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唐朝,您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千古一帝李世民、四大美女之一楊玉環、還是唐詩……
翻開《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鑒·唐紀》,我們會發現一件有趣的事。
從唐高祖李淵開國一直到唐玄宗李隆基,在這九十多年之內玄武門之變,竟然達到了驚人的四次。
分別是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中宗李顯神龍政變;中宗之子太子李重俊(節愍太子)景龍政變;李隆基唐隆政變。
為什么這個位于皇宮正北門的玄武門如此重要?
帶著這個問題,咱們來看一下這四次事變的經過以及結果,看完后這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第一次
武德九年,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與秦王李世民之間的奪嫡大戲終于迎來結局。
把時間往回倒,當初李淵起兵反隋李世民就是直接勸柬人之一。在整個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李世民攻城拔寨最大直接搶了太子李建成的風頭。
由于李世民功勞太大,又是當時唐軍實際上最高領導人(沒有之一)。對于李世民的賞賜除了太子之位以外能賞的全賞了,李淵也別出心裁的發明了一個新的爵位“天賜上將”。并兼司徒、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還讓他在秦王府中設置官屬。
李世民在府中開置文學館,招攬四方文學之士,并且對這些人禮遇甚隆,而這些人也都成了李世民的謀臣打手。
與此同時,李建成與李淵吉兄弟二人也加快了對付李世民的腳步。
李建成與李元吉采取聯合后宮妃子、加強自身軍事實力、收買李世民部下的手段削弱秦王的整體實力。
甚至發展到了用毒酒謀殺李世民的地步(未能得逞),《資治通鑒》記載“建成夜召世民,飲酒而鴆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扶之還西宮。上幸西宮,問世民疾,敕建成曰:“秦王素不能飲,自今無得復夜飲!”
直到武德九年,李建成、李淵吉、后宮嬪妃更是經常在李淵耳邊說李世民的壞話。天天說,即使是好事也變成壞事。李淵漸漸相信了李世民有不軌舉動。
建成、元吉與后宮日夜譖訴世民于上,上信之,將罪世民。
無可奈何之下,秦王府眾人力勸李世民殺李建成、李淵吉自保。
庚申,世民率長孫無忌等人,伏兵于玄武門。
李世民率人埋伏于玄武門,當李建成與李淵吉經過時眾人將其二人斬殺,并聲稱“太子、齊王作亂”。
并派親信尉遲敬德“宿衛”李淵,三天后李世民被立為太子。
八月,李淵傳位于太子李世民,自稱太上皇。李世民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
這次事變,雖然表面上是李淵、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四個參與人。實際上只有兩派勢力,作為皇帝的李淵選擇沉默或者是被迫沉默。
面對軍事、政治都不如自己的李建成,李世民等人以秋風掃落葉般的速度結束戰斗成功登基。
第二次
神龍元年正月,此時武則天已是年老多病。一些意圖恢復李唐政權祛除武周政權的大臣們在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的帶領下打算武裝奪取政權。
張柬之、崔玄暐、桓彥范和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人率左右羽林兵五百多人來到玄武門。
