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以色列能襲擊20多名伊朗高級指揮官、多名核科學家,為何不學烏克蘭用無人機襲擊克林姆林宮那樣,直接襲擊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
在隱士看來,以色列是想讓伊朗從內部瓦解,逼迫哈梅內伊自己走下神壇。
一、
我們先回顧一下事情的經過:
以色列此輪襲擊伊朗,跟以往不太一樣。
按照慣例,襲擊講究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正如當年二戰時期日本偷襲美國的珍珠港,還有就是兩個年輕人偷襲功夫“大師”馬保國。
此次襲擊的消息,早已流出:以色列計劃在6月中旬襲擊伊朗核設施。
但這條消息卻未引起伊朗方面足夠的重視。
13日凌晨,以色列發動了代號為“崛起的雄獅”行動,火龍劃破了德黑蘭上空的陰霾,數十架以軍戰機發動第一階段的空襲,打擊了伊朗地區的數十個軍事目標,包括了位于納坦茲地區的主要鈾濃縮等核設施、導彈發射基地、軍事首腦等目標,伊朗武裝部隊副司令吳拉姆-阿里·拉希德,武裝部隊負責人、總參謀長巴蓋里在空襲中身亡。
沒給伊朗喘息的機會,第二輪空襲緊隨其后。
在承接住伊朗第一輪反擊后,以色列繼續發動襲擊,原本伊朗境內的部分集裝箱,竟然變成了以色列的導彈發射器
在伊朗境內的一些不起眼的集裝箱突然變成了導彈發射器,直奔伊朗的核設施。5輪空襲共造成20多名伊朗高級指揮官、多名核科學家傷亡。
與此同時,潛伏在伊朗內部的摩薩德趁亂開啟了按時定點暗殺:包括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侯賽因·薩拉米、核科學家穆罕默德·馬赫迪·塔赫蘭奇、貝赫什蒂大學的核工程教授佐爾法加里等重要人物。
然后宣稱,摩薩德有關人員已安全撤離,連撤退都這么從容不迫,可見伊朗內部被滲透成了什么樣。沒有伊朗內部帶路的人,他們怎么可能把這么多人的住址摸清楚。
所以為何會有這么多人被滲透,這是值得思考的。因為這種帶路,不僅僅是錢給到位能打動的,一定是從內心深處也愿意帶路。
緊接著,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跟特朗普和普京通了電話,并就以色列對伊朗實施軍事打擊發表視頻講話:他沒給特朗普機會,直接把他架了起來,感謝他對以色列“始終如一的立場”。
很多人還在認為,中東亂不亂,美國說了算。
現在內塔尼亞胡不裝了,攤牌了,中東亂不亂,全看以色列心情。
二、
以色列為何不直接襲擊哈梅內伊?
伊朗內部為何會給摩薩德帶路?
在隱士看來,這跟《讓子彈飛》里的一段情節有異曲同工之處:張麻子沒有選擇直接推倒黃四郎,而是選擇讓城里的吃瓜群眾一起參與。
很多人覺得伊朗最大的矛盾在于少數的阿塞拜疆作為上等人,絕大多數的波斯人卻作為下等人。真實情況卻是,伊朗內部最大的矛盾在于,神學和科學的矛盾。
三、
受困于歐美的封鎖,伊朗作為一個神權國家,卻不得不普及高等教育。這也是為何伊朗為何能有這么多核科學家和基地的原因。
長期被封鎖的伊朗高層盡管是教士集團,但他們也明白兩個道理:
求人不如求己;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所以,雖然明白普及教育可能會影響自己的統治,但他們又不得不普及教育。
沒辦法,環繞四周,除了以色列,伊朗為首的什葉派在經濟、人口、面積等方面均落后于遜尼派。
伊朗更是貴為“什葉派之弧”,原本依賴的經濟支柱石油是指望不上了,總不能學“重案組之虎”那樣去軟飯硬吃吧?
于是伊朗只能把目光投身到了提升自己的綜合實力方面。
想要科技發展,人才是關鍵。因此伊朗在這幾十年里一直在抓高等教育,以2016年為例,伊朗大學在校生總數為434萬多人,其中46.5%為女性,而當年伊朗人口還不到8000萬。
是不是跟絕大多數人印象中不一樣?很多自媒體抨擊伊朗在巴列維時期多么現代,多么開放,女性享受公平的受教育權利
事實上,現在的伊朗,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學生并不少。
伊朗在全球女性高等教育普及率非常高,自1998年起女性大學生比例已超過52%,近年更是穩定在60%左右,理工科專業中女性占比可達70%。
為何要強調理工科呢?因為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不對,走遍天下都不怕
得益于人才的培養,伊朗可謂中東工業體系排第二的國家,第一是以色列。以汽車工業為例,朗汽車年產量超100萬輛,比印象中的傳統汽車制造強國英國、意大利還要多。
所以,伊朗這幾天不停地給以色列“刷火箭”也就不難理解了。
他們是具備當給以色列“刷火箭”的“榜一大哥”這個實力的。
伊朗普及教育這件事,確實給伊朗帶來了實打實的利益,但也帶來了不少問題。
那就是科學跟神學,不可并存。
四、
清醒的人才痛苦。
如果伊朗跟其他伊斯蘭國家一樣,不去普及教育,那么他們那套神權的理論還能推得下去。你讓一群受過教育的清醒的人去信這個,就比較難了。
當這群清醒的人過得還湊合的時候,也許并不會多想,但伊朗近些年的經濟并不樂觀:
1、經濟持續衰退。
