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中東亂局,俄又一次在俄烏戰場發起了進攻。其實就目前來看,以色列的種種舉措,無形中幫了俄羅斯。至少將全球的目光,從俄烏戰場轉移到了中東戰場。
不過目前俄烏已經處于一戰時期那種拉鋸戰的階段了,基本上打不出個什么花樣來。只要雙方后備力量充足,這場戰爭很難結束,就看最后哪一方扛不住了。
看看一戰就知道了,雙方打到最后就是陣地戰,每前進一米都值得高興很久。要不是老美后期介入,提供了130萬兵力,和若干工業支持,徹底打破了歐洲戰場的平衡,協約國很難在那么短時間內取勝。
那么回顧這3年多的俄烏戰爭,俄究竟犯了什么錯,導致一個世界第二軍事強國,落得這樣的地步呢?主要還是最初輕敵大意,導致閃電戰沒能成功。無法在第一時間控制基輔,從而導致烏克蘭得到了大量后援。
這一拳沒能打開,緊接著若干拳,就會蜂擁而至,朝著自己砸過來。蘇聯時期還能一呼百應的俄國,現如今只能向曹縣求援了。打到如今這個地步,俄已經將很多過去親俄、與俄有深度合作乃至中立的國家,推到了俄的對立面。
德國作為俄在歐洲最大的客戶,直接站在了俄的對立面
德國和俄羅斯之間的合作,在俄烏戰爭之前是非常多的。德國作為工業大國,是非常需要能源的。如果他們跑到中東購買能源,不僅路途遙遠時間長,而且價格上也沒有優勢。恰好隔壁的俄羅斯就是一個能源大國。
所以德國在俄烏戰爭之前,俄羅斯的能源,在德國進口能源總量中,占比達到了55%以上。俄羅斯當時是德國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商。
俄烏戰爭爆發以后,俄德之間的貿易立刻直線下降,俄對德國的出口額直接降到了過去的10%以下。近期雙方之間更是幾乎沒了貿易往來。
一戰以前,沙皇和德皇本就是表親。雙方的貿易往來非常多,雖然也打過貿易戰,但絲毫不影響他們在戰后恢復關系。貿易戰其實就是兩個生意人在搶奪市場,雖然比較激烈,但雙方一旦有了共同利益,恢復關系也只是旦夕之間的事情。
兩德統一之前,東德可是在蘇聯的統治之下,所以俄國和德國是有貿易切入口的,而且二戰后,俄國人在德國留下了不少后裔,雙方的關系也因此比較復雜。當年俄大帝在克格勃實習的時候,就是被派到了東德,因此他對德國也有著別樣的感情。因為這場戰爭直接斷了貿易往來,的確非常可惜。
俄接壤國家芬蘭,從中立到站在了俄對立面
芬蘭在沙俄覆滅以后,獲得了獨立。這事兒讓蘇聯非常不爽,因此在1939年的冬天,蘇聯利用自身在冬季作戰的優勢,向芬蘭發起了進攻。
蘇聯這回算是遇上硬茬了,平均每4個蘇軍士兵,都未必能換1個芬蘭士兵,真可謂損失慘重。最終芬蘭因國力弱小,只能割地求和,給了斯大林一個臺階,斯大林才悻悻而歸。
二戰中,德軍向蘇聯發起了進攻,芬蘭也趁著這股東風,收復了被蘇聯割走的4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這其中包括了芬蘭第二大城市維堡。
不過,芬蘭方面也有數,他們只收復了被蘇聯占領的地區,并沒有再接再厲攻入蘇聯的領土。所以二戰結束后,是否要把芬蘭當成德國的同謀,只在斯大林許與不許之間。
芬蘭方面無奈,只要公開承認收復的土地為蘇聯所有,同時將不少戰略要地租借給蘇聯。自身也宣布保持中立,成為了一個中立國。
也因此,斯大林放了芬蘭一馬。斯大林認為,這個富有抗爭精神的民族,擁有獨立建國的資格。實際上,芬蘭當年的表現,的確給斯大林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陰影。
