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 稀缺 穿透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作者:一然
編輯:俊逸
風品:古道
來源:銠財——銠財研究院
實踐告訴人們,方法和策略能夠戰勝市場,但對長期主義的信仰卻能贏得未來。
投資大咖張磊這一投資理念,在滴滴發展歷程中得到生動體現。2017年創始人程維接受媒體專訪時曾透露,滴滴已不是一家打拳擊的公司了,企業更像馬拉松,發第一槍很多人擁擠地跑出去,那時競爭是主題,如果你不能跑到第一集團,就沒有未來。但很快會進入孤獨的長跑,只有你自己知道要去哪里。每一個賽段都是一個110米欄,你都有對手,但你要盯著終點,余光看看(對手)就好。
時光飛逝,轉眼八年已過,長期主義奔赴的滴滴又進入一個新收獲季。
1
訂單破42億、國內國外雙驅
開門紅只是開胃菜
LAOCAI
2025年6月5日,公司發布2025年一季報:營收533億元,同比增長8.5%,調整后的凈利達到29億元,同比增長115.33%。
追其原因,訂單量攀升是主要驅動力。一季度,滴滴核心平臺的訂單量高達42.47億單,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3.4%。
其中,中國市場總訂單量32.58億單,同比增長10.3%,日均單量高達3620萬單。國際業務則增速更快,增幅24.9%至9.89億單。國內國外齊頭并進,業績自然韌性生長。
同頻漲姿勢的,還有核心平臺總交易額(GTV):一季度達到1016億元,固定匯率下同比增長13.5%。其中,中國出行GTV為780億元,同比增長9.3%;國際業務GTV為236億元,固定匯率下同比增長27.9%。同樣呈現出,國內基礎盤穩增、出海增量盤高增的可喜態勢。
在國內市場,滴滴已連續多季度實現盈利。2025年一季度,經調整的EBIT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繼續保持增態,進一步鞏固了領先地位。海外市場,盡管仍處投入培育的關鍵階段,虧損情況已顯著改善。國際業務的經調整EBITA同比大幅收窄44.5%,降至1.76億元,伴隨規模效應的逐步達成,海外拓展戰略的收獲期正漸行漸近。
經營信心有多強?真金白銀的股票回購應是一個折射。2023年11月,滴滴董事會批準了2年內不超10億美元的股份回購計劃。2025年3月,公司董事會再次授權不超20億美元的回購計劃。據招商證券統計,2025年3月1日至5月31日期間,滴滴共回購3.06億美元股份,預計全年回購規模將不低于去年水平。
底氣來自自身實力,也來自行業紅利。2025年,跨境游的回暖、本地生活服務的拓展以及新興出行場景的不斷涌現,互聯網出行業的春天來了。程維在業績報中坦言“得益于全球出行市場的蓬勃活力,滴滴的業務與生態持續蓬勃發展,國內外業務均保持穩健增長。”
的確,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者。憑借扎實的市場基礎,乘著全球市場回暖東風,想來滴滴的季報開門紅只是一碟“開胃菜”,穩增快增大戲還有諸多看點。
2
20億真金白銀
構筑一條“家人”護城河
LAOCAI
看看內外環境,上述成績單是難能可貴的。隨著市場參與者增加、政策監管加強和用戶需求多元化,網約車業正面臨市場飽和、盈利壓力和安全合規等諸多挑戰。其中,運價下降對平臺盈利和司機收入沖擊明顯。
如何鞏固司機、用戶基本盤?滴滴給出的答案是不斷自我創新、自我進化,激發內生動能。
比如推出城際大巴、市內小巴、攜寵出行、包車等多元化產品,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滿足不同用戶的細分需求。不僅提升了用戶體驗,也開拓了市場空間。