并派遣李多祚、李湛和內直郎、駙馬都尉安陽王同皎前往東宮迎接太子。
他們擁著太子李顯直沖重來到武則天所居住的迎仙宮,并且誅殺武則天的“男寵”麟臺監張易之、春官侍郎張宗昌。逼迫武則天還位于太子李顯。
《資治通鑒》中寫道“制太子監國,赦天下。以袁恕己為鳳閣侍郎、同平章事,分遣十使赍璽書宣慰諸州。太后傳位于太子。”
太子李顯即皇帝位,是為唐中宗
至此,第二次武裝奪權成功,李唐皇室又重新掌控國家大事。
第三次
第三次事變還是與唐中宗李顯有關,景龍元年太子李重俊造反。
與別人不同的是他的造反確確實實是被逼無奈的選擇,如果他不反只能等待被廢的命運。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李顯雖然通過武裝奪權得到皇位,可是他骨子里卻是懦弱無能的不然也不會在他奪權的過程中猶豫不決,最終還是被王同皎抱上馬去的皇宮。
李顯繼位后,其懦弱的本性暴露無遺。而他的媳婦韋氏(惡婦)又是一個強勢的女人。夫弱婦強的后果就是,另一個“武則天”再現。
韋氏不僅與武三思內外勾結把持朝政,還企圖廢掉太子李重俊,只是因為他不是自己親生的。
由于武三思與韋氏關系非同一般,于是縱容自己的兒子左衛將軍武崇訓與兒媳婦安樂公主凌辱李重俊,甚至稱他為“奴”。
李重俊忍無可忍,于景龍元年七月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人假傳圣旨,率左羽林和千騎兵三百余人沖入武三思和武崇訓的府邸,殺了他們父子二人,隨即又包圍了皇宮,要求交出韋氏與安樂公主。
韋氏聽聞皇宮被圍,立刻挾持李顯登上玄武門城樓,調重兵鎮壓。李重俊率軍攻到玄武門前,李顯向將士們宣布李重俊造反,并聲稱“只誅重俊,脅從不問”。
于是軍士們陣前倒戈,殺了李多祚等人,李重俊的黨羽立刻作鳥獸散,政變一下子土崩瓦解。李重俊隨即逃到終南山,但仍然難逃被殺厄運。
第四次
還是與唐中宗李顯有關,這個倒霉的孩子。只不過這次他卻不是既得利益者,而是作為一個導火索。
“安樂公主欲韋后臨朝當皇帝,自為皇太女;乃相與合謀,于餅中進毒。六月,壬午,中宗崩于神龍殿。”這是《資治通鑒》中關于李顯死亡的記載。
懦弱無能的他死在了自己女兒和媳婦的手中,他死后韋氏立李重茂為帝(這是一個傀儡),之所以有如此做法只因為他的女兒要做皇太女(第一次聽說,真不要臉)老婆要做第二個武則天。
于是韋氏在要職之位安插自己家族的成員,準備隨時換掉李重茂自立為王。它一方面加緊部署另一方面又害怕相王李旦(與他的兄弟李顯一樣也是個軟弱之人),李旦的兒子李隆基得到密報隆基乃與太平公主及公主子衛尉卿薛崇暕、苑總監贛人鐘紹京、尚衣奏御王崇曄、前朝邑尉劉幽求、利仁府折沖麻嗣宗謀先事誅之(《資治通鑒》)
李隆基領兵殺死韋氏派來的韋璿、韋播、高嵩占領玄武門后高聲說道“韋后鴆殺先帝,謀危社稷。今夕當共誅諸韋,馬鞭以上皆斬之!立相王以安天下。敢有懷兩端助逆黨者,罪及三族!”
隨即帶兵進入皇宮,斬殺韋氏與安樂公主,并讓李重茂讓位,李旦繼位是為唐睿宗。
玄武門的重要性
看完這四次政變之后,我們不難發現奪權的成功與否在于能不能占領玄武門,不管哪方只有控制了玄武門就是勝利者。
在唐朝的皇宮中,太極、大明兩宮和洛陽宮城的宮殿建筑格局完全一樣,都是沿著南北向軸線對稱排列,分為外朝、內廷兩部分。
外朝主要作用是皇帝們上朝開會以及舉行宴會的宮殿,而內廷則是皇帝們和后妃們的寢宮以及娛樂場所。
外朝位于皇宮南部,內廷則是處在皇宮北部。
因此,皇宮城墻北面的門樓就對內廷的安全起著主要的作用。而作為北面正門的玄武門作用就可想而知了。
唐朝宮城的城墻各門都由宮廷守衛軍嚴格把守,玄武門外就設有兩廊,宮廷守衛軍總部就設在這里,稱為“北衙”,北衙有著堅固的防御工事以及雄厚的精兵。
至此,在發生武裝奪權時首先控制玄武門的作用就不言自明了。因為只有控制了玄武門才可以控制內廷,而控制了內廷也就可以控制皇帝,進而控制中央,甚至是控制整個帝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