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又一個大項目開工了,總投資1.2萬億元。
這是一個建在雅魯藏布江之上的水電項目。
建成之后,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壩,發電量比三峽還多,三峽已經是世紀工程了,而這個工程量更大。
在高原之上做這樣的項目,不知道得有多少人付出犧牲,多少人付出辛勤的勞動。
但這是好事,有利于碳減排。用水力發電,不像火力發電那樣有那么多的排放。
圖為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開工
可是,這件事有人不高興,誰呢?印度。
印度為什么不高興?因為這件事,印度覺得跟它有關系。
你可能會說,我們在自己國內建水電站,跟印度有什么關系?
你別說,雅魯藏布江不像其他河流那樣自西向東,而是轉彎向南,流到印度;流到印度以后,它的名字叫香江。
香江和印度的一條河,叫布拉馬普特拉河,和它會合之后,又流入孟加拉國。這是一條國際河流。
印度認為,中國在雅魯藏布江上游修建水電站,對印度構成戰略威脅,因而極度不滿,并提出一連串理由:
“你看,內地區地震頻繁,萬一地震,我們下游怎么辦?”
“你在那里修電站,會不會破壞生態環境?”
“修建電站需要大規模移民,這會給當地百姓的生活,也給原始土著文化造成多大沖擊?”
總之,印度羅列了一系列理由,印度媒體亦對此高度關注。
印度當然不高興,但細究背后,不高興也只能隨它去,因為它總是不高興。
這件事上,印度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事實上,占據上游、控制下游水源,正是印度最先干的事。
第一次印巴戰爭期間,印度就切斷上游水源;后來在世界銀行斡旋下,1965 年才簽署《印度河用水協議》。
今年 5 月印巴空戰之后,印度堅決拒絕調整,把大壩當成武器:洪水多時向巴基斯坦泄洪,水少時則關閘蓄水。
空戰結束后,印度仍拒不恢復1965 年協議,聲稱“永久有效,我們的水我們自己用,憑什么給巴基斯坦?”
這就是印度這么做的,自己控制水源、不讓他人使用,于是擔心中國也會如法炮制,這正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第二點,則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印度自己不愿他國在上游修壩,卻早在 2017 年就在雅魯藏布江下游香江那一段啟動大壩項目,2017 年開始調研,如今已啟動當地幾十個村莊的搬遷。
現在在香江流域,印度大批村民就和印度的軍警對峙:“這是我們祖祖輩輩居住的家園,怎么能搬走?香江是神河,你們怎么能在此建壩?”
對此,印度給出的理由,一是發展經濟、增加發電,二是“應對中國威脅”。
然而,那時候我們在雅魯藏布江根本尚未動工;若論先后順序,建水電站的恰恰是印度。
中國是在 2020 年中印邊境對峙之后,才真正把項目往前推進。
起初,我們已給足印度面子,但和印度打交道有個難題: 你跟他講道理,他卻不知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總之跟你東拉西扯。
印度畢竟做過英國殖民地,只有拿出震懾性的“大棒”,他才聽得懂。
如今,雅魯藏布江項目正式啟動,印度才如夢初醒,這仿佛核武器懸在頭頂,于是開始擔憂。
然而,印度對孟加拉國如此,對巴基斯坦亦如此,卻總認為別人是在針對它。
這就是印度的現狀?,F在印度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也在那修了一座大壩,給下游造成損害,而最早動手建壩的,正是印度。
當年印度做出這一決定時,我們尚未動工,是印度先干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