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150架美軍戰機遮天蔽日地飛抵中東,兩艘航母殺氣騰騰地駛入波斯灣,全世界都以為戰爭一觸即發時,特朗普卻突然按下了暫停鍵——這個曾經叫囂著要“讓伊朗從地圖上消失”的美國總統,竟然宣布:“再給伊朗兩周時間考慮談判。”
一、特朗普的軍事劇本:從極限施壓到臨陣退縮
這出戲碼對特朗普來說并不陌生。之前,他就用“對等關稅”套路演過類似橋段:先以“美國優先”為名掀起貿易戰,把自己架在道德高地上,等市場恐慌蔓延、企業叫苦連天,再以“90天暫停”給自己找臺階下。如今對伊朗,他故技重施:
第一步,制造戰爭恐慌:150架戰機、2個航母打擊群、中東基地士兵曬“出征龍蝦宴”,甚至連B-2隱形轟炸機都部署到了印度洋的迭戈加西亞基地。
第二步,設定最后通牒:從“48小時無條件投降”到“24小時決定攻擊”,特朗普把輿論胃口吊到極致,連《聯合早報》都提前分析起美軍可能使用的GBU-57鉆地彈。
第三步,突然剎車變卦:正當外界以為6月20日將是“末日審判日”,他卻改口稱“外交解決還有機會”,甚至把鍋甩給伊朗:“他們還沒求我們談判呢!”
這種“狼來了”的游戲,本質上是特朗普的機會主義政治術。他深諳“恐懼經濟”的真諦——通過制造危機推高支持率,再以“救世主”姿態收場。但這次他遇到了硬茬:伊朗不僅沒趴下,反而越戰越勇。
二、伊朗的絕地反擊:從被動挨打到家國同仇敵愾
6月13日以色列突襲伊朗核設施后,外界一度認為伊朗政權危在旦夕。但一周之內,這個“西亞病夫”竟上演了驚天逆轉:
1. 全民凝聚力大爆發
德黑蘭街頭出現了罕見的團結景象:曾經反對現政權的市民階層舉著國旗游行,連平時拒唱國歌的國家足球隊都錄制了聲援視頻。伊朗人意識到,這不是政權之爭,而是國家存亡之戰。
2. 反特務行動雷霆萬鈞
以色列這次玩得很絕,派出摩薩德“休眠小組”滲透伊朗,試圖制造內亂。但伊朗革命衛隊動員巴斯基民兵展開“全民抓特務”,從潛伏多年的間諜到試圖引爆化工廠的破壞者,一周內揪出數百人,直接掐斷了以色列的“第五縱隊”。
3. 導彈反擊精準致命
6月18日,伊朗用“泥石”重型導彈精準命中特拉維夫證券交易中心,玻璃幕墻碎成齏粉;19日,一枚偏離目標的導彈竟陰差陽錯地擊中索羅卡醫院,這座擁有1000床位的戰地醫院瞬間淪為廢墟。以色列號稱摧毀了伊朗三分之二的導彈發射架,但伊朗的“霍拉姆沙赫爾”中程導彈仍不斷升空,讓以色列鐵穹系統疲于奔命。
更絕的是,伊朗悄悄將濃縮核材料轉移至更隱蔽的地下堡壘,這招“藏糧于地”直接廢掉了美國“斬首核設施”的如意算盤。
三、美軍的致命短板:彈藥不足與技術瓶頸
特朗普的退縮,本質上是美軍的“虛張聲勢”被伊朗看穿:
- 彈藥運輸捉襟見肘
美軍在中東的彈藥儲備嚴重不足,最近一周只能通過50-60架次運輸機緊急空運1000噸彈藥,其中大部分還得優先供給以色列的“鐵穹”系統。若要維持150架戰機一周的高強度空襲,至少需要6000噸彈藥,這意味著美軍還得再運300架次——相當于每天40架次,這在和平時期都難以實現,何況是戰爭狀態。
- 福爾多核設施成噩夢
伊朗福爾多核設施深埋地下90米花崗巖山體,周圍還有四層鋼筋混凝土加固,堪稱“地下鋼鐵堡壘”。美軍唯一的“地堡克星”GBU-57鉆地彈雖能穿透61米混凝土,但對90米巖層仍力不從心。
