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宣布,美軍成功對伊朗福爾多、納坦茲和伊斯法罕三處核設施實施了精確打擊,所有戰機已安全撤離伊朗領空。對于美國總統宣布的這一軍事行動已經標志著美國正式介入以色列與伊朗的沖突,直接參與摧毀伊朗核能力的軍事行動。然而,這一決定可能引發伊朗的猛烈報復,甚至導致中東局勢全面失控。
按照報道,此次美軍出動了6架B-2隱形轟炸機,從密蘇里州懷特曼空軍基地起飛,經過空中加油后,長途奔襲至伊朗境內執行打擊任務。B-2轟炸機攜帶的GBU-57“地堡克星”鉆地彈,是目前唯一能夠打擊伊朗深埋地下核設施的武器。福爾多核設施位于地下90米深的加固掩體中,常規武器難以摧毀,而GBU-57的穿透能力雖有限(約60米混凝土),但美軍可能采取多枚連續打擊的方式,試圖徹底癱瘓該設施。
從戰術層面上來看,此次行動無疑是成功的——美軍精確打擊了伊朗的關鍵核設施,并避免了戰機損失。然而,從戰略角度看,這一行動可能帶來三個嚴重后果。
首先伊朗的報復不可避免。伊朗早已警告,若美軍介入沖突,將直接打擊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伊朗革命衛隊已鎖定中東10座美軍基地,包括伊拉克阿薩德基地、阿聯酋扎弗拉基地和卡塔爾烏代德基地等。伊朗擁有射程2000公里的“泥石”高超音速導彈,可覆蓋整個中東美軍據點。
其次,伊朗可能采取對霍爾木茲海峽的封鎖,從而影響全球石油貿易。伊朗若采取極端措施,可能通過布雷或導彈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切斷全球28%的石油運輸通道。此舉將導致國際油價飆升,甚至突破300美元/桶,引發全球經濟震蕩。
最后就是核擴散風險加劇。若伊朗核設施被摧毀,德黑蘭可能徹底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加速核武器研發,甚至刺激沙特、土耳其等國啟動核計劃,導致中東核競賽。
而伊朗最直接的報復選項恐怕令美國難以招架,第一個就是伊朗可能直接用導彈打擊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伊朗已部署大量彈道導彈,并具備打擊美軍中東基地的能力。若伊朗選擇直接攻擊美軍目標,可能引發美軍更大規模的軍事回應,導致沖突螺旋升級。那美國將不得不面臨是否對伊朗展開進一步軍事打擊的選擇?如果美國想要徹底永絕后患,那美國就必須要派出地面部隊來摧毀伊朗國家政權。
可美國一旦選擇這樣做,那就意味著美國要將再打一場新的阿富汗式的戰爭。畢竟,伊朗可是一個多高原山地的國家,并且擁有164萬平方公里的國土,近9000萬的人口,這是遠比阿富汗要強大得多的國家。如果美國打算推翻伊朗國家政權,恐怕沒有伊朗內部的親美派勢力作為內應,美國根本就沒有能力來做到這一點。如果美國派出地面部隊入侵伊朗,美國還同樣面臨陷入伊朗戰爭泥潭的巨大風險。
那么,美國會否深陷中東戰爭泥潭?特朗普此次行動的目標是“速戰速決”,通過一次性摧毀伊朗核能力,避免陷入長期戰爭。然而,歷史經驗表明,中東沖突往往難以控制,美國可能面臨伊朗不會輕易屈服,可能采取“消耗戰”策略,通過導彈襲擊、代理人戰爭等方式,迫使美軍長期駐守中東,增加美國的戰爭成本。若美軍傷亡增加或戰爭長期化,美國國內反戰情緒可能高漲,特朗普將面臨巨大政策壓力。
現在的疑問就是只要伊朗展開對美國的軍事報復,那么中東大戰將一觸即發,可美國能否全身而退呢?美軍此次轟炸伊朗核設施,雖在戰術上取得成功,但可能點燃中東全面戰爭的導火索。伊朗的報復行動幾乎不可避免,而美國能否避免深陷戰爭泥潭,取決于伊朗的反制力度和國際調停的進展。那么,伊朗做出的決定將關乎整個中東局勢,而美國想要速戰速決賺一個臉面恐怕也難以實現。
若伊朗選擇大規模報復,中東可能陷入一場遠超伊拉克戰爭規模的沖突;若美國無法迅速控制局勢,特朗普的“速勝”計劃可能演變成一場戰略災難。未來幾天,全球將密切關注伊朗的回應,以及美國是否準備好應對一場可能改變中東格局的全面戰爭。但以我們現在來看,美國恐怕是已經捅了一個馬蜂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