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權這個事,3分天注定,7分靠打拼,剩下的90分你就沒有辦法了。
但凡充了會員的,最怕什么?
不外是高高興興來到健身房,卻發現大門緊閉,門上貼著一張蓋有紅色公章的A4紙。一張突如起來的閉店啟示,就如同一張符咒,將毫無準備的會員打個措手不及的同時,也帶走了消費者對所有儲值式消費的信任。
成立于 1996 年的威爾仕健身曾經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健身房品牌,一度在全國擁有超過 180 多家門店,進入到 2024 年,威爾仕健身門店數量急劇下降。
2024 年 8 月,威爾仕健身北京英皇店貼出閉店通知,這是該品牌在北京第一家閉店的門店。就在三個月前,七七剛剛以 7500 元的價格,續簽了五年的會員合同。
“總在朋友圈同情別人的遭遇,這下輪到我去維權了。”小綠開始了漫長曲折的維權道路。以下是她的講述。
此地不宜久留
那天到了健身房,看到這張通知的時候,我嗅到了空氣里的危險氣味。“經營不善”,此地不宜久留。
我盤算著北京還有其他幾家健身房還在營業,不算全盤跑路,只要我維權有效及時,有很大贏面把自己的錢拿回來。
「閉店通知」
兩年前,我在威爾仕的操課教室認識了同齡的七七,我們一起上課、跳舞,下課一起喝咖啡逛街,這次年卡快到期,我倆毫不猶豫地續費了,為愛好,也為友情。
沒想到卻一腳踩空。
有人說過健身房是一門“對賭”的生意,會員賭健身房不跑,健身房賭會員不來。
我盤算著北京還有其他幾家健身房還在營業,不算全盤跑路,只要我維權有效及時,有很大贏面把自己的錢拿回來。
我們一天都沒有耽擱,馬上開始研究退卡退錢最有效的方法。
健身房的大姐們一馬當先沖在前面,態度火爆地跟前臺工作人員交涉。我擠不進去,準備等大姐們暫停火力的時候立刻沖上去補位,七七則社恐發作,只想找一個時間安靜地和工作人員講理。
但事實證明無論是吵架還是講理,在賬上早已空空如也的健身房這里,通通都沒有用。
留守的工作人員態度十分強硬,聲稱本市還有別的門店在運營,可以去其他門店,至于交通方不方便,那是你自己的問題。
“想退卡可以,在這里登記。”前臺拿出一張 A4 紙讓我們填寫姓名、電話和訴求。那張表格上沒有公章,前臺把我們填好的表格收回去,夾在一大摞文件里,這事就算完了。
或者說,前臺能做的事,就算完了。
什么時候能退費、怎么退,沒有任何說法。
我們都知道,這筆錢大概很難順利要回來了。
「這家健身房位于北京 CBD 地區,風景也是其一大賣點」
健身房的會員們本就有不少群聊,教練之前用來發上課通知和課程結束后的合影,如今原地轉型為維權群,連拉人的動作都省了。
我和七七就此從“健身搭子”變成了“維權搭子”,一起有個商量。當時我們還沒發現,在維權的路上,有一個并肩作戰,彼此鼓勵安慰的同伴是多么重要。
搜索關鍵詞:健身房 跑路
雖然是第一次經歷這種事,但我們都明白,要趁品牌還有門店在運營,抓緊時間退費。
從英皇店貼出閉店通知,到威爾仕健身在北京的 8 家門店全部關完,閉店的過程持續了大約四個多月。
期間,很多會員背起健身包,坐公交轉地鐵,到其他門店去鍛煉了。
「團體操課教室」
但是我去一次遠處的門店,往返需要花上一兩個小時甚至更久。堅持健身,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交通上一折騰,就難以為繼了。盡管那時候還有幾家門店在運營,但我和七七心知肚明,得抓緊時間了。
感謝網絡時代發達的社交媒體,我和七七邊搜索邊學習前人經驗,理清了思路。
“健身房 跑路”的關鍵詞輸入搜索框,幾百條筆記一下子彈出來,小到如何查到起訴需要填寫的法人姓名、企業信用代碼等信息,大到維權全流程記錄,當然最多的還是如我們此時的狀態——“求助:xx 機構跑路了,卡里還有錢,怎么辦?”
