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7月21日訊(通訊員 程思 丁華珍 記者 朱鼎兆)13歲的淮安女孩珠珠(化名)有一個比她小1歲的弟弟,自從她記事起,父母一句“你是姐姐,應該讓著弟弟”不知聽了多少遍。她不明白的是,明明都是孩子,她只比弟弟大1歲,憑什么必須處處讓著他?而這個問題也導致她抑郁而不得不在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接受專業治療。
4月20日,在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科住院期間,珠珠接受心理治療時向醫生吐露了心聲。原來,珠珠有個相差僅1歲的弟弟,但兩人在家中的待遇卻截然不同。珠珠自幼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直到四年級時才被父母帶至身邊上學。雖然成績優異、聽話懂事,但是珠珠不受父母寵愛。“讓著弟弟”是父母對她提出最多的要求。弟弟犯錯,父母不分青紅皂白,認為是她沒做好榜樣。父母總是竭盡所能地滿足弟弟的各種要求,卻告誡珠珠,女孩子花錢不能大手大腳,要學會省錢。
長期在“偏心”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珠珠變得自卑又敏感,覺得自己外貌丑陋,“鼻子塌、眉毛丑……”對自己種種不夠自信。因為沒有其他的興趣愛好,珠珠在學校里沒有可以交心的朋友,總是獨來獨往,性格逐漸孤僻。一年多前,珠珠開始出現情緒低落、煩躁不安狀態,認為同學聚在背后說她壞話。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比別人慢,成績直線下降,經常對家人大吼大叫,嚴重時有過自傷行為。
入院后,該院兒少心理科醫生孫莎莎在科主任陳剛博士的指導下,根據珠珠的病情制定了專業的診療方案,予以相關藥物靜脈滴注改善焦慮,配合中藥泡腳溫經散寒,中藥貼敷助睡眠,輔以暗示、腦反射、腦電、經顱磁刺激治療、森田療法、團體心理治療,促進病情恢復。
心理科醫生有話說:二胎家庭中,家長該如何做?
1、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公平公正是平衡兩個孩子關系的基礎。父母在處理孩子之間的問題時,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孩子們會感受到被尊重。
2、因材施教: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和需求。父母在教育孩時,不能用同樣的標準來要求他們。
3、引導合作:培養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父母可以通過引導合作,幫助兩個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比如,當家庭需要完成一項任務時,父母可以分配不同的角色給兩個孩子,讓他們互相配合。通過合作,孩子們不僅能感受到團隊的力量,還能學會相互支持和幫助。
4、更多關注“大孩”的心理健康:與“大孩”保持開放、真誠的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給予他們足夠的安慰和支持。如果“大孩”的情緒問題持續存在且影響到日常生活和學習,父母可以及時帶孩子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
校對 陶善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