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距離演員那爾那茜被卷入輿論風波已過去一周,但其團隊仍沒有給出任何回應。
總感覺有一只無形的手在給事件降溫,但事關教育公平,大家一直在關注著該事件的進展。
另外,多個前車之鑒表明,“沉默以對”已不是最好的公關手段,面對爭議還是要積極回應才好。
35歲的那爾那茜是最近幾年才突然走紅,她的演藝之路并不復雜,一共也就只播出了三部電影、兩部電視劇。
電視劇方面,那爾那茜在大二那年曾出演了張嘉益和羅海瓊主演的諜戰劇《借槍》,在劇中扮演一位可有可無的龍套角色“幸子”。
另一部就是正在熱播的古裝劇《長安的荔枝》,那爾那茜在劇中飾演女一號“阿彌塔”。
兩部劇之間跨越14年之久,在中間沒有任何電視劇作品的情況下,那爾那茜的咖位實現了質的跨越。
電影方面,在2019年上映的電影《特警隊》中,那爾那茜飾演女特警“那梅”。
緊接著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烏爾善執導的系列作品《封神》,那爾那茜在影片中飾演“鄧嬋玉”。
此外,那爾那茜還出演了烏爾善執導的另一部作品《異人之下》,扮演“風莎燕”一角。
作品不多,咖位不小,那爾那茜在今年高考期間被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有爆料稱,那爾那茜當年是通過家庭背景和關系回到內蒙古參加高考,占用了定向委培名額,以低分考入上海戲劇學院。
但畢業后,她并沒有去指定劇團工作,而是選擇去挪威進修,并在回國后成了上海戲劇學院的助教。
由于事關教育公平,又是在高考這個特定的日子里,相關話題很快沖上了熱搜。
有網友發現,之前央視新聞和人民日報發布的那爾那茜給高考生送祝福的視頻已被刪除,這可能意味著官方已經介入調查。
6月12日,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針對此事聯系到上海戲劇學院人事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來沒有聘過那爾那茜為助教,她當時是考入上戲的一個委培生。”
一句話,兩個信息點,那爾那茜的確是以委培生的身份考入的上戲,但從來沒有當過上戲的助教。
相關報道一出,疑點又來了。
那爾那茜之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明確表示,“2012年畢業后,去了挪威學習,然后在上海戲劇學院做助教,轉戰幕后做表演教學。”
導演烏爾善也曾面對媒體說過,“那爾那茜在上戲當了一年助教,來《封神》劇組是來應聘表演老師。”
不僅如此,有網友搜索上戲官方,發現在2016年的一篇報道中確有顯示“表演課專業老師那爾那茜”,并發現那爾那茜曾獲得過上戲2009-2010學年的一等獎學金。
而上戲人事處的工作人員卻告訴記者“從沒有聘過那爾那茜為助教”,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誰在說謊?難道不應該解釋一下嗎?
6月15日,北京衛視旗下《北京時間》欄目發表了一篇主題為“那爾那茜走紅之路多個疑點待徹查”的報道,提到了很多公眾所關心的話題。
那爾那茜在電影《封神2》中的表現非常出彩,她本人也憑借“鄧嬋玉”一角一炮走紅,但再紅也不等于真的封神,更不等于擁有了踐踏規則的豁免權。
那爾那茜曾公開表示,她上大學是通過定向委培班,但她畢業后并沒有接受安排,或許這在她看來是件稀松平常的事,但這恰恰是一個原則性問題,涉及教育公平,關乎公眾利益,最能觸動公眾敏感神經,容不得任何人在這件事上“玩一下”。
定向委培是國家通過傾斜性資源配置,培養地方或者行業急需人才的特殊政策,也是寒門學子改變命運的機會通道,那爾那茜既然當年享受了降分錄取的紅利,為什么沒有履行協議返回內蒙古工作?
簡歷上明確寫著,初中、高中都就讀于名校北京十一學校,為什么可以去內蒙古高考?是否存在“學籍與戶籍分離”的高考移民操作?
如果這些問題屬實,那擠占的不僅是一個高考名額,而是剝奪了那些真正渴望扎根基層,以寒窗苦讀改變命運學子的人生機會。
那爾那茜面對媒體輕飄飄的態度,至少說明了她對規則缺乏敬畏感,對公共資源缺乏責任感。
所以,“徹查那爾那茜事件”不僅要查清她個人有沒有上述問題,更要查清這一系列的違規操作背后,有沒有人在利用特權暗箱操作。
正如媒體評論的那樣,“對于年輕有天分的藝術家我們應該愛護,但我們更要像愛護眼睛一樣守護教育公平,守護千萬學子對奮斗改變人生的堅定信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