研究下來,我們發現 12345 等投訴電話,都以調停或對接為主。面對種種“職業閉店”套路,真正能替老百姓撐腰的,只有法院。
健身房一位大姐說,可以一起請律師起訴,大家平攤律師費。在七七的小紅書筆記評論區評,也有聞訊趕來的所謂律師,要加七七好友,給她發本律所的業績。
但律師費動輒幾千元,據說不管官司是否打贏,這筆錢都要出,就算幾個人分攤,價格依然昂貴。打工仔“90 后”在損失了 7000 元會員費以后,實在不愿意再掏出錢來請律師了。
我們決定自己來。
“民事起訴”,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人人可以代表自己提起訴訟,不用請律師。線上提交材料立案。訴訟費也不貴,像我們這樣標的幾千元的案子,費用大概是幾十塊錢。
解題思路是有了,但這其中的艱難險阻一言難盡。
我們準備好了所有資料:電子版合同,付款記錄、身份證……然后打開電腦,在 Word 文檔里寫下了第一行字:
“民事起訴狀”。
接著就卡在了那里,我沒怎么思考,就打開了 AI,問它:“請幫我擬定一份民事起訴狀”
其實像我們這樣的訴求并不新鮮,網上早已有許多模版,AI 的回答也脫胎于此,總之就是一句話:“依葫蘆畫瓢。”
起訴狀寫好,下一步就是線上立案,可以在手機上找到 “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北京”小程序,也可以打開網頁版“北京法院電子訴訟平臺”,按提示一步一步操作,上傳相關證據。
問題來了,小程序根本打不開,永遠轉圈圈。后來了解到是白天用戶太多,深夜才能絲滑打開。
下一步,就是填寫被告的各種信息。這時候也得善用搜索,搜索引擎或是 AI 大模型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需要注意信息鑒別。也是到這時候我才知道,被告公司不叫“威爾仕健身”。而是一個在北京注冊的咨詢公司。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單位注冊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和聯系方式……這些都得一一查實,七七上網搜,我去線下問,最后我們靠天眼查和群友此前保存的健身房營業執照照片,湊齊了信息,再一一填入對應的表單。
守了幾個晚上,其間幾次因為材料不全被打回來重新提交,終于把所有的起訴流程走完,頁面上顯示“資料通過”——打官司的漫漫長路,才剛剛鋪開。
一場曠日持久的“凌遲”
我和七七花了一周多的時間,分別成功提交起訴。但我們花了更長的時間等待。
2024 年 11 月,我們接到了朝陽法院打來的調解溝通電話,威爾仕方面認為這是會員單方面解約,提出只能退 70%的費用,需要扣除 30%的手續費。
我和七七糾結萬分,咬牙同意了這不合理的條件,接著,就是線上調解。在那場視頻會議里,法官、威爾仕法務代理和七七,協商好退款金額和退款時間,由法官出具法律文書,這場調解就完成了。
退款時間,是 4 個月以后,也就是 2025 年 3 月底。
不管七七如何據理力爭,這個時限都未能改變。
七七拿到了有法律效力的文書。而我,始終沒有等到后續的溝通電話,工作人員告訴我,威爾仕的法務離職了,你等著開庭吧。
我又陷入了黑洞一樣的等待。
眼看北京的威爾仕健身,一家接一家跑路了。
英皇店好歹出了個正經的閉店通告,而悠唐店和合生匯店,今天說水管壞了,明天說維修暖氣,就是不開門。直到商場管理方出面,貼出威爾仕欠房租的公告,提醒會員及時維護自己的權益。
一個又一個壞消息,像一刀又一刀的凌遲,剜在我和七七、以及其他受害人心上。