司機生態建設方面同樣投入巨大,早在2023年6月,滴滴就推出“橙意保障計劃”,從收入、權益和發展等方面為司機提供支持,確保司機獲得合理穩定的收入。自2023年以來,每月服務時長超30小時的司機,月均抽成降至13%,其中五成以上低于15%,九成以上低于20%。2024年,滴滴平臺上數百萬網約車司機的平均抽成為15%。
2025年4月12日,滴滴宣布追加投入20億元專項資金,聚焦“穩就業促消費”及助力制造業“走出去”,積極應對市場不確定性。其中,10億元用于增加補貼、優化收入和權益保障,幫助新增司機順利過渡,發揮平臺就業的“蓄水池”和“穩定器”功能。
對于新加入的司機,滴滴提供三大權益:完單可獲百元現金獎勵;可領取7.5折充電加油優惠券,節省成本;收入可隨時提現,保障收入穩定。此外,2025年將追加10億元用于乘客補貼,并發起多項優惠活動,以提升用戶出行頻率,帶動關聯消費活力。
滴滴還計劃6月9日起,在全國近300個城市為司機發放超6億元高溫補貼,幫助其應對夏日出車成本,鼓勵司機滿足乘客需求,改善出行體驗,通過優質服務來獲得更多回報。
一系列真金白銀,誠意拉滿、溫度拉滿,增強用戶粘性,帶來更多流量,司乘平臺三方共贏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由此打造出的競爭壁壘最為稀缺、最難復制。
為了提升司機接單機會,滴滴優化了算法和運營效率。2024年11月公布2023年司機節承諾的落實情況,一年取得6大改善和23項舉措,點點滴滴都與司機切身利益息息相關。
針對司機找不到單和乘客取消長單的痛點,滴滴優化了熱力圖,在部分城市上線“推薦接單路線”和“無單賠”功能,使不到單情況減少48.4%。通過增加“長單取消補償派”功能,所有司機每月多一次長單搶單權益。
出車安全方面,滴滴研發了安全駕駛預警系統,日均為司機提醒環境風險超1000萬次,輕傷及以上事故率環比下降41%。2024上半年,滴滴已墊付1.29億元給司機,全年發放空駛補償3.11億元。所有專快司機都有每日提現權益,確保收入穩定。
在2024年第六屆司機節上,滴滴發布了最新版本的滴滴車主App,從找單、操作、保障等方面進行優化升級。滴滴在多個城市上線“無單保障”計劃,推薦接單概率高的路線,若司機未接到單,平臺給予現金或口碑值高分體驗卡補償。該舉措已在10個城市試點,幫助213萬次空駛司機找到訂單,成功找單率達43%,“無單賠”補償人次達133萬次,熱區無單情況減少了48.4%。
2025年4月27日,滴滴發布《致司機的第二十一封信》,針對機場火車站信號差、司乘碰面難、場站作弊等難題,滴滴在全國233個重點樞紐完成上車點和候車區建設,在300余個場站安排步行引導圖,提升碰面效率。還聯合杭州東站,試行精準車位實時推送功能,幫助乘客快速找到司機。
長久的生意都是有溫度的。想之所想、急之所急,通過全生態賦能,真正把司機、用戶當成家人,滴滴構筑了一條又深又寬的特色護城河。據中金公司估算,2024上半年滴滴的市場占有率約73%,頭部地位進一步夯實。
3
出海新范式
全面本土化、離用戶再近些
LAOCAI
作為全球領先的移動出行平臺,滴滴國際業務拓展同樣有一套心法。
早在2018年,國內出行格局已定時,滴滴便敏銳察覺到出海的巨大潛力。彼時,全球出行市場正如一壺沸騰的水,充滿著活力與機遇。根據CIC預測,全球移動出行市場規模將從2020年的6.7萬億美元激增至2040年的16.4萬億美元,拉美、歐洲、中東等地的增長尤為顯著。滴滴的國際化戰略,正是基于對這一趨勢的精準預判卡位。
多年深耕迎來了收獲期。2025年一季度9.89億的訂單量,已占到總訂單量的近1/4。24.9%的增速,是國內的一倍有余。GTV(總交易額)增長27.9%,是國內9.3%的三倍,公司發展的新引擎已經養成。
打深一度看,上述成績離不開對“服務本地”理念的深度踐行。市場調研公司Mordor Intelligence指出,適應本地市場條件是全球化運營成功的關鍵。拉美、非洲等地區市場環境復雜,用戶出行偏好和司機合作網絡與國內大不相同。
