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叫停關于中企的石油開采合作】【歐盟承諾向塔利班提供1.61億歐元援助】【塔利班外長與美國代表握手寒暄】
近日,俄外交發言人公開表示,將會在合適時候正式承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塔利班真的到了可以被承認的地步嗎?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據阿富汗媒體帕杰瓦克通訊社報道,日前阿富汗礦產和石油部宣布,因中方企業“屢次違反合同條款”,將叫停與中企在阿姆河流域簽訂的25年石油勘探與開采合同。報道特別指出,此次終止合同的決定是根據塔利班經濟事務副總理辦公室的指示作出的。
這里提到的阿姆河流域是阿富汗六大主要油田之一,據專家估算該油田下至少蘊藏著8000萬桶石油資源。
2023 年 1 月的時候,中亞石油能源公司(CPEIC)與塔利班政府,在中國駐阿富汗大使的見證下,簽下了長達25年的油田開發協議,并成立了合資企業,其中中方持有75%的股份。
這份協議不僅覆蓋了薩爾波爾、朱茲詹和法里亞布三省4500平方公里的區域,還附帶很多實質性的條款,比如中方將在三年內投資5.4億美元、禁止原油出口、推動阿富汗本地煉油廠建設等。
對阿富汗來說,這份合作既能帶動本地經濟、就業,又能獲取大量稅收,可謂是一舉多得。
但這才過了兩年時間,塔利班就對中企“翻了臉”,而且還是以中企“屢次違約”為理由,但中企具體哪里違約?是工期延誤還是設備沒到位?亦或是還是資金不到位?塔利班方面卻是只字未提。
也就是說,中企是否真的違約現在還不好說。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這種“突然掀桌子”的操作,明顯透著幾分不正常。
而且有意思的是,就在塔利班撕毀中企合同的同時,其與“死對頭”巴基斯坦的經濟關系卻突然升溫。
本月中旬,巴基斯坦政府突然間宣布對阿富汗進口商品的原產地證書給予臨時豁免。該豁免適用于自阿富汗進口的棉花、豆類、煤炭和皂石等產品。這等于是給塔利班經濟“輸血”,幫助其資源出口不受阻。
與此同時,還有多個消息源透露,塔利班正試圖引進其他“有經驗的國際公司”,重新接手阿姆河油田項目。
要知道,美企之前就曾試圖介入阿姆河油田項目,再結合當前特朗普會見巴基斯坦軍方這一消息,很難不讓人懷疑,這背后,是不是又有其他“老朋友”在蠢蠢欲動?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塔利班在近期得到了一筆豐厚的“進賬”。日前,歐盟承諾向阿富汗提供 1.61 億歐元(約1.8億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按理說,援助本是人道舉措,但歐盟向來的風格是會增加一下“附加條件”,而且歐盟和美國向來是沆瀣一氣的。
在此背景下,塔利班叫停與中企合作的舉動很難不讓人產生聯想:這背后是不是藏著某種不為人知的交易?換句話說,這很可能是塔利班“站隊”的信號。
從塔利班再次執政以來,已經過去了4年,但其至今在全球范圍內未獲得普遍承認,唯一對其態度稍顯開放的是俄羅斯。而中方在塔利班剛上臺時,就選擇了“務實外交”,既未迅速承認,也未完全封鎖,而是以經貿合作和人道援助為主線,一步步推動穩定。
不過特朗普上臺之后,美國對塔利班的態度似乎有所松動,不僅撤除了對阿塔內政部長的懸賞,而且還多次派出高層與塔利班接觸。
而塔利班方面,似乎也很樂于與美國緩解關系。特朗普重返白宮之后,塔利班曾第一時間伸出橄欖枝,其外交部發文表示希望能與美國開啟“雙邊關系新篇章”,在接待來訪的美國高管時,也顯得十分熱情。
此次撕毀與中企協議,很可能就是其想左右逢源”的一次試探。然而,在地緣政治高度復雜的中亞地區,吃著中國的飯、砸著中國的鍋,顯然不是長遠之計。
從中國利益的角度出發,我們對阿富汗以及塔利班臨時政府的態度一直都是非常客觀務實的,不會干涉其內政發展,也從來不插手其政權更替,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會對其打壓我國企業和戰略投資的行為,進行無限度容忍。
事實上,中國對阿塔的期望實在說不上高,只要其不淪為西方反華工具,不為恐怖分子提供“溫床”,能維護好基本的邊境安全和合作秩序,就已經很不錯了。
縱觀當前的國際社會,中國無疑是少數真正愿意在阿富汗政權動蕩、國際封鎖之下伸出援手的國家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塔利班還要執意親近西方,放棄與中國的合作,只會重蹈過去“靠美國養、被美國甩”的覆轍。
中方的態度一直都很明確,誰要做朋友,我們歡迎;誰要搞陰招,那也得掂量掂量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