在焦慮而痛苦的日子里,我和七七互相安慰,互相鼓勵,在白天一起吃飯,在深夜一起哭泣。睡前最后一條消息和睜眼第一條消息都是來自對方,我們痛恨威爾仕不講信譽,感慨維權的艱難,期冀法院抓緊時間。
2024 年 12 月,威爾仕健身在公眾號發布《威爾仕健身公告|致廣大會員和合作伙伴》,稱“公司在持續優化門店網絡,合并了部分門店,是正常的、積極的經營調整,公司希望聚焦在更優勢的門店服務好消費者。”
關于該品牌閉店的傳言也成為一個新聞事件,有不少媒體報道此事。
「威爾仕健身跑路新聞合集拼圖」
其中有一篇報道我印象深刻:
2016 年 12 月,貴人鳥宣布擬收購威爾仕,在貴人鳥擬收購威爾仕期間,收到上交所出具的《問詢函》,其中特提及,“預案披露,威康健身無土地使用權,僅有一處房產,門店經營主要依賴租賃。”
彼時,貴人鳥回復稱,“從威康健身及其子公司現有租賃合同來看,威康健身及其子公司租賃房產的剩余租賃期限主要集中于5~8年,整體租賃期限較長,3年內到期的租賃房產占比僅為14.41%,較長的租賃期限保證了經營場所的持續運營。”
新聞里當時提到“5-8年”對應的,正好是 2021-2024 年。從后知后覺的視角看來,這場明星健身品牌突如其來的“大撤退”,其實早有端倪。
但普通消費者怎么可能有能力在每一筆消費之前,如記者或分析師一樣判斷商家的“跑路”風險?
半年的時間,從“要跑了”變成“徹底跑了”
蛇年春節過后,最后一家北京的威爾士健身也聯系不上了,沉寂了許久的各種微信群,又一次炸了鍋。
最大的群有 400 多個人,每天都有人在群里出主意,不外是親自到消協、體育局等管理部門去投訴、接龍打 12345 等等,還有人提議凌晨就起來打,也有人照辦。
同樣激動的還有不知道怎么混進來的其他健身房的銷售,律師,在群里瘋狂發廣告,想要將我們再“收割”一次。
最后,有個發言激進的小伙被請去“喝茶”,回來轉達給我們,核心信息是要用正確途徑解決問題,不要沖動走極端。
相關部門的回復幾乎都一模一樣:“建議走司法途徑”。
恍然大悟的大家,開始重走我和七七的這條路,開始有些笨拙地學習如何自助起訴。
這個時候,已經跑在前面的我,還在等通知。
手握判決書的七七則在等錢。
3 月 31 日,七七沒有等來法院判給她的退款。
4 月,微信群里的大家陸續收到了法院傳票,通知開庭。
而我的訴訟不知被卡在了哪里。
一場拿不回錢的判決
七七又打開了小紅書,搜索“判決下來錢沒到賬怎么辦”。
我則開始給各級法院打電話,想搞清楚,為什么半年前就提交了材料,這次開庭卻沒有我。不知道這算幸運還是不幸,像我這樣的情況,社交媒體上也早已有詳細的記錄和攻略,我學著撥打 12368 司法服務熱線,數不清把我的情況說明了幾次,我才收到了這條說明短信:“承辦法官xx案件量太大,請耐心等待。”
放眼社交網絡,我的結論是:“這太正常了”。
這時候我們發現已經有專業人士將遭遇機構跑路之后如何維權的流程做成了一套課程,標價不到四十元,消費者可以自助下單,在線開始學習。
5 月 14 日,大群的朋友們開庭了。每個人都拿到了勝利的判決,但拿不回錢,威爾仕早已跑得人去樓空,法院也聯系不上了。
那個單獨請了律師的大姐,交了一筆律師費,但也一樣沒退款成功。
七七也得到了咨詢結果,“到期不打款,可以申請強制執行,但要把起訴流程全部重頭走一遍,相當于第二個案子,不過也可能還是拿不回錢,現在對方已經跑了。”
七七不準備再折騰了。
而直到今天,我還在等我的開庭通知。
我和七七算是這批受害者里,最早開始維權、也最積極的兩個人,也說不好一直被落下的我,和空歡喜一場的七七,到底哪個更倒霉。
“你從這件事里學到了什么嗎?”