例如,在拉美,電子支付尚未全面普及,許多司機對線上收款模式不適應;同時,摩托車出行十分普遍,數量龐大的摩托車車手構成了重要的運力資源。為了適應這些本地化需求,滴滴在巴西推出99卡,幫助司機進行無現金交易,同時上線99Moto,適配當地通勤文化。目前,99在巴西擁有150萬司機,其中包括70萬名摩托車騎手。
依托高頻交易和龐大用戶群,早在2019年滴滴便與當地金融機構合作,在巴西、墨西哥等地推出借記卡和電子錢包。截至2023年,滴滴在墨西哥發放超500萬筆貸款,在巴西收購金融科技巨頭BePay100%股權,進一步完善了本地市場的在線支付力。
除了本地服務,滴滴還契合國內用戶跨境游熱潮,推出境外包車與打車服務。目前,打車服務已覆蓋中國香港地區以及韓國、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等9個國家的1200多個城市;包車服務覆蓋新加坡、曼谷、首爾、東京、悉尼等11個國家的26座熱門城市。國內用戶無需額外綁定銀行卡,即可在陌生城市體驗熟悉的滴滴服務。
世間之事,最怕認真、專注。可以看出,融入本地、服務本地,滴滴真正把自己當成了一家本地企業,不斷深研風俗、深耕服務生態,努力離當地用戶再近一些。當出行、點餐、支付等高頻需求在一個App中打通時,滴滴的多元業務就不再是簡單疊加,而是形成了乘數效應,讓自我生長不斷跑出加速度。
出海有鮮花也有暗礁,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技術活兒,既驗爆發力又驗耐力、專業性,滴滴用自己的獨特智慧跑出了中國企業出海的新范式。
4
自動駕駛商業化提速
長期主義奔赴
LAOCAI
不創新無發展。無論國際還是國內,扎牢基本盤拓展增量盤,說到根本需要核心技術打底、卡位市場趨勢,不斷激發創新潛能,推動業務邁向新的高度。
目前,滴滴的自動駕駛車輛已覆蓋國內6座主要城市,以上海市測試為例,多個細分指標位居第一。領先優勢為未來的商業化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
4月7日,滴滴自動駕駛公司與廣汽埃安宣布成立合資公司——廣州安滴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專注打造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根據計劃,安滴科技2025年底前,將在廣州開展商業化示范運營,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落地。
4月23日,廣汽埃安與滴滴進一步深化合作,推出全球首款具備全球適應能力的前裝量產L4高度自動駕駛車。該車型在軟硬件實力上全面超越了現有L2-L4級別自動駕駛車輛。例如,其配備了10顆激光雷達,包括4顆長距雷達與6顆補盲雷達,最遠探測范圍達200米,最近探測距離由行業目前的30厘米升級至10厘米,實現360°無死角覆蓋。此外,該車型還首次搭載紅外傳感器,能通過溫度感知生命體,即使漆黑的雨夜,也能精準識別馬路上穿梭的小動物。
滴滴自動駕駛COO孟醒表示,“此次合資公司獲批以及首款量產車取得積極進展,標志著自動駕駛行業進入到了產品化的新階段,雙方將緊密地合作,加速實現無人駕駛規模化和商業化落地。”
展望2025年,程維表示,我們將持續發揮穩就業、促消費的作用,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堅持“服務本地”,加大全球投入促進當地業務和生態發展。積極推動自動駕駛和AI應用發展,服務好司機、用戶及合作伙伴。
科技改善生活、責任奔赴市場。還是那句話,優質的產品都是有溫度的,長久的生意都是長情的,復利效應是一家龍頭企業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滴滴的長期主義奔赴仍是進行時。做難而正確的事,時間會成就一家更優秀的企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