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舉行的第2 7 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論壇 上, 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透露:《哪吒2》帶來的GDP增量估算超2000億,最終《哪吒2》的衍生品銷售額將上千億。
在談到中國電影需要重啟再出發時表示,需要降低電影票房在整個電影公司收入中的比例。
“國外是30%多票房的比例,我覺得中國降到50%也許是合理的,但我們現在的情況是90%以上,最近又繼續提升,大概依賴度達到95%以上。也就說沒有票房,這個電影必然是虧損,票房達不到規模,達不到必要的數量也是虧損。”
他說:“我們目前情況下,同樣的影片在此刻上映,只能按照過去的40-50%這個票房規模來預測。一個影片在幾年前可能會有十億票房,現在可能就四五個億,所以不降低票房的依賴,這個行業仍然沒法生存。降低票房依賴最重要的是重新認識電影作為IP龍頭的地位,開啟IP寶庫,作為帶動IP列車的火車頭,提高衍生品的收入比例。”
光線傳媒是《哪吒2》的出品方,王長田表示,《哪吒2》就有很高的衍生品收入:“現在有人推測《哪吒2》帶來的整個GDP的增量會超過2,000億人民幣。比如我們授權的一部分產品,最多的一個產品門類大概帶來上百億的銷售額。《哪吒2》讓衍生品的開發商、生產商、銷售商,得到了很大的市場紅利,幾百億的銷售額。到最后我估計上千億衍生品銷售額是完全有可能的。”
他還表示增加收入還有一個渠道是影片出海:“中國影片出海是一個必然的選擇,必然的趨勢。現在中國產品和中國服務在全世界打開了市場,海外觀眾需要了解這個產品背后的文化,這給電影出海帶來了機會。《哪咤2》我們預計最終海外票房會超過1億美元,雖然還不是很高,但已是20年來最高,也就是說我們迎來了一個走向國際的新機會。”
此外,在他看來,題材類型的選擇、表現力、風格、視聽效果等方面,電影都必須重新做出定位和調整,“我們現在生產了太多電影,而觀眾不需要,和其他娛樂形式相比沒有競爭力。”
因此他認為要減少電影數量,同時提高電影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將來的電影數量可能是五六百部,我們巔峰期有上千部電影,可能有巔峰期一半的規模就能滿足市場需求。”
他還提到必須要改變電影行業利益分配格局,“現在的格局不利于電影行業抵御風險,因為所有風險都在制片方身上。”在新的分配格局中,他認為必須讓利益向制片方傾斜,“比如票房分賬比例,我們片方100塊只能拿到38或39塊,去掉宣發成本,片方只能拿到33%,這樣無法維持行業的基本投入。”
萬達電影董事長陳祉希在論壇上透露,早年間她幫助了很多青年導演完成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那個時候產業非常好,我們的成本非常低。我當年做《煎餅俠》,1200萬拍一部電影,但現在,1.2個億好像都拍不了一部電影。”陳祉希注意到,現在的青年導演都不甘于只拍小成本,都在追求工業標準的拉升。這也導致,以前一年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從劇本孵化到拍攝宣發,但現在至少要3年。
大麥娛樂李捷也認為制作成本必須下降,但現在電影市場仍然存在滯后效應,觀影人次的下降和制作成本的高漲并不在一個周期,“現在過會和正在籌備的電影項目的成本,依然是上個時期的成本(標準)。
他表示,春節檔之后很多電影的票房沒有達到預期,是因為觀眾的期望值沒有得到滿足。“與《哪吒之魔童鬧海》(簡稱《哪吒2》)的質量相比,觀眾的信心沒有建立起來,那么票房和觀影次數就不能保證。”燈塔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在《哪吒2》取得高票房之后,觀眾對什么是“高分電影”的標準比去年提升了15%。
“變化”是今年開幕論壇中的關鍵詞,如何應對市場和觀眾的變化,是影企、影人共同思考的話題。正如王長田所說,電影作為文化娛樂產品在當下的影響力和需求有所下降,必須重新定位電影在文化產品中的地位,思考行業規模、產量、品質、市場推廣等一系列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