此后芬蘭作為與俄國接壤的國家,長期保持中立。這也使得蘇聯以及俄羅斯,在這一方向上的防守,可以高枕無憂。
其實身邊有一個中立國,比你吞并他們還要幸福。因為你吞并了這些國家,還得想辦法防守這些地區的邊境。但中立國可以自己防守自己的邊境,且不會對你造成任何威脅。
奈何俄烏戰爭爆發以后,芬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接放棄中立國身份,加入了北約。這等于是站在了俄羅斯的對立面。而且近期,芬蘭不僅在俄芬邊境建造了隔離網,且整軍備戰,勢頭不小。
敘利亞從俄的盟友,到將俄軍趕出敘利亞
從1971年老阿薩德時代開始,敘利亞就是蘇聯的鐵桿盟友了。為了獲得蘇聯的支持,阿薩德將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港主動借給蘇聯當軍事基地。
1991年蘇聯解體以后,俄羅斯承擔不起海外那么多軍事基地的經費,所以基本全都放棄了。只有塔爾圖斯港他們還保留在手里,因此俄敘之間的友誼,得到了延續。
2011年,敘利亞內戰以后,俄羅斯更是出兵相助。畢竟俄在敘的投資不少,還有軍事基地,他們當然要上點心。
不過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以后,俄對敘利亞的關心程度就不夠了。不是他們不想關心,而是分身乏術。自己都要吃糠咽菜了,還能給你喝肉湯嗎?
利用這個機會,土耳其支持的反對派武裝,奪取了大馬士革,取代了阿薩德家族,成為了敘利亞新的掌舵人。
緊接著,新敘利亞選擇與俄一刀兩斷,不斷催促俄軍撤離敘利亞,而且要求收回塔爾圖斯港以及赫梅米姆空軍基地。
中亞各國紛紛加速去俄化
當然了,以上分析,都是基于目前的狀況。不排除俄后續會有什么驚為天人的神操作,導致他們逆風翻盤,高喊一聲:我命由我不由天。
其實除了以上這些,哪怕是昔日緊跟著俄的步伐在走路的國家,也開始慢慢與俄疏遠了。最典型的就是中亞,現在的中亞在加速搞去俄化運動。
這事兒放在以前,那是俄絕對不能容忍的。什么?居然敢去俄化?這不得搞一場特別軍事行動嗎?
但現在不同了,他們分身乏術,很難再開辟第二戰場了。中亞各國又抱上了新大腿,當然要著急忙慌地去俄化了。畢竟跟著這位老大,已經談不上吃飯了,連口粥都快喝不上了。
老美:維持一個平衡即可
很多人看不透特朗普的騷操作啊,認為他采取了綏靖政策,不再一味地支持烏克蘭了。其實特朗普就是一個實用主義者,他才不管什么正義邪惡一說,他只看利益。
那么問題來了,是俄烏繼續打下去對老美有好處,還是雙方罷兵對老美有好處呢?用腳趾頭想想都知道是前者。其實不光對老美有好處,對印度也有很多好處。
所以當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站在俄的對立面時,特朗普覺得不對勁了,要這么玩下去,戰爭豈不是就要結束了?不僅能賣武器,談礦產合作,還能摁住歐洲,何樂而不為?
再說了,特朗普打心眼里認為:如果不是在自己的主持下,結束了這場戰爭,將沒有任何意義。
因為這個老大爺,是想要拿諾獎的。拿了這玩意兒,這老大爺的人生基本也就完美了。你想想,億萬富豪,美國總統,諾獎獲得者,老婆孩子一大堆,外號懂王,快80歲了還能講脫口秀,就問你還有誰?
因此,當風向一邊倒的時候,特朗普選擇了在一定程度上挺俄,以確保某種平衡。這會讓俄內部覺得,原來自己不是那么孤單,還有繼續打下去的勇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印度應該也有這方面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