需要認證的私有站點,如 LinkedIn、淘寶、飛書文檔、企業內網等,執行更復雜的操作,例如“幫我抓取 LinkedIn 上所有符合特定職位描述的招聘信息”。
構建開放的智能體生態 :通過Agent Store的概念,開發者可以將自己針對特定網站或特定任務的解決方案封裝成獨立的 Agent,并進行分享。例如,一個“淘寶精準比價助手” Agent,可以幫助用戶在淘寶復雜的商品列表中找到性價比最高的選擇。這種開放的生態,間接地挑戰了平臺的數據壟斷,讓數據和能力能夠更自由地流動和組合。
瀏覽器憑借其作為互聯網主要入口的地位,以及與各類 Web 服務天然的親和性,正在演變為一個強大的跨應用連接中樞。它不再僅僅是通向各個網站的“門”,更像是一個繁忙的“十字路口”和高效的“交通調度系統”,讓信息和操作能夠在不同的目的地之間順暢流轉。
D:瀏覽器是天然的通用 Agent 載體
當我們把目光從具體的技術特性拉遠,審視瀏覽器在整個數字生態中的角色時,會發現它天然就具備成為通用 Agent 理想載體的諸多稟賦。這并非刻意拔高,而是其歷史演進和用戶習慣共同塑造的結果。
首先,瀏覽器是互聯網內容的通用容器。萬維網(World Wide Web)的誕生,其核心理念便是通過超鏈接將全球的信息連接起來,而瀏覽器正是實現這一理念的客戶端工具。無論是新聞門戶、社交媒體、電商平臺,還是在線辦公、娛樂影音,幾乎所有的互聯網服務最終都會以網頁的形式呈現。這種對內容形態的普適性,使得瀏覽器成為了一個天然的、無需額外適配的“萬能交互界面”。通用 Agent 若想在廣闊的數字世界中暢游無阻,瀏覽器無疑是最平坦、最寬闊的出發點。
其次,瀏覽器承載了用戶規模龐大的固有習慣。數十年互聯網的發展,已經讓用戶對通過瀏覽器獲取信息、使用服務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習慣。我們遇到問題時,會下意識地打開瀏覽器搜索;我們需要在線購物時,會熟練地輸入電商網站的地址。這種用戶習慣的繼承,對于通用 Agent 的普及至關重要。將 Agent 的能力融入用戶已經熟悉的環境中,遠比強制用戶學習一套全新的交互范式要容易得多。Agentic Browser 恰恰是站在了這一“巨人的肩膀上”,它讓 Agent 的能力能夠以一種更自然、更低門檻的方式觸達海量用戶。
再者,瀏覽器本身就是一個不斷進化的“小操作系統”。從最初簡單的 HTML 渲染引擎,到如今支持復雜 Web 應用、擴展插件、本地存儲、硬件加速的強大平臺,瀏覽器的功能邊界在持續擴張。它有自己的進程管理、內存管理、安全機制,甚至開始涉足文件系統訪問、設備 API 調用等原本屬于操作系統核心的領域。這種“準操作系統”的特性,為通用 Agent 提供了施展能力的“土壤”和必要的“基礎設施”。Agent 需要環境來感知,需要工具來行動,而現代瀏覽器恰恰能提供這一切。
正是這種內容的通用性、用戶習慣的繼承性、以及平臺能力的進化性,共同構筑了瀏覽器作為通用 Agent 天然載體的堅實基礎。它不像特定領域的 APP 那樣存在場景局限,也不像純粹的后臺服務那樣缺乏與用戶的直接交互界面。瀏覽器,這個看似“古老”的工具,在新一輪的技術浪潮中,正煥發出全新的生機與可能。
E:Agentic瀏覽器廠商具備成為另一個 Apple 的可能性
當我們談論瀏覽器作為通用 Agent 的載體時,目光可以放得更長遠一些。瀏覽器未來的演進路徑,并不僅僅局限于成為一個更智能的上網工具,它甚至有潛力沿著“瀏覽器 → 操作系統 → 硬件”這條被驗證過的路徑,發展成為數字時代新的生態核心,具備成為“另一個 Apple”的想象空間。
回顧科技史,Chrome OS 和 Chromebook 的出現,已經為我們展示了這條路徑的技術可行性。谷歌通過將其強大的 Chrome 瀏覽器內核與 Linux 底層結合,成功打造了一個輕量級、云優先的操作系統,并催生了 Chromebook 這一全新的硬件品類。雖然 Chrome OS 的生態規模和市場占有率與 Windows 或 macOS 相比仍有差距,但它清晰地證明了:以瀏覽器為核心,向上構建操作系統,再向下延伸至定制化硬件,這條路是走得通的。
那么,Agentic Browser 的出現,又為這條路徑增添了哪些新的想象力呢?
