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科MVP,亞歷山大一度被認為是聯盟抬起來的超級球星,其打法或許并不那么吸粉,但是確實也是在這個賽季打出來讓人驚艷的表現,同賽季包攬了常規賽最有價值球員,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最佳一陣,得分王等榮譽。
NBA本質上是一場商業游戲,聯盟需要不斷推出新星以維持全球影響力。自庫里、詹姆斯、杜蘭特等老一代巨星逐漸淡出巔峰期后,尋找“