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國家,這個國家的最高統治權,其實是神權,大有古代君權神授的既視感。
但與此同時,這個國家也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他們的工業發展相對比較完備。先進科技也非常多。給人一種現代化的感覺。
一方面,這個國家對女性比較苛刻,諸如要求女性必須要戴頭巾,且必須要按照規則嚴格戴好。另一方面,他們也沒有像阿富汗那樣,不允許女性讀書。他們十分鼓勵女性讀書,只要有條件有能力,可以一直往上深造。
可以說,這是一個古典和現代相融合的國家,但似乎也融合得不那么融洽,有點兒趕鴨子上架的感覺。這是怎么回事呢?
一夫四妻是古代教法規定的
這幾乎是每個伊教為主的國家,都提倡的做法。一個男人,最多可以擁有4名妻子。這在我們看來,幾乎是不可能發生在現代的事情,偏偏在中東那個地方十分普遍。
比如說,沙特、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埃及、也門、卡塔爾、阿聯酋、敘利亞等國家。
這些國家基本都是信仰伊教的國家,其中不乏十分富裕的地方,依舊沿襲這一傳統。為啥?因為這是他們的老祖宗定下的規矩。
當年之所以定這樣的規矩,一來,因為女性作為勞動力,沒有男性價值高,所以地位低下。二來,常年處于戰亂當中,需要確保家族能夠延續下去,因此可以娶好幾個老婆。
這就好比中國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一樣,純粹就是古代封建糟粕。那么為什么如此多的伊教國家保留了這一習俗直到今天呢?
兩個原因:
- 第一,伊教國家對信仰的執著,是其他世俗化國家所不能理解的。
- 第二,這事兒對一部分人的確有好處,而這部分人,恰好掌握了制定和執行法律的權力,所以被保留了下來。
這些國家,基本沒有一場自下而上的革命,他們步入現代社會,主要依靠以下三種力量:
第一,殖民者幫忙
典型的例子就是一戰以后,英法等列強,幫助阿拉伯人對付統治者土耳其人。一戰中,奧斯曼土耳其被英法等國打崩盤,阿拉伯人這才取得了一定意義上的獨立。
這種獨立是相對,因為英法列強并沒有好心到白白幫助你趕走土耳其人。所以一戰過后,英國人占了巴勒斯坦,法國人占了敘利亞和黎巴嫩。此外,約旦、伊拉克、漢志等地,雖然建立了阿拉伯王朝,但依舊深受英國人的影響。
第二,貴族階層帶領
一戰中的阿拉伯大起義,主要由漢志王國的哈希姆家族以及內志王國的沙特家族帶領發起的。其中哈希姆家族被稱為圣裔,也就是伊教圣人的后裔。
這些圣裔世世代代,都是阿拉伯地區的貴族統治階層。所以他們帶兵推翻土耳其人的統治后,依舊沒有改變這片地區的本質。現如今,約旦就是哈希姆家族的天下,沙特則是沙特家族的天下。此外類似的還有巴林、卡塔爾、阿聯酋等等,都是世代貴族,底層并未覺醒。
第三,信仰領袖帶頭
其實貴族階層,同樣也是信仰領袖。不過兩者是不能完全劃等號的。比如說1971年通過政,變上來的敘利亞阿薩德家族,他們原本就不是貴族階層,但他們通過控制軍隊,得到了敘利亞的實權。與此同時,他們也是什葉派分支阿拉,維派的領袖家族。
1979年推翻伊朗巴列維王朝的霍,梅尼,其實原本也不是貴族階層,他是先成為信仰領袖后,才成為伊朗的統治者的。接替他的內衣,也是一樣。不過內衣甚至最初連信仰領袖都不算,他是先掌握了軍權后,才被破例成為大阿,亞圖拉,從而成了伊朗的最高領袖。
此外,也門胡塞武裝的創始人胡塞,其實也是當地什葉派栽,德宗的信仰領袖。憑借這一身份,他帶領身邊的信眾,建立了后來的胡塞武裝。
沒有任何一種模式是自下而上進行的,那么統治思維,也只可能考慮上,層利益。只有經歷過自下而上的革命,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考慮底層的情況。
從9歲到13歲,伊朗女性的合法結婚年齡已經修改了
有人說,任何地方國法都是最大的!正常情況下,當然是這樣。原則上,沒有任何人可以凌駕于國法之上,包括制定相關法令的人。
但實際上,在中東地區,還有一部分國家,將教法凌駕于國法之上。又或者說,是將教法融入到了國法之中。
所謂的教法,就是根據古典教義制定的相關法律。用古代的東西,來統治現代的人,這未免有點不合時宜。但問題是,1979年以后的伊朗,就是憑借原教,旨主義起家的,所以他們只能把古典教義融入到法律當中,將原教,旨主義進行到底。否則他們的立國基礎就沒了,這哪成呢?