威爾仕健身從 2024 年 9 月關閉第一家門店,陸續關店到 2025 年 2 月,半年的時間內,它要跑了、它還沒跑遠、再到它徹底跑了……漸漸麻木的同時,我也放棄去追問,我們是不是真的沒有機會追回哪怕一點點損失?
如果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當要上,或許屬于我的,就是健身房跑路吧?
回顧這數月以來的遭遇,我和七七也在其中隱隱約約看到了“職業閉店人”的身影。
職業閉店人會協助商家提前更換法人代表、縮減注冊資本;接盤經營不善的商家后,再以店慶、年終回饋等為借口,大肆促銷,收斂會員的錢財,最后溜之大吉,把債務留給沒有償還能力且不懼征信受損的“職業背債人”。
就在英皇店閉店前不久,威爾仕的北京公司變更了法人,打贏了官司的會員,最終也幾乎拿不回一分錢。
2025 年 5 月 1 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預付式消費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正式實施,保護消費者權益,嚴懲卷款跑路。預付費,就是消費者用當下的信任兌換商家的未來承諾,越來越完善的法律法規,會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但此時的我們,還沒有產生出辦下一張卡的勇氣。
我們只是將親身經歷分享給親朋好友,提醒大家千萬不要隨便辦卡。最近一位同事遭遇辦儲值卡的餐廳跑路,在我的幫助下,他成功起訴了餐廳。
接下來,祝他好運。
此外,我們也總結出了一套“辦卡避坑”經驗,“當你所在的健身房/培訓機構出現以下跡象中的一種或幾種,請警惕”
1. 突然推出折扣力度大、耗卡時間長的促銷套餐。
當時倆人就是貪圖均價便宜,一口氣辦了5年的卡,還有會員被忽悠辦了10年卡甚至終身卡。最后才發現“時長”根本是一場騙局。建議大家辦卡不要超過一年。
2. 團課縮水,熟悉的教練請假或離職
這是知道內幕的人在提前撤退!
除了消費者,工作人員和教練也可能是受害者,停發或遲發工資,延遲繳納社保……都是消費者接觸不到的“跑路”預兆。
3. 硬件損壞無人維修。
包括但不限于器械壞了一直沒人維修,吹風機消失,廁紙沒有及時補上新的……資金鏈斷裂之后,一切需要付出現金的事項都會停擺
4. 各種原因暫停營業。
什么修暖氣修水管消防檢查,都是借口,一家店不打開門來做生意,一定是出了大問題。
最后,一定要在辦卡付錢之前拍下健身房懸掛的營業執照,法人跑路后這是唯一線索,起訴的時候用得著,就不用去費力搞天眼查了。
以上這些坑,都是我們親自踩過了一遍的。
這其中,如果說消費者真的做錯了什么,那就是不該輕信天長地久的諾言吧。
—@人間像素—
作者:糖心風暴sweetie
編輯:唐云路
排版:Alice
R E N J I A N X I A N G S U
征 稿 啟 事
有人說,普通人往往很難成為自己沒見過的人,但在自己看來平平無奇的經驗、故事,也可能在別人的生活里埋下一顆種子。
「人間像素」歡迎你投稿,記錄你對生活的觀察或見解。可以是不為大眾了解的職業,或是當下有代表性的生活狀態,抑或是親歷某個人生重大事件的過程與心聲,期待看到屬于普通人的、熱氣騰騰的生活。
原創要求:請作者保證投稿作品為自己的原創作品,未在任何公眾平臺(包括個人公眾號)發布過。作品(包括圖片)不含任何偽造、抄襲、洗稿及其他侵犯他人財產權、肖像權、知識產權問題,不涉及國家機密及他人商業秘密。若作品發生侵權或泄密問題,一切責任由作者自負。
投稿請至:renjianxiangsu@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