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嶺下鎮三汶塘水庫上空,伴隨著螺旋槳的陣陣嗡鳴,一架搭載多光譜傳感器的固定翼無人機正以螺旋式軌跡平穩爬升,不一會兒便升至百米高空,開始沿預定航線對下方的稻田進行高精度航測。它的攝像頭精準捕捉水稻的長勢,實時回傳數據至地面控制站,提供精準的農田監測和分析依據。與此同時,位于我區嶺下鎮釜章村的金華市“低空+AI”農事服務中心大廳內,巨大的屏幕上,AI模型正對實時回傳的農田高清影像進行智能“閱卷”。
“傳統農業工作中的視角往往是平視,而低空的視角則是立體化的觀察維度,我們稱之為‘上帝的視角’,它可以改變和重塑很多農業數據、農業生產和管理方式。”“低空+AI”農事服務中心的運營方金華浙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吳慧芬指著無人機介紹,這架型號為飛馬V500的固定翼飛機,每天可以進行9萬畝的飛行作業,在500米飛行高度時精度能優于8厘米,通過其航測數據和影像建立AI稻田模型,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今年5月,全省首個“低空+AI”農事服務中心于我區正式投入運營,通過打造以無人機與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智慧農業服務體系,聚焦農業全產業鏈需求,圍繞“低空+生產、低空+管理、低空+服務”的新業務模式展開農事服務工作,以數字化手段破解傳統農業痛點,高效賦能智能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的縱深融合。
利用無人機常態化對林區進行巡查,聚焦監測森林資源;在秋季,針對林區進行松材線蟲病普查;在鄉村,對垃圾堆放點常態化巡查替代人工現場檢查;在禁漁期,對東陽江、武義江全河段常態化巡查;在農田方面,提供墑情、苗情、蟲情、災情等“四災”監測 ……目前,該中心整合52項AI模型能力,形成覆蓋農業低空生產、監測、服務、運輸、農村治理及農文旅等六大應用場景的19項服務,實現農業管理、鄉村治理、產業服務邁入“空中管家”時代。
作為以低空數據采集技術為核心、推動農業智能化發展的創新服務平臺,“低空+AI”農事服務中心的最大亮點在于其強大的AI算法支撐。通過部署先進的病蟲害智能診斷系統、作物特征自動識別技術等數據服務模塊,平臺能夠對田間作物進行精細化分析,為農業政策制定和補貼發放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持。據農事服務中心負責人傅曙明透露,平臺不僅自主研發了多個核心算法,還配備了AI工具箱,已集成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的50余個專業模型,計劃今年年底建成包含超百個模型的農業AI算法庫,打造全國一流的智慧農業算法平臺。
基于AI生成的精準“處方圖”,中心可迅速調度無人機執行點對點的精量植保(噴藥、施肥)、精準播種(如油菜、水稻制種輔助授粉)、農情測繪等任務。以我區的大戶油菜小麥AI智能測繪項目為例,全域近百萬畝地借助該平臺僅需3天完成航拍作業,再經過3天的AI自動分析和人工復核即可交付成果,較傳統模式縮短90%作業周期,且確保原始數據安全可控。據悉,該中心成立至今,已承接作物統計、特色產業調查、苗木調查AI精準分析、低空金融服務等10余個項目,覆蓋全市多個區縣。
當科技的翅膀翱翔于希望的田野之上,當人工智能的觸角深入肥沃的土壤之中,“低空+AI”農事服務中心的效能正在金東廣袤的土地上初綻光芒,傳統農事正被無人機巡航、AI應用等數字技術重塑,讓田間地頭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數字活力。(作者丨沈格亦/文 黃云鵬/攝 來源丨金東區融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