按照古典教義,人家伊教徒家的姑娘,的確9歲就能結婚。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7世紀的時候,建立這個信仰的人,就曾經娶了一個9歲的姑娘,名叫阿伊莎。也有部分傳統記載中,阿伊莎結婚時,只有6歲。
阿伊莎的父親伯克爾,在伊教當中同樣大名鼎鼎,他是伊教圣人的摯友,伊教圣人故去后,伯克爾便成了阿拉伯帝國的第一任哈里發。
就連先,知都這么干,那伊教徒們自然紛紛效仿,時間一長,女性9歲結婚,就成了伊教的一種習俗,繼而成為了法定年齡。
雖說古人結婚年齡普遍比較小,但9歲的確有點太小了。雖然外人看來明顯不合理,但你還不能產生質疑,因為要尊重人家的習俗。
這種古人的習俗和法令,居然沿用在了1979年以后的伊朗,的確令人匪夷所思。要知道1979年以前,伊朗女性的法定結婚年齡可是18歲,和正常國家沒區別。包括沙特、約旦這類阿拉伯王國,同樣也規定女性18歲結婚。
所以,伊朗允許9歲的小女孩結婚,顯然不合理。哪怕是從生理上來說,都有很大的安全隱患。為此,伊朗女性們沒少爭取過。哪怕是那些生了女兒的父親們,稍微有點良心,也會盡力去爭取。
最終,伊朗當局妥協,在2002年將女性結婚年齡,從9歲提升到了13歲。但是,他們還備注了一條,如果父親和法院都同意的情況下,可以提早。
雖然13歲,也就是小學畢業的年紀,對一個女生來說,還是太小了。但不管怎么說,這也算是伊朗人民努力后的結果了。
為何怎么看怎么擰巴
伊朗內部是有改革派的,雖然最高階層是靠念經級別實現的,但中高階層的那幫人,有不少是實實在在學習現代科技文化成長起來的。
所以,伊朗內部存在很大一批接觸現代文化的領導者。這些人雖然也受到經書的禁錮,但一直在努力推動伊朗內部的改革。
比如說女性法定結婚年齡,從9歲變成了13歲,其實就是這幫改革派努力后的結果。因為按照古代教法,9歲就是合法年齡,能改變這一點,說明伊朗的改革派已經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除此以外,光靠念經是無法保家衛國的,所以伊朗也有很大一批搞科研、搞工業的人才。但這批人打心眼里,對念經的那幫人是不感冒的。可他們又要用自己的學識,來保衛這些念經者的地位。
伊朗人在國內和國外的畫風,是完全不同的。目前約有400萬伊朗人,定居在海外。對于一個8000多萬人口的國家來說,這比例已經相當大了。其中約有150萬人在美國。這些在海外的伊朗人,其實還是相當時髦的,想怎么穿就怎么穿,和生活在伊朗的本地人有著明顯區別。
所以說,伊朗是一個特別擰巴的國家。普通人看過現代世界以后,再被弄回來嚴格要求按照古代的風格去生活,這不擰巴才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