從“信息入口”到“任務中樞” :傳統的瀏覽器更多扮演的是信息獲取的入口角色。而 Agentic Browser,通過深度整合 Agent 的能力,正在將瀏覽器轉變為用戶數字生活的“任務執行中樞”。當瀏覽器能夠主動理解用戶需求、智能規劃任務、并跨應用執行操作時,它實際上已經在扮演一部分操作系統的角色——管理用戶的數字任務流。
“AI 優先”的操作系統內核 :未來的 Agentic OS,其內核設計理念可能會從傳統的“應用優先”或“文件優先”轉變為“AI 優先”或“任務優先”。這意味著操作系統的資源調度、交互設計、安全模型等,都將圍繞如何更好地支持 Agent 的運行、如何更高效地完成用戶委托的任務來進行構建。這可能催生出全新的操作系統架構和人機交互范式。
為 Agent 定制的硬件 :一旦基于 Agentic Browser 的操作系統生態逐漸成熟,為了提供極致的性能和體驗,出現專門為其定制的硬件也就順理成章。這些硬件可能會在芯片層面集成專門用于加速 AI 計算的單元,可能會配備更先進的傳感器以增強 Agent 對物理世界的感知能力,也可能會在設計上更強調多模態交互和沉浸式體驗。想象一下,未來的“AgentBook”或“AgentPad”,其核心競爭力可能不再是傳統的 CPU 主頻或內存大小,而是其內置 Agent 的智能水平和任務執行效率。
開放與封閉的再平衡 :蘋果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軟硬件一體化的封閉生態所帶來的極致體驗和高利潤率。Agentic Browser 引領的這條新路徑,也可能在開放與封閉之間尋求新的平衡。一方面,它可能像 Web 一樣保持開放性,吸引廣泛的開發者參與構建 Agent 生態;另一方面,它也可能通過對核心 Agent 能力、操作系統特性以及硬件設計的掌控,來構建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這并非遙不可及的幻想。當瀏覽器能夠深度理解我們的意圖,管理我們的數字生活,并無縫連接云端與本地、軟件與硬件時,它就具備了成為下一代計算平臺核心的潛力。正如昔日的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分別定義了一個時代,以 Agentic Browser 為起點的新物種,或許正在孕育著定義下一個時代的巨大能量。這條從瀏覽器出發,途經操作系統,最終抵達定制化硬件的道路,充滿了挑戰,但也充滿了令人激動的可能性。
03
小結
潮水的方向,已然清晰。從 Perplexity 的困境與突圍,到 Fellou、Dia 等先行者的勇敢探索,我們不難發現,Agentic Browser 并非一時興起的概念炒作,而是通用 Agent 尋求更佳棲息地、釋放更大潛能的必然選擇。
它不僅僅是 AI 搜索的延伸,或是傳統 AI 瀏覽器的簡單升級。Agentic Browser 的核心,在于將瀏覽器從一個被動的“信息視窗”,轉變為一個主動的“智能工坊”。它賦予了 Agent 前所未有的上下文感知深度與廣度,打通了連接本地操作系統與跨應用服務的關鍵鏈路,并繼承了瀏覽器天然的內容通用性和龐大的用戶基石。
這場變革,爭奪的早已不是用戶的注意力,而是對用戶數字世界“上下文”的深度掌控,以及在此基礎上的“行動力”。瀏覽器,憑借其獨特的生態位,正成為這場爭奪戰的核心戰場。
未來,Agentic Browser 或許真的能夠沿著 Chrome OS 的足跡,向上生長為全新的 AI 優先操作系統,向下延伸至為 Agent 量身定制的智能硬件。這不僅是對現有數字生態的一次重構,更是對人機協作范式的一次深刻革新。
路漫漫其修遠兮,但方向既明,便只顧風雨兼程。Agentic Browser 的故事,才剛剛開始。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扇通往更智能、更自主的數字世界的大門,正在緩緩開啟。
最后,預測一下OpenAI的Agentic Browser,將會在秋季之前正式對外發布。立帖為證,坐等打臉。
作者個人微信號
轉載原創文章請添加微信:founderpark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