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2025年6月19日,五角大樓作戰室內,巨型電子屏上標注著伊朗福爾多核設施的3D剖面圖。B-2隱形轟炸機群已在印度洋基地待命,機腹下掛載的GBU-57鉆地彈每枚重達13噸,足以穿透90米厚的混凝土層。
與此同時,德黑蘭街頭,市民們正排隊搶購食品和燃油,醫院藥房貨架上47%的藥品已斷供。
就在48小時前,特朗普宣布將是否轟炸伊朗的決定推遲兩周。但戰爭機器并未停止運轉——美軍向歐洲增派三十多架加油機,“尼米茲號”航母打擊群關閉應答器悄然駛向波斯灣。
一邊是磨刀霍霍的軍事部署,一邊是蘭德公司專家瑞安·克勞克的警告:轟炸只會加深伊朗發展核武器的決心。當外科手術式打擊的誘惑遇上歷史的教訓,美國是否正踏入自己設下的戰略陷阱?
戰爭倒計時
福爾多核設施深埋地下91米的巖層中,被五角大樓標記為“最高優先級目標”。
美國國防大學的軍事專家戴維·德斯·羅切斯向媒體透露,摧毀這類設施需要分兩步走:先用巨型鉆地彈多輪轟炸同一位置,再派遣特種部隊爆破入口進入內部徹底摧毀。這種復雜作戰方案暗示著美軍可能陷入長期軍事行動的風險。
特朗普的決策困境在內部會議記錄中顯露無遺。據紐約郵報披露,他擔心伊朗可能淪為 “第二個利比亞” ,更擔憂有限的軍事打擊可能意外導致政權崩潰,引發不可控的地區動蕩。這種顧慮讓他在鷹派顧問要求立即行動的壓力下,罕見地按下了暫停鍵。
軍事代價的計算同樣觸目驚心。美軍若卷入沖突,單日作戰成本可能超過10億美元。63個中東美軍基地已進入最高戰備狀態,但伊朗超過2000公里射程的導彈可覆蓋印度洋迪戈加西亞基地,讓美軍無處躲藏。
更關鍵的是,B-2隱形轟炸機并非無敵——在以色列已摧毀伊朗70套防空系統的背景下,這些價值22億美元的空中堡壘仍面臨被擊落的風險。
伊朗的反擊預案已準備就緒。革命衛隊將領明確表示,若福爾多遭襲,將立即在霍爾木茲海峽布雷,切斷全球20%的石油運輸通道。
同時,也門胡塞武裝將恢復對紅海商船的襲擊,伊拉克什葉派民兵則瞄準當地美軍基地。這種多層次反擊能力,讓五角大樓的推演屏幕上布滿代表沖突升級的紅色箭頭。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6月16日在議會發表講話,重申核計劃僅限于和平用途,強調遵守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宗教禁令。但技術現實是:伊朗濃縮鈾豐度已達60% ,距離武器級90%僅一步之遙。
以色列堅稱伊朗“數周內可造出核彈”,而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證實其高濃縮鈾庫存充足,但缺乏武器化的直接證據。
轟炸可能適得其反——蘭德公司高級研究員瑞安·克勞克點出關鍵:“空襲只會堅定伊朗擁核的決心”。
歷史案例支撐著這一判斷:1981年以色列轟炸伊拉克奧西拉克反應堆后,薩達姆政權轉而建立更龐大、更隱蔽的核計劃,直到1991年海灣戰爭才被發現。用前白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協調員加里·薩莫爾的話說:“核項目可以被轟炸,但不能被消除”。
伊朗國內的強硬派聲音正在高漲。議會部分議員已提議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革命衛隊官方賬號發布“手撫核彈頭”的暗示性視頻,配文“也許…”。若美國轟炸福爾多,可能正中這些鷹派下懷——借外部威脅推動核武裝合法化,將“可能擁核”變為“必須擁核”。
更深遠的地區風險在于核擴散多米諾效應。沙特王儲曾公開表示:“若伊朗擁核,沙特必將跟進”。土耳其、埃及等地區大國也可能啟動核計劃,引發中東核競賽。這種連鎖反應將使《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體系崩塌,全球安全環境倒退數十年。
外交斡旋與和平火種
當特朗普要求伊朗“無條件投降”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作出明確回應:反對任何侵犯別國主權的行為,強調中東緊張升級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這一立場不是孤立的——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緊急會議上明確譴責以色列侵犯伊朗主權,要求立即?;?。
王毅外長在72小時內展開高強度外交穿梭。他先后與伊朗、以色列、埃及、阿曼四國外長通話,反復強調 “武力無法帶來持久和平”。這種中立務實的態度贏得地區國家認可:埃及外長阿卜杜勒阿提公開支持中方?;鸪h;阿曼則成為伊朗特使的秘密談判渠道。
中國的外交行動有具體支撐。就在中東戰云密布之際,中國成功斡旋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這對百年宿敵恢復外交關系。
美國二十年耗資兩萬三千億美元未解開的死結,中國以發展促和平的方式破解。這種案例為當前危機提供了新思路——不是“轟炸換投降”,而是“發展換和平”。
伊朗對中國角色抱有特殊期待。作為上合組織和金磚國家成員,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公開表示希望中國在國際場合為其發聲。
這種信任源于中國堅持的“三個尊重與三個支持”原則:尊重主權、尊重人民選擇、尊重民族文化;支持反抗侵略、支持穩健施政、支持重建發展。在弱肉強食的中東棋局中,這種平等態度顯得尤為珍貴。
美國外交關系協會研究員雷·塔基指出根本矛盾:特朗普要在 “避免中東戰爭”與“實現伊朗去核化”兩個目標間找平衡點。
但殘酷的現實是:這兩者可能無法兼得。轟炸或許能延緩核計劃幾年,卻必然催生更堅定的擁核決心;放任則面臨核擴散風險。這種兩難折射出美國中東政策的深層困境。
特朗普政府推遲兩周的決定窗口,是戰與和的最后分界點。一邊是軍工復合體的戰爭紅利誘惑,一邊是“第二個利比亞”的噩夢警示。在這個充滿未知風險的棋局中,每一步都可能打開潘多拉魔盒。
《“并非易事”,美專家開始分析:摧毀伊朗核設施得分兩步……》——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