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文
能問出這個問題的,也不知道經歷了多少辛酸與無奈?或許只有經歷過才能感同深受。
1:體制內最不缺的就是人。
這是最重要的。可以說,體制內最不缺的就是人。
一者,有的機構人員仍然臃腫。有的地方和單位甚至是越減越多,除了正式員工,還有臨時人員。
二者,考公熱居高不下,已經成為常態,并且帶動事業單位、國企等熱度不減。
有位體制內領導就曾感慨,體制內還是人才濟濟的。
為什么?因為體制內單位有吸引力,這里面有文化、社會、經濟等多方面因素。
2:體制內有躺平,但很少辭職。
不可否認的說,有的地方和單位員工的確存在躺平現象。主要是三種:一是主觀上就是混時度日,得過且過,根本不想干事。
二是能力上干不了事,不會干事,當然也就只能是混日子。不然你交給他一件事,還會屢屢出問題。
三是被逼得躺平,主要基于“多干多錯、少干少錯、不干不錯”的逆淘汰環境,如果是這種環境,誰還干活呢?
這里講到的第三種,就存在有能力的人,但他們是被逼躺平,一般事情肯定逼不了。
至于說辭職,只要員工自己不主動提出來,一般也奈何不了他,除非犯了大錯。而且現在辭職的也很少,沒有當年“下海經商”的潮流。
3:體制內一些工作沒有多少含金量,誰都能做?
這也是一些領導的認知,以及工作的現實。
體制內的工作,離了誰都能轉。
特別是一些繁雜的事務性工作,又有誰不能被替代呢?
現在的體制內員工,本科、碩士、博士一抓一大把,本來有些就是個中學水平都能做的崗位和事務,還能難得倒領導用人嗎?
4:體制內工作結果不用有太大壓力。
對于體制外人員,創造不了實際的經濟效益,就會面臨走人、沒有收入。
體制內單位,除非是出了大問題。
但畢竟是個別現象,有概率的,有的即使出了,有人也只是自認運氣不佳,不會覺得是自己工作沒有做好。
而在壓力面前,有的地方和單位就出現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說是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當然不需要有能力的員工,恰恰是沒能力的人才搞出來的。有能力的員工要搞,也是被逼的。
5:有些晉升重用往往與工作業績和能力沒有多大關系。
什么是有能力?
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認知,包括領導。
比如,有的認為“能干事會干事”是能力;有的則不然,覺得“會來事特聽話”才是能力。
尤其有些不會干事、不想干事、不能干事的平庸領導,一方面也識別不出什么有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更不會用好人才,擔心自己駕馭不住人才。
工作是工作,能力是能力,提拔是提拔。三者有時候好像沒有什么關聯。
所以說,有的領導心思不在工作上,不在謀事上,而是在謀人上,怎么謀?一是如何鉆營關系,時刻謀劃和推動的是自己的位子;二是如何培植聽話的人,好為自己個人提供服務和便利。
6:有能力的員工往往不輕易躺平。
有能力的員工,大都有責任心,有想干事的態度,能力強,人品好,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真正是單位的中流砥柱,是隊伍當中的“老實人”。
只可惜,“老實人”總會吃虧。但總吃虧也會被拿捏。不做覺得對不起良知和職責,有時候做了又覺得無意義、無可奈何。所以,有人說有些人的焦慮是“過度責任”導致的。
除非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戰其底線,才有可能忍無可忍。
但是,對于稍稍聰明的領導來說,一般不會做這樣的事。除非是不可救藥。
#躺平#領導#公務員辭職#考公熱#體制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