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唐大業,盡說大實話!
對于一個品牌,最可怕的事情不是賣得不好,而是被人們所遺忘。
所以一家企業哪怕不景氣,都得想辦法打廣告,目的就是不斷加深市場對品牌的印象。
而一家連廣告都不打了,徹底被遺忘的企業,突然有一天上了熱搜,那可能離倒閉真的不遠了。
許久沒上熱搜的鐘薛高就是個擺在眼前的例子!
01
債務問題全面爆發,鐘薛高這回危險了!
6月初,當大家快要把鐘薛高這個牌子忘得一干二凈時,這個昔日的“雪糕刺客”又一次站在了風口浪尖。
相關信息顯示,曾被稱為“雪糕界愛馬仕”的鐘薛高,其子公司鐘茂(上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被合作供應商申請破產審查,理由是“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目前法院已經啟動審查程序。
此次被申請破產審查的鐘茂食品由鐘薛高全資持股,2020年成立時承載著供應鏈管理、包裝設計等核心職能。僅僅成立五年便走向破產邊緣,實在令人唏噓。
雖然只是子公司被申請破產審查,可卻從側面反映出,如今的鐘薛高,債務危機正在集體爆發,真的快撐不住了。
公開資料顯示,鐘薛高品牌旗下公司已經多次被列為被執行人,被執行總金額超過了8000萬,存在多條限制消費令和失信被執行人信息。
甚至在去年底,鐘茂食品還被安徽省舒城縣人民法院查封并強制拍賣了一批設備,足以可見其債務危機的嚴重性。
而鐘薛高不僅品牌口碑損失殆盡,燒光了13個億,更是在去年陷入欠薪丑聞。創始人林盛甚至不得不轉型直播帶貨,靠賣紅薯來給員工發工資。
“資金鏈緊張,被限高消費。直播自救,只為還債。雪糕不夠,紅薯來湊。”當時林盛直播間的宣傳海報上赫然寫著這樣一段決心滿滿的話,而直播間的背景墻上,則是“729”三個的數字,這正是鐘薛高欠薪的員工人數。
然而,林盛的“真還傳”卻遭遇了滑鐵盧,不僅直播帶貨數據慘淡,所帶貨的紅薯也因價格過高,又成了“紅薯刺客”。
如今,林盛賣紅薯還債已過去一年,這729員工的欠薪問題有沒有解決不知道,更多的麻煩卻擺在了鐘薛高面前。
一家子公司破產審查,旗艦店僅剩3款產品,729名欠薪員工,共同勾勒出“雪糕界愛馬仕”的墜落軌跡。
七年前的夏天,鐘薛高66元一支的“厄瓜多爾粉鉆”雪糕橫空出事,在天貓雙11創下15小時售罄2萬支的紀錄,各大社交平臺的評論區更是發出“雪糕界愛馬仕”的感嘆。
然而,從云端墜落,鐘薛高只用了四年。
那時,國風文化開始興起,各種打著國潮元素的國貨品牌層出不窮。鐘薛高用“中式瓦片造型”、“高端原料”、“米其林合作”等作為品牌賣點,講了一手好故事,迅速給小小的雪糕打上了高端和奢侈的標簽。
可惜好景不長,隨著鐘薛高產品線不斷擴張、銷售渠道從線上轉至全國各地的大小商超,其高品質的謊言逐漸被拆穿。
在消費者的舉報聲中,一件件鐘薛高的雪糕被拿去送檢。這時大家才發現,所謂的“不加一滴水”的輕牛乳實際卻含飲用水成分,“吐魯番特級紅提”實為散裝一級。對此,2022年市場監管部門兩次處罰鐘薛高,高端品牌形象瞬間倒塌。
之后發生了什么也許很多人都知道,“雪糕界愛馬仕”成了“雪糕刺客”,火都燒不斷的鐘薛高成了網紅瘋狂吐槽和玩梗的對象。
如今的鐘薛高,經營版圖已全面萎縮。
線下渠道方面,鐘薛高的產品早已從大小商超便利店的冰柜中消失;
經銷商數量從鼎盛時期的580余家銳減至100多家。線上旗艦店僅剩輕牛乳、絲絨可可、半半巧巧三款經典口味。
可即便如此窘境,這這款雪糕的組合裝定價最高依舊達到了229元,折算下來,一只雪糕仍然賣到了十幾塊一根,看來鐘薛高真是見了黃河,也沒死心啊。
02
鐘薛高的破滅,真不是貴的問題!
