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2025年6月初,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內,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正在舉行。當會議進入關鍵議程時,俄羅斯代表團沒有像往年那樣提出反對意見——對中國主導建立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的倡議保持了沉默。這種沉默被各方解讀為歷史性讓步。
就在幾天前,普京在圣彼得堡經濟論壇上宣布深化與中國軍事技術合作,包括擴大聯合軍演規模。而在更早的2023年12月中俄財長對話中,雙方還只是“繼續就建立上合開發銀行進行磋商”。
十年博弈為何一朝破局?俄羅斯為何選擇此時放手?這個新開發銀行又將如何改變歐亞大陸的地緣政治棋局?
撬動歐亞新秩序
十五年前,當中國首次提出設立上合組織開發銀行時,莫斯科的反應是警惕與抗拒。2006年,俄羅斯已主導成立歐亞開發銀行并持股67%,將其視為掌控中亞經濟命脈的核心工具。在克里姆林宮看來,中國的倡議無異于對其傳統勢力范圍的挑戰。
俄方曾試圖將歐亞開發銀行“塞入”上合體系替代中方方案,導致博弈陷入僵局。2011年,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圣彼得堡的上合總理會議上再次提出該倡議,但依然未能突破俄羅斯的阻力。
轉折點出現在俄烏沖突之后。西方制裁如鐵幕般封鎖俄羅斯:被踢出SWIFT系統、技術禁運、能源限價層層加碼。
更令俄焦慮的是中亞“后院”的松動——哈薩克斯坦加速鋪設直通中國的輸油管道,烏茲別克斯坦向土耳其敞開貿易大門,連吉爾吉斯斯坦也接入了中國“數字絲綢之路”項目。
數據顯示,俄羅斯對中亞國家的直接投資規模從2021年的120億美元驟降至2024年的不足30億美元。與此同時,中國對中亞的機械出口在2023年激增58%,填補了俄羅斯退出的市場空白。當硬實力失效,俄羅斯不得不以退為進換取金融生命線。
2025年6月的北京會議上,俄方代表不再堅持控股地位,轉而尋求在能源、交通等特定領域保留話語權。香港《南華早報》敏銳捕捉到這一變化:俄羅斯態度明顯軟化,首次未對中國方案設置障礙。
上合組織誕生時是一面純粹的安全盾牌,專攻反恐與邊境維穩。但隨著全球格局劇變,其職能悄然轉向經濟合作。吉爾吉斯斯坦的電網改造、塔吉克斯坦的跨境公路、伊朗的油氣出口通道,都急需金融血液的支持。
新開發銀行的核心使命是成為區域發展的“輸血泵”和“去美元化杠桿”。與俄羅斯主導的歐亞開發銀行不同,中方方案不追求絕對控股權,更強調功能化協作。
十年前“中方出資80%”的剛性方案已被更均衡的出資比例取代——中國深知真正的領導力不在于控股比例,而在于能否讓每個成員找到利益交匯點。
這一設計既滿足哈薩克斯坦對基礎設施升級的渴望,也契合俄羅斯尋求替代性融資渠道的剛需。伊朗央行行長法爾津更直言該銀行是“打破單邊金融霸權的鑰匙”。
新銀行將優先投資傳統機構忽視的領域:中亞邊境智能安檢系統、跨境生態治理、新能源并網工程等。這些項目不僅回應了區域發展的迫切需求,也體現了中國“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在更深層次上,新銀行是中國“西向戰略”的關鍵支點。2025年初,中國與中亞五國簽署永久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在金融、能源、安全等方面建立了長期合作框架。這種制度性互信成為銀行落地的政治保障,也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系統性金融支撐。
新秩序前的暗礁
普京的讓步折射出俄羅斯對國際地位的清醒認知。在俄烏沖突邁入第四年之際,俄羅斯已無力維持與中美的全方位競爭。克里姆林宮的選擇是退出中美競爭,專注核心利益區。
幾乎與新銀行突破同時,普京在中美關稅問題上表態支持中方立場。2025年6月19日會見印尼媒體代表時,他明確表示:“我同意我們中國朋友的看法。需要在談判過程中冷靜行事”。這種同步絕非巧合——俄羅斯正通過外交協調鞏固與中國的戰略協作。
更具象征意義的是俄羅斯對G7擴容提議的冷淡回應。當特朗普在G7峰會上呼吁“俄羅斯應重返G8,中國也可加入”時,克宮發言人佩斯科夫直言 “G7已失去代表性” ,強調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不可忽視。
數據印證了這一判斷:G7占全球經濟比重從1980年的70%驟降至2025年的44%,而G20國家貢獻全球60%增長。俄羅斯的選擇體現了對全球權力轉移的現實認知——多極化世界需要新的制度架構。
值得注意的是,普京的讓步不意味俄羅斯徹底退場。俄方可能通過項目捆綁維系影響力,例如推動銀行優先資助俄企參與的天然氣加工廠,或要求使用俄方技術標準的鐵路項目。
新銀行的籌建之路仍布滿荊棘。印度作為上合成員國,其 “平衡外交”策略 可能導致在關鍵表決中拖延議程。美國的外部施壓同樣不可小覷——特朗普曾威脅對“挑戰美元”的國家征收100%關稅,未來可能對銀行結算體系設置技術壁壘。
俄羅斯內部也存在變數。雖然普京做出了戰略抉擇,但俄精英層對中國的疑慮并未完全消除。歷史上沙俄曾侵占中國大片領土,俄方與印度、越南的軍事合作,以及對“一帶一路”在中亞影響力的微妙態度,都反映出深層的防范心理。
經濟層面的挑戰同樣嚴峻。成員國間發展水平差異巨大,融資重點領域的確定需要平衡各方訴求。與現有金融機構(如亞投行、金磚新開發銀行)的協調機制尚未建立。這些實操性問題將考驗中方的外交智慧與制度設計能力。
新開發銀行的價值遠超金融范疇。它將成為撬動“去美元化”的杠桿,為中亞國家擺脫單一貨幣依賴開辟路徑,這把鑰匙開啟的將是多極化世界的大門。
《“隨著俄羅斯轉向亞洲,中國積極推動成立上合組織開發銀行”》——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