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說:“處變不驚、從容應對,為處事第一法。”
太過著急,既會讓你錯過努力過程中的風景,也無法體會得償所愿的喜悅。
唯有不慌不忙,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從容不迫地做好每一件事,才會心安,未來才會一片明朗。
歲月不聲不響,你且不慌不忙。
01
不慌不忙,事事順暢
曾國藩說:
凡遇事須安祥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了。
遇事就慌里慌張的人,難成大事;只有靜下心來,不慌不忙,才能不被境遇隨意左右。
《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很多人耳熟能詳。
司馬懿率十五萬大軍兵臨城下。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士兵在城里。
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
然而,諸葛亮竟然很淡然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見狀,恐有埋伏,不敢舉兵上前,最終不戰而退。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盡如人意。
很多時候,危機并非是事情本身,而是你著急的心態。
古人有云:氣,乃神也;氣定,則心定,心定則事圓。
真正的智者,他們遇事不慌不忙,氣定神閑,故能身心清朗。
靜得下心,沉得住氣,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自然事事順暢!
02
不慌不忙,好運綿長
《菜根譚》里有句話說:“性躁心粗者,一事無成;心和氣平者,百福自集。”
性情急躁粗心大意的人,做什么都不容易成功以至一事無成;性情溫和心緒平靜的人,往往各種福分會自然到來。
東晉詩人王羲之在書法上面雖有天分,但年輕時因急于求成,難以更上一層樓。
有一次,他看見東漢書法家張芝寫的字,十分欣賞,自愧不如。
除了張芝的字,更讓他欽佩的是張芝長年累月練字的那份從容淡定。
王羲之領悟到:“如果我也能擁有這份不慌不忙,未必會趕不上張芝。”
此后二十年的時間里,王羲之戒掉急躁,每天靜心地練習書法,每次練完后就到家門口的水池去洗毛筆。
久而久之,池水都洗成了黑色。
正是因為這份歲月中的從容不迫,王羲之最終得以成為一代書法大家,更被歷代書法家推崇為“書圣”。
正所謂,欲速則不達。
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字要一筆一劃地寫。
沒有誰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所有成功的背后,都需要日積月累,慢慢沉淀。
沉得住氣,福氣就來了。定得住心,運氣也來了。
不慌不忙,從容自若,自然能開花結果。
03
不慌不忙,歲月無恙
《菜根譚》里說:“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風花雪月本閑,而擾攘者自冗。”
一輩子有三萬多天,到底該以怎樣的心態度過呢?
或許最好的答案是:長長的路,我們慢慢走。不因著急趕路,錯過沿路的風景,錯過生活中豐富的事物。
文學大家汪曾祺一生跌宕多舛,大起大落,享過榮華之樂,受過波折之苦。
當時過境遷,歷盡人世百態,汪曾祺卻選擇了返璞歸真,用一雙安靜的眼,去發現生活中最真實、最不慌不忙的本真。
從花草講到食物,再到各地風俗,最后是他在西南聯大的大學生活及對老師的回憶,自己的家人及寫作。言語里,不慌不忙,溫情詩意。
正是因為這份“不著急”,汪曾祺的文字沒有被人們淡忘,反被一再提起,溫暖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不慌不忙,既是一種人生選擇,也是一種人生智慧。
閑暇時看云聽雨,不急不徐地行走于四季風景中,你有你的悲喜,我有我的清歡,在人群中守住自己的底線,在獨處時也有自己的怡然。
以后的日子里:愿你走路不慌忙,不辜負每一朵花開,不辜負每一片落葉,不辜負身邊愛你的每一個人。
泰戈爾說過的一段話:
不要著急,最好的總會在最不經意的時候出現。縱使傷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為你不知道誰會愛上你的笑容。
余生還長,不要慌張,處事淡然,遇事坦然,生活自然光芒萬丈!
在凡俗的煙火里,愿你以素心,閱來日方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