五角大樓評估,至少需要兩枚炸彈連續命中同一位置才能炸開缺口,而B-2轟炸機在目標上空盤旋投彈時,極可能被伊朗S-300防空系統擊落。更尷尬的是,美軍目前只有20枚GBU-57,全部投入也未必能摧毀福爾多。
- 國內政治撕裂加劇
特朗普的MAGA陣營出現嚴重分歧:班農公開警告“不能再打伊拉克式戰爭”,塔克·卡爾森痛批“鷹派連伊朗人口構成都不清楚就叫囂開戰”,甚至有共和黨議員提出法案,禁止特朗普未經國會授權發動戰爭。而民主黨更是磨刀霍霍,就等著特朗普踩進戰爭泥潭后發起彈劾。
四、懸而未決的兩周:血漿儲備與班農的神秘午餐
盡管特朗普推遲了決定,但戰爭陰云并未消散:
- 血漿儲備的戰爭信號
CNN披露,美軍中東基地正在大規模儲備血漿,這與2022年俄烏沖突前的情況如出一轍。血漿保質期只有42天,若兩周內不發動攻擊,這些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血漿只能報廢——這或許才是特朗普“兩周之約”的真實底線。
- 班農的午餐悄悄話
萊維特宣布推遲行動后,特朗普與前顧問班農共進午餐。班農曾是“美國優先”的頭號軍師,他這次可能在特朗普耳邊念叨:“別忘了你的基本盤——那些反對海外戰爭的鐵銹帶選民。”但班農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畢竟,副總統萬斯等核心幕僚仍支持軍事選項。
- 伊朗的破局之道
伊朗正抓住窗口期加速備戰:革命衛隊在霍爾木茲海峽部署反艦導彈,法爾斯通訊社放出“擊沉航母”的狠話;同時,伊朗外長阿拉格齊隔空喊話:“只要以色列停火,我們隨時準備談判。”這種軟硬兼施的策略,讓特朗普陷入兩難。
五、大國博弈的暗線:中國警告與俄羅斯的沉默
在這場危機中,中國的角色至關重要:
- 中方的及時剎車
6月19日,中國外交部明確反對美方軍事干預,強調“中東不穩,天下難安”。這種表態不僅是外交立場,更是對特朗普的戰略威懾——若美國執意開戰,中國可能在貿易、科技等領域采取反制措施。
- 俄羅斯的沉默威懾
盡管普京與特朗普通話時表示“支持和平解決”,但俄軍在敘利亞的S-400防空系統已進入戰備狀態,伊朗境內的俄軍顧問團隊,也在協助優化防空部署。一旦美軍空襲,俄羅斯可能通過代理人戰爭讓美國付出代價。
看來,特朗普的“兩周之約”,本質上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戰略賭博:他既想通過軍事威懾迫使伊朗讓步,又不敢承擔戰爭失敗的后果。而伊朗則用“以戰促談”的策略,在戰場上贏得了談判桌上的籌碼。
這場博弈的最終走向,取決于三個變量:
1. 伊朗能否在兩周內完成核材料轉移;
2. 美軍能否在兩周內完成彈藥儲備;
3. 特朗普能否頂住國內反戰壓力。
近日,當被問及是否會像伊朗那樣,要求以色列停止襲擊時,特朗普表示“現在很難提出這個要求”。當被問及是否會支持停火時,特朗普回答說:“我可能會,視情況而定”。這就是特朗普,一個墻上草,隨風倒的美國總統。因此,我們完全可以預料,只要伊朗足夠強硬,美國絕對不敢輕易開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