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摘要:6月22日凌晨,美軍襲擊了伊朗三處核設施,令全世界震驚。今天就來全面盤點這次美國轟炸伊朗核設施中動用的武器裝備。
6月22日凌晨,美軍襲擊了伊朗三處核設施,令全世界震驚。今天就來全面盤點這次美國轟炸伊朗核設施中動用的武器裝備。
前一天,美軍6架B-2“幽靈”隱形戰略轟炸機從密蘇里州的懷特曼空軍基地起飛,最初宣稱是轉場關島,也有說是轉場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亞島,但實際上這6架B-2轟炸機卻直接飛往了伊朗。
B-2轟炸機是美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研制,1989年首飛,1997年開始裝備部隊。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種隱形轟炸機,也是美軍現役三種戰略轟炸機中最先進的一款。
B-2的官方綽號“幽靈”,采用無垂尾飛翼氣動布局,不但外表非常科幻酷炫,而且是具備優異的隱形性能。機長21米,翼展52.4米,正常起飛重量152噸,最大起飛重量170噸,最大速度0.95馬赫,最大航程1.1萬公里,實用升限15200米,最大載彈量23噸。從這些性能數據來看,最大航程超過1萬公里,最大載彈量超過20噸,都達到了戰略轟炸機的標準。不過B-2的速度沒有達到超音速,全靠出色的隱形性能來突破敵方防空系統。
由于采用了大量高科技,加上產量很少,量產型總共只生產了21架,所以價格極為昂貴,單價超過25億美元——世界上最貴的飛機。而且使用維護費用也相當高,飛行一小時的費用高達13.5萬美元。這次6架B-2往返飛行30小時,這筆費用就高達1500萬美元。
為了保障B-2跨洋作戰,美軍還出動了8架KC-135“同溫層油船”空中加油機,在整個飛行途中多次為B-2進行空中加油。看上去加油機似乎人畜無害,但實際上加油機被譽為“戰斗力倍增器”,可以大大提升作戰飛機的效率,將戰機的作戰潛力盡可能發揮出來。
KC-135是在波音707的基礎上改裝而來,1956年首飛,1957年開始服役。是美軍七十年來最重要的加油機機型,總產量超過800架,目前美軍現役數量依然高達450架。
KC-135機長41.53米,翼展39.88米,機高12.7米,最大起飛重量146.3噸,最大載油量92噸,巡航速度856公里/小時,實用升限15240米,采用硬管式加油系統,最大輸油率3360升/分鐘。雖然已經是七十多年的老古董,但仍然是目前世界上綜合性能最出色的加油機。
正是在KC-135的全力保障下,B-2轟炸機才能夠從美國密蘇里直接往返兩萬公里完成這次超遠程打擊行動。
在B-2轟炸機攻擊之前,美軍EA-18“咆哮者”電子戰機提前對伊朗實施了強烈的電子干擾和壓制。據在伊朗的西方記者描述,在那個時間段,所有的通信信號全部中斷。
EA-18“咆哮者”電子戰機是在FA-18“大黃蜂”戰斗機的基礎上改裝的,配備了最先進的A/Q249電子干擾系統以及增強型APG-79有源陣列雷達,同時在機身9個外掛點掛載各種電子戰和攻擊武器,包括AN/ALQ-99干擾吊艙和AN/ALQ-218戰術干擾接收機,同時也能掛載AGM-88反輻射導彈,既可以進行軟殺傷,也可以使用反輻射導彈對雷達進行硬殺傷。
在EA-18“咆哮者”電子戰機的掩護下,B-2轟炸機突入伊朗領空,向福爾多核設施投下了GBU-57巨型鉆地彈。
福爾多核設施位于伊朗庫姆市以南約30公里的山區之中。被認為是伊朗核計劃中最關鍵,也最具爭議的設施之一,主要進行濃縮鈾的提煉和加工。于21世紀初動工,2009年伊朗首次正式承認這個設施的存在,據說這里安裝了約3000臺離心機。
由于福爾多核設施在伊朗整個核計劃中的重要地位,所以伊朗將其建造在山體地下90米深處,一般的常規武器都束手無策。以色列幾天來對伊朗核設施的軍事打擊,六個一級目標中只有福爾多核設施未遭攻擊——因為以色列根本就沒有能夠摧毀福爾多核設施的手段和武器。
在常規武器中,能夠摧毀福爾多核設施的就只有美國的GBU-57巨型鉆地彈。這是美國2007年開始研發的特種彈藥,專門用于打擊地下數十米處的目標。2010年定型開始裝備部隊。