都說鐘薛高走到這一步,是因為一個貴字,可現實真是這樣嗎?
在消費降級的大環境下,貴確實是個問題,但絕對不是鐘薛高把路走死的本質原因。
哈根達斯也貴,可它卻成了享譽全球的高端冰淇淋品牌。
因為它專心做自己的門店和專柜,有全球化的品質標準。味道上也挑不出毛病,把品牌價值和用戶的情緒價值雙雙都拉滿了。
而鐘薛高呢,打著高端的旗號,卻想和平價雪糕坐一桌。
當它開始出現在路邊小超市的冰柜里,和老冰棒、綠色心情擺一起,卻又拿不出讓消費者支付溢價的品質時,就注定了它的失敗。
這個問題從創始人林盛賣紅薯還債也能看得出來。去年被限制高消費時,林盛曾撂下狠話:“就是賣紅薯也要把債還上”。
一個月后的5月28日,林盛現身淘寶直播間。背景板上“729”格外顯眼,而更顯眼的是58元5斤的紅薯,掛著“福利價42.9元”的標簽。
理想很美好,但直播數據卻映照出現實的骨感。市場上紅薯的價格普遍在1元多一斤,42.9元5斤的紅薯就是高價雪糕的翻版。
鐘薛高也從“雪糕刺客”變成了無人問津的“紅薯刺客”。而“鐘薛高老林”的賬號粉絲數,至今也只有2800多人。
不是大家無法接受高價紅薯,關鍵是有雪糕原材料貨不對板的“前科”,消費者很難相信林盛賣的紅薯,品質上能對得起這個價格。
所以,在國內高端雪糕市場依舊增長的趨勢下,鐘薛高的崩塌,本質原因是品牌定位與渠道策略的根本性錯位。
如果鐘薛高真想把高端做好,那就干脆學哈根達斯,堅持做獨立的門店和專柜,同時建立高標準的原材料和供應鏈體系,讓產品物有所值,對得起這個價格。
可鐘薛高偏偏要頂著高端的價格,和普通平價雪糕搶市場,這種渠道混亂導致所謂的“高端產品”直面價格敏感人群,引發消費者的集體心理抵觸。
對此,林盛也曾反思:“我們下沉得太快了,四五線市場根本沒準備好承接這樣的高端產品。”
除了品牌定位與渠道策劃的扭曲,鐘薛高還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創始人林盛太想把品牌打造成網紅了。
從一開始的瓦片造型到對各種國潮傳統元素的包裝演繹,林盛打骨子里在用互聯網思維運營產品,想靠著吃網紅經濟的紅利,在營銷上走捷徑。
而正是這種網紅策略,徹底毀了鐘薛高的未來!
一方面,網紅營銷策略確實能帶來巨大流量并實現短期內爆賣的神話。可高品質的謊言早晚被拆穿,從一開始就為之后的斷崖式下跌埋下了惡果;
另一方面,鐘薛高6年就燒光了13億,大部分的錢用在了營銷上。即使它賣得貴、利潤高,卻不見得能盈利。
此次子公司被申請破產審查,就像一聲遲來的喪鐘,宣告了這個昔日“雪糕界愛馬仕”神話的徹底破滅。
在消費理性回歸、質價比為王的大環境下,鐘薛高警示著所有品牌:沒有堅實的產品力和真誠的信譽,任何靠故事堆砌的高樓,終將在消費理性的陽光下蒸發殆盡。
鐘薛高涼了,但它留下的思考,遠比一支火燒都難融化的雪糕更沉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