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延安市寶塔區西北延河東岸的延安革命紀念館,是新中國成立后建立的最早的革命紀念館之一。館內藏有3.5萬多件文物,極其珍貴的歷史照片5500張,圖書資料有1.2萬余冊。
在這海量的珍貴文物中,國家一級、二級文物的數量為1700多件。這其中有一件文物很是特殊,每個人來到“它”的面前,都會心生敬仰。不為別的,只因為“它”曾是毛主席最親密的戰友之一!
是不是有些想不通?既然是文物,為什么會是毛主席最親密的戰友呢?別著急,我們就來聊一聊陪伴毛主席轉戰各地的“最親密戰友”之:小黃馬和小青馬!
▲劇照
自古有云:亂世出英雄!無論是三國時期,或是朝代更迭之時,涌現出的英雄豪杰,數不勝數。絕大多數的英雄身邊都會跟隨著一些無比忠誠的“伙伴”。
好比說三國時期的關二爺和赤兔;劉備與的盧,曹操與爪黃飛電;趙云與照夜玉獅子等等。英雄美人固然會被傳為佳話,但英雄配寶馬才是真正的絕配!
毛主席也曾有過兩匹心愛的小馬,它們陪伴著 毛主席轉戰南北,忠心耿耿。多次帶著毛主席突出重圍,殺出險境。只不過毛主席的這兩匹馬卻沒有太過于響亮的名字,它們一個叫做小黃馬,一個叫做小青馬。陳列在延安革命紀念館中的便是小青馬(小黃葬于鳳凰山)。
▲小青馬標本
我們先來了解下毛主席的小黃馬。
1929年9月,我軍攻陷福建的上杭。戰士們在戰斗中繳獲了一些馬匹,考慮到毛主席等領導在日常工作中對馬匹的實際需求,戰士們就將這些馬匹拉到了毛主席面前,讓他親自挑選一匹自己日常騎的馬。
毛主席出生于湖南,按照地域習慣來說,長江以南很少有人騎馬,北騎馬南坐船嘛!但是因為革命需要,毛主席還是學習了騎術。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毛主席的騎術雖然談不上精湛,但日常騎乘是沒有問題的。
看著戰士們送來的戰馬,毛主席一眼便瞧中了馬群中的一匹小黃馬。這匹小黃馬雖然體型健碩、脾性溫和,但是卻算不上“良駒”。一些真正懂馬的人,都建議毛主席換一匹,但是毛主席卻很是喜歡它。從此之后,小黃馬便成為了毛主席的坐騎。
▲劇照
雖然它的外表并沒有戰馬那般威猛,但小黃馬卻有股子韌勁,而且還特別有靈性。每次見到毛主席,它總會歡快地嘶鳴幾聲,然后將大腦袋親昵地靠在毛主席身上。
隨后紅軍部隊集結于井岡山,開辟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不過這里的道路卻是泥濘又崎嶇,七拐八繞的羊腸小道上更是布滿了樹枝和溝壑。
很多戰馬在這條路上行進時都有些膽怯,有的甚至不敢前行,唯獨小黃馬“蹦蹦跳跳”如履平地。很多人看到這一幕后不禁覺得欽佩,雖然毛主席并不是很懂馬,但是挑選馬兒的眼光卻非常人能及!
1934年10月,我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兩萬五千里長征。等待他們的不僅有5千米高的雪山,還有一望無際的草地。行軍過程中,很多戰士們接連病倒,無力走路。
▲長征畫作
看到這一幕,毛主席果斷地讓出了心愛的小黃馬。他手里拿著一根木棍,腳步堅定地走在長征路上。而小黃馬則供受傷的戰士們騎乘。看到這一幕,很多戰士頓時紅了眼圈,試問:有哪個領袖不騎馬,反而把自己的馬讓出來給戰士騎呢?
1935年10月5日,部隊到達一個小村莊,隨后全員就地扎營休息。當天夜晚,向來溫順的小黃馬突然咆哮嘶鳴起來,顯得異常暴躁。
這種情況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警衛員連忙向毛主席匯報了這一情況。毛主席認為,小黃馬應該是在向他們傳遞某種信號。馬兒的聽覺要比人靈敏很多,小黃馬絕對是察覺到了某種危險,所以才會這樣做,于是毛主席當即命令全員撤離。
果不其然,就在毛主席等人撤離后不久國民黨部隊便追了上來,在追擊部隊中有著大量的騎兵。由此來看,小黃馬絕對是聽到了大批戰馬靠近的聲音,所以才會表現出異常。也正是因為小黃馬的提前示警,才讓毛主席和一眾戰士們脫離危險。
▲劇照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當紅軍結束了艱苦的長征沒多久,小黃馬就病倒了。它跟毛主席南征北戰,多次幫助毛主席脫離險境,立下巨大的功績。1937年,本該“頤養天年”的小黃馬病死了。
對于小黃馬的死,毛主席是非常傷心的。雖然小黃馬只是毛主席的坐騎,但是毛主席卻把它當成了親密的戰友。那個時候,只要不是死于疫病的馬匹都是可以作為食物的。
小黃馬是不是也是如此呢?答案是否定的!
毛主席對小黃馬有著深厚的感情,所以小黃馬死去后,他下了一道“三不準”的命令:
一,不準剝它的皮
二,不準吃它的肉
三,不準拔它的馬尾
在毛主席的親自過問下,戰士們將小黃馬埋葬在了鳳凰山上。
▲延安鳳凰山
小黃馬已經死去了,但是毛主席仍然是需要馬匹的。于是工作人員便去挑選了兩匹川馬,這兩匹馬雖算不上萬中無一的寶馬,但既然是精心挑選的,想來也不會差。
當毛主席看到這兩匹馬后,瞬間喜歡上了一匹小青馬。因為小青馬的體型和脾氣,與自己之前的小黃馬差不多,于是小青馬便成為了毛主席新的坐騎。而另一匹小紅馬,則送給了周總理。
小青馬和小黃馬的性格幾乎一模一樣,都特別的溫順聽話,而且也特別有靈性,深得毛主席的喜歡。有一次,賀龍將軍看到毛主席騎的小青馬后,覺得這匹馬有點小。
毛主席的身材比較高大,騎著這樣的小馬著實有點不符合毛主席的身份,于是賀龍將軍便大方地讓出了自己喜愛的戰馬——“烏龍駒”。但毛主席卻拒絕了。首先他并不想橫刀奪愛,其次,他實在是喜歡這匹小青馬。
▲賀龍
當時毛主席的馬夫名叫侯登科,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小青馬長得膘肥體壯。雖體型小,但是“戰斗力”卻不輸其他戰馬。
1947年8月18日,毛主席在陜西佳縣一帶轉移時被一條大河擋住了去路,就在眾人思索著如何過河的時候,行進的隊伍又被國民黨的飛機發現了,于是開始對地面進行瘋狂掃射。
局勢瞬間緊急起來,調轉馬頭回去是不可能的。目標太大,想擺脫敵人的掃射很難。當前唯一的辦法就是冒險渡河,進入河對岸的樹林。
在湍急的河水里面,小青馬顯得有些顫顫巍巍,但依然扎穩腳步,拼盡全力一點點地前進。最終成功地馱著毛主席到達對岸,危險隨之解除。
▲毛主席轉戰陜北
毛主席率領部隊轉移到華北地區后,外出都可以乘坐汽車了,因此也就不再騎它了,但是對它的感情并沒有因此而減少。
1949年3月,小青馬作為功勛卓著的“軍功馬”,被送到北京動物園,由老紅軍周根山進行飼養。隨著小青馬年齡的增大,它的毛色也逐漸變白,小青馬變成了小白馬。
1962年小青馬老死,馬皮被制成了標本保存。1964年8月份,上級同意了延安地委的請求,小青馬的標本由延安革命紀念館派專人運回,作為國家一級文物,在陳列大廳展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