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個媽媽問我:我一天24小時不離娃,為什么他的安全感還是不夠呢?
給孩子建立安全感最大的一個誤區就是:媽媽陪伴時間足夠了,安全感就充足了。
如果只拿時間長短來衡量的話,全職媽媽帶養孩子那應該是安全感最充足的,每一年的每一天的每一個小時都陪伴著孩子。
實際上并不是,我接觸過幾個全職媽媽的孩子,安全感還不如職場媽媽的孩子安全感充足呢。
“安全感”這個詞有點被濫用的現象,什么事情都往安全感上靠。
以點概面,導致我們對孩子的行為進行了錯誤的解讀,真正的原因反而被掩蓋起來。
01
孩子的安全感是動態變化的
孩子的安全感是否充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早期依戀關系的建立情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母嬰依戀關系】。
心理學家用“陌生情景法”將母嬰依戀關系分為四種:安全型依戀、回避型依戀、拒絕型依戀、混亂型依戀。
只有安全型依戀這種類型才能形成安全感。
表現為:嬰兒會把媽媽作為安全基地,分離時,他們可能哭,也可能不哭,媽媽返回時,他們能積極的尋求接近,停止哭泣。
一般來說,母嬰依戀關系的建立期是在孩子0-2歲這個期間,那么就會延伸出另外兩個問題:
1)是不是只要我在0-2歲建立出安全的母嬰依戀關系,孩子此后一生的安全感就是充足的?
并不是這樣的。
《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中講到:最近的研究發現,依戀后期的發展不僅受到早期依戀經歷的影響,也受到長期的親子關系質量的影響。
假如主要帶養人前期和孩子的依戀關系挺安全的,但是在孩子3歲的時候,家中突然出現變故,帶養人性情大變、喜怒無常,經常打罵孩子。
那么本來一個安全感充足的孩子也會變得非常沒有安全感。
2)如果孩子在0-2歲期間沒有建立出安全的母嬰依戀關系,就再也沒有機會形成安全感了么?
也不是這樣的
《發展心理學》中描述依戀關系有這樣一段話:依戀是一個中終生的現象,并不僅僅局限在生命最初的幾年,這個結論是基于約翰鮑爾比的內部工作模式理論。
依戀關系是后期可以補救回來的,但是對父母來說,就是極大的考驗。
因為孩子年齡越大,所涉及的成長規律就越多、越復雜,再把學習這座大山背上,那就是困難重重啊。
就像蓋樓一樣,蓋到一半發現地基搭錯了,不穩當,繼續蓋就有倒塌的風險,只能拆掉重新來蓋。
材料、人工、時間全部都要重新投入,然而工期緊張,領導催,同事催,連軸工作讓工人叫苦不迭,這個時候,又突發事故,是不是一件令人焦頭爛額的事情?
依戀關系是動態、恒久的變化過程,也決定了安全感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
但是,如果不想后期養育麻煩重重,那么我們最好是遵守安全型母嬰依戀關系發展的規律,在孩子0-2歲期間和孩子好好相處。
02
影響安全感建立的因素
1)建立親密關系的機會
也就是“陪伴時間長短”,如果嬰兒都沒有時間和媽媽待在一起,每天就吃奶的時候能見到媽媽,更別談什么互動交流、情緒傳遞,母嬰依戀關系就無法形成。
從這個角度來說,安全感肯定是要有一定數量作為基礎的,沒有陪伴哪來的情感呢?
2)陪伴質量
陪伴數量多不等同于陪伴質量高,有時候反而是陪伴時間越久,陪伴質量越低。
比如全職媽媽,天天對著那個小屁孩,很容易出現養育倦怠,從早到晚,媽媽經常給孩子發脾氣,對孩子的回應也是很不耐煩。
那這種情況下的陪伴質量,是不如下班后回到家,在睡前陪娃兩三個小時的職場媽媽的陪伴質量。
高質量的陪伴應該具備的特點是:
對嬰兒做出迅速、恰當、一致的反應。
有比較多的身體接觸、溫柔耐心的擁抱孩子。
能夠正確解讀嬰兒的需求并給予回應,能夠給嬰兒帶來快樂、輕松、安全的體驗。
這個部分可以對應到文章開頭那位媽媽的疑惑上,為什么24小時不離娃,孩子的安全感還是不夠?媽媽需要復盤一下,是如何渡過和孩子在一起的那些時間的。
3)嬰兒的特征
嬰兒的性格特征,會影響依戀關系形成的難易程度,比如,高需求寶寶,難照養型的寶寶,會耗費媽媽很多精力,讓媽媽非常焦慮。
還有情緒易激怒的寶寶,總愛哭鬧發脾氣,讓媽媽情緒暴躁崩潰,還有本身帶有疾病的寶寶等。
這類孩子增加了帶養人的養育難度,他們不像其他孩子那樣按套路出牌,導致帶養人的養育目標、方法總是出問題,和孩子產生很多沖突,親子關系緊張。
4)帶養人自己的成長經歷
媽媽(帶養人)在養育自己孩子的時候,會帶入自己小時候的依戀經歷,如果媽媽自己小時候是很缺乏安全感的,那么當媽媽以后,可能就格外重視孩子的安全感。
媽媽小時候經歷的破壞了安全感的事情,也會不由自主的復制給自己孩子,比如小時候經常被打,當媽以后有可能會下意識的用同樣的方式打孩子。
慶幸的是,只要能夠告別過去,學習并運用新觀念、新模式,曾經沒有安全感的帶養人也能養出安全感充足的孩子。
03
孩子的安全感只能由媽媽來建立嗎/孩子的安全感只和媽媽有關系嗎
一提到安全感,大家本能的會認為這是媽媽的任務,母嬰依戀關系也說的是母嬰,而非父嬰,奶嬰,爺嬰,姥爺姥姥嬰。
但實際上,嬰兒是可以對許多熟悉的人形成依戀,建立多重依戀關系。
只不過,在前期嬰兒更傾向于單一依戀媽媽而已,家中其他和嬰兒生活在一起的人,也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
很多媽媽都是上班族,白天去上班,只有晚上和放假的時候才能陪伴孩子,那媽媽不在的時間里,與孩子互動、回應孩子、建立關系模式的人,就是孩子的安全感來源。
如果媽媽以外的帶養人經常對孩子語言攻擊、打擊、訓斥、各種負面評價,孩子在媽媽那建立的安全感照樣會被擊碎。
所以不要以為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就一定是媽媽的養育出了問題,得整體了解這個家庭的人員結構、帶娃分工、互動方式等信息。
孩子的安全感建立是一個包含多項成長規律的“大工程”,爸爸媽媽們不僅需要投入時間,還需要投入技巧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