2015年,多達成伊核協議后,伊朗暫時放棄研制核彈,制裁被部分解除,致使其經濟在隨后的兩年迎來井噴式的發展,此事的一些矛盾被大好的經濟形勢所掩蓋。
但在2018年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并重啟嚴厲制裁后,伊朗石油出口從250萬桶/日暴跌至100萬桶/日以下。外匯驟降,財政赤字擴大。
石油收入占伊朗財政的40%以上,這相當于一刀切到了大動脈上了。2020年開始的口罩等原因疊加后,伊朗經濟更是雪上加霜,2020年GDP直接萎縮7.6%。
隱士我嚴重懷疑這是有些人故意讓伊朗人嘗嘗冰火兩重天的感覺。
2、持續通貨膨脹與貨幣貶值
伊朗的民眾購買力崩潰自2014年,近十年來,伊朗年均通脹率均大于10%,更夸張的是有些年份的通脹率高達30%-50%之間,2022年更是突破50%。
農業方面,2024年伊朗秋種植面積減少30%。
飲食方面,
2010年德黑蘭一份烤肉飯價格約20元人民幣,2024年漲至40元。
2019年,一杯咖啡的價格大約10元,至今大概30元。
其貨幣里亞爾從2015年至今已經貶值超90%,以2024年黑市匯率為例,60萬里亞爾能兌換1美元,遠超官方匯率(4.2萬/美元)。越亂的地方越認可美元,因為在那里,美元才是硬通貨。
很多伊朗民眾為了資產縮水不至于太厲害,開始各種渠道兌換美元,(所有貨幣貶值大的地方操作基本都一樣)
里亞爾貶值的另一個后果就是進口商品價格突飛猛進,家電、汽車價格高也就算了,買了還缺售后。比如,伊朗航空工業因無法獲得外國進口的零部件,飛機年久失修,基本上都是拆拆補補,2024年,時任伊朗總統喪命于直升機事故。
住房方面,
德黑蘭房租持續上漲,城北富人區別墅空置,富人住不過來,城南擁擠破敗,就這,普通人還買不起。
買不起的原因不僅是貨幣貶值,更重要的是伊朗的年輕人找不到工作,畢業即失業,伊朗男青年失業率高達27.2%,女青年失業率直接翻倍。
盡管普通人受教育程度高,但伊朗的經濟形式迫使部分年輕人只能放棄學業或者從事低技能、低附加值的工作。
不僅如此,醫療領域因藥品禁運陷入危機,重癥藥物短缺??芍^是影響了衣食住行
3、新媒體時代的沖擊
現在全球進入了短視頻的新媒體時代,伊朗也不例外。Instagram等媒體成為伊朗普通人表達對教士集團不滿的渠道。
伊朗教士集團的高層自然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但這玩意禁止只會影響更大的反彈。要知道,伊朗平均年齡僅32歲,而且絕大多數年輕女性接受過教育,在買不起房、吃不起進口藥、物價過高的情況下,用刷短視頻來麻醉自己都不行的話,保不齊真的有人要掀桌子了。
但管的話又不可能逐條的管理,所以只能默認部分解禁。
其實解禁是有好處的,教士集團的算盤是:默許伊朗民眾用社交媒體從事跨境自由職業或接收僑匯,這樣的好處是,每年可以為伊朗創收約30億美元,緩解燃眉之急。
同時推行“抵抗經濟”政策,試圖減少對外依賴,但收效有限。
正是這種“沉默的打破”,更加劇了伊朗民眾對教士集團的不信任。
五、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伊朗內部為何這么多人給摩薩德帶路了吧?
這跟打工人辭職是一個道理,打工人辭職無非就是兩點:要么是心累了,要么是錢沒給到位。
伊朗受過高等教育的普通人是:心累+對方給錢太到位了。
每天看著世界的美好,出門卻得裹得嚴嚴實實的,巨大的割裂感會逐步累積。更不排除有些人會專門針對伊朗發布外國的月亮是多么的圓,不斷沖擊著伊朗年輕人躁動的內心。
假如摩薩德直接甩出幾萬甚至十幾萬刀美元,這你受的了嗎?
六、
仔細回味下,現在的伊朗跟解體前的蘇聯像極了:體制僵化、經濟結構單一且下行、青年覺醒社會撕裂、民眾對政權的不信任。
未來以色列仍會對伊朗動武,這就跟切豆腐一樣,一刀一刀的慢慢切。因為他們料定了,哈梅內伊不會真的拼死一搏,畢竟孫女在美國。
聽說過裸官,聽說過裸精神領袖嗎?
不出所料,16日,佩澤希齊揚重申,根據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政策,伊朗不尋求核武器,并非伊方主動退出核談判。示弱,會讓伊朗內部的強硬派失去市場,加劇內部分化。
歸根結底,神權在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中是行不通的,伊朗當時的選擇沒錯,不推廣科學,馬上結束;推廣科學,神學就會被踢下神壇,無非是時間早晚得問題。只不過,自媒體和以色列加速了這個進程而已。
如果伊朗內部有幾個帶路人,那叫“內鬼”,叫叛徒,如果全國都是這種“內鬼”,那叫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七、
非常感嘆,自己有幸生長于中國。以前聽公知吹,也曾認為外國的月亮確實圓,現在看來,還是祖國好。
國與國之間只有利益,妄想著過去就能過上等生活的人該清醒了,紐約的乞丐哪里來的?加州的非法移民就沒有一個“美國夢”了嗎?
我們普通能做的,除了立足自身,還可以積極參與,防止滲透,讓間諜陷入到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之中,無處遁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