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賠款、割地、擁兵自重、賣國求榮,中國近代史的尊嚴,都讓這三個人毀了。
這三人是誰,又做過什么呢?
慈禧太后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鄧世昌等人為國捐軀,清廷震動。
北洋水師從此一蹶不振,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
后人在分析戰敗原因時,越來越頻繁的提到了慈禧太后。
在戰爭爆發前,海軍的經費已經不足。
尤其是在戰爭迭起的時代,慈禧太后居然還忙著花錢修園子,就更讓原本不富裕的清政府雪上加霜。
在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北洋水師的戰斗力一直處于尷尬的境地,最終全軍覆沒,慈禧太后也成千夫所指。
為此,北京還流傳著暗諷慈禧太后的對聯,晚清章太炎也直接撰文嘲諷慈禧太后為了一己私欲,置江山和百姓于不顧。
甲午戰爭后,康有為、譚嗣同等人在光緒帝的支持下開展了戊戌變法,試圖仿照日本的明治維新,對國家進行較大規模的改革。
一開始,慈禧太后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讓光緒帝主導變法。
只不過光緒帝沒有實權,變法過程中起不到關鍵作用。
當變法開始觸動一部分階級利益時,慈禧太后不但軟禁了光緒帝,還殺害了以譚嗣同為首的戊戌六君子。
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極為重要的一次運動,被很多人寄予厚望,但可惜也只是曇花一現。
袁世凱
1911年后,清政府的統治力降到冰點,各地紛紛宣布脫離,實現自立。
在此情況下,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爆發了。
這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革命黨人揭竿而起,成立中華民國,與清政府進行對峙。
但由于革命黨人力量不足,北方則由以袁世凱為首的軍閥割據。
后來孫中山先生等人為國家大計考慮,提出以清帝退位為條件,向袁世凱屬以中國民國總統之職。
1912年,清帝退位,孫中山先生也遵守承諾宣布辭去職位,由袁世凱繼任。
但掌握大權的袁世凱露出了真實面目,竊取了革命果實。
在任臨時總統前期,宋教仁不幸遇刺,黨內人員認為此次刺殺是袁世凱所為,雙方積怨日深,最終引為爭斗。
正巧一戰爆發,袁世凱又簽下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此后,他稱帝之心日盛,不斷修改憲法,妄圖復辟帝制。
一系列反革命行徑,徹底引發了袁世凱與革命黨之間的根本矛盾。
袁世凱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簽訂不平等條約,又擅改政法,險將辛亥革命的成果付之一炬,釀成千古大禍。
汪精衛
日本侵華,群情激憤,全國抗日思潮愈發高漲。
而汪精衛卻被日本人嚇破了膽,不但不主張抗日,甚至還認為只有順著日本人的想法做事,才有活路。
1932年淞滬會戰期間,汪精衛悲觀的認為,當時的中國處處不如日本,沒有辦法戰勝對方,并和蔣介石一起簽署了相關停戰協定。
而這項協定,幾乎讓上海成了無人之境,任日本人輕松來往。
1935年,汪精衛又簽署了種種賣國協議,主張對日不抵抗,還要求手下士兵向日本人道歉。
這種軟骨頭自然是民族之恥,但汪精衛不以為恥,甚至還對日本人更加言聽計從。
除汪精衛外,王克敏也是投日的另一個大漢奸。
兩人素有矛盾,但沖突的源頭并非地盤與金錢,而是王克敏比汪精衛更早投靠日本人,此舉讓汪精衛心生嫉妒。
為了向日本人表示自己的忠誠,汪精衛直接給同胞洗腦,大搞親日論調,還企圖構建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
同時,他在南京大力推行奴化教育,向青少年灌輸親日理念。
甚至在報紙、廣播中,汪精衛也不遺余力地荼毒國人的思想,喪心病狂的將同胞拉向黑暗的深淵。
汪精衛的所作作為堪稱無恥至極。
總結:
在近代歷史上,這三人都是影響過歷史走向的大人物。
而他們的污點也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以警示后人。
參考資料:
《七絕:斥慈禧太后擅權禍國》辛亥革命網
《對聯諷慈禧太后太后》文摘報
《世界之人杰,中國之罪人——袁世凱》鳳凰網
《「讀史」別費心給漢奸“翻案”了,看看他們在抗戰中的嘴臉吧!》新華美日電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