彈?長6.25米,?直徑0.8米,彈?重13.6噸,?戰斗部重量?2.7噸(其中2.4噸高爆炸藥)??。圓柱形彈體,彈頭錐形,彈體中部有四個大型彈翼,尾部有四片格柵尾翼,可以精準調控飛行彈道和落地角度。采用GPS/INS制導,能夠在惡劣氣象條件下進行精準攻擊,命中精度1.2米。
GBU-57巨型鉆地彈破壞力十分驚人,被認為僅次于核武器。當然,價格也不便宜,每枚GBU-57鉆地彈的價格為2000萬美元。這次美軍投下6枚GBU-57,僅這一項就是1.2億美元——現代化戰爭絕對是吸金巨獸啊。
只有B-2轟炸機能夠掛載,在1萬米左右高度投彈,滑翔飛向目標,借助重力加速度和彈體自身重量,加上極其堅硬的鎳鈷鋼合金彈體,可以穿透數十米鋼筋水泥和地下坑道,在預定深度爆炸,摧毀深藏在地下數十米的目標,因此被稱為“地堡殺手”。
這次美軍6架B-2轟炸機投下了6枚GBU-57巨型鉆地彈——正常情況下,1架B-2可以掛載2枚GBU-57,這次之所以只掛載了1枚,主要是由于這次攻擊是跨洋超遠距離作戰,攻擊遠在1萬公里之外的目標,掛載2枚GBU-57鉆地彈是載彈量的極限,為確保穩妥,所以只掛載1枚,以裝載更多燃料。
有消息稱,美軍總共投擲了14枚GBU-57鉆地彈,這至少需要7架B-2轟炸機,這顯然與美軍出動的B-2轟炸機數量不符合,應該是以訛傳訛。
第一架B-2轟炸機投下GBU-57鉆地彈,在山體上炸開一個寬60米的大破洞。隨后5架B-2轟炸機投下的5枚GBU-57就從這個破洞中鉆入山體,在地下幾十米深處爆炸。福爾多核設施基本上被摧毀了。不過之前伊朗就已經將人員和濃縮鈾都轉移了——攻擊福爾多核設施是早晚的,伊朗必然會提前有所準備。因此,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測,福爾多地區沒有出現放射性物質泄漏。
這次空襲,是B-2轟炸機的第二次實戰運用,前一次是打擊也門胡塞武裝。B-2對胡塞武裝的攻擊,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攻擊伊朗的實戰預演。
除了攻擊福爾多核設施,美軍還攻擊了納坦茲和伊斯罕爾兩處核設施,這兩處核設施之前已經遭到以色列的攻擊,這次美軍的攻擊只能算是錦上添花。最初消息是美軍發射了30枚“戰斧”巡航導彈,后來的報道確定是75枚——早期“戰斧”導彈單價在200萬美元上下,2020年以后美軍自己的采購價就已經漲到了600萬美元,外銷價格更是超過了1000萬美元。這75枚“戰斧”導彈就要花費4.5億美元。這次行動,美軍僅僅消耗的GBU-57鉆地彈和“戰斧”導彈,總價值就高達5.7億美元。
由于納坦茲和伊斯罕爾核設施并不像福爾多那樣深藏地下,所以“戰斧”導彈就足以摧毀。
美國還公布了攻擊核潛艇發射“戰斧”導彈的畫面,表示對納坦茲和伊斯罕爾核設施的攻擊是由攻擊核潛艇來完成的。
攻擊核潛艇主要負責反潛、反艦和對地攻擊,和攜帶潛射洲際彈道導彈的戰略核潛艇不同,承擔的是戰術打擊。美國海軍的航母戰斗群,標準編組是1艘航母、1至2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2至3艘伯克級驅逐艦、1艘佩里級護衛艦、1艘艦隊補給艦以及1艘洛杉磯級共核潛艇。
不過,1艘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只裝備12具導彈發射裝置,目前在中東美軍只有2個航母戰斗群,也就是只有2艘攻擊核潛艇,同時只能發射24枚“戰斧”導彈,那么其余的導彈都應該是由航母戰斗群中的巡洋艦和驅逐艦發射的。而美軍只公布了核潛艇發射導彈的畫面,有意凸顯是由核潛艇攻擊的印象,帶有明顯的威懾意味。
至于“戰斧”巡航導彈,早已是名聲在外,在歷次局部沖突中都有不俗表現,這里也就不再贅述了。
這次美軍對伊朗核設施的打擊,動用的作戰平臺不僅僅是B-2轟炸機、KC-135加油機、EA-18電子戰機,以及航母戰斗群,其實還有擔負空中掩護的戰斗機,協調指揮的預警機,出動的各種飛機多達125架次,以及進行戰場監控的偵察衛星、無人機等等,是一次牽涉眾多作戰平臺的軍事行動。因為現代化戰爭從來就不是只靠一兩樣先進武器,而是一個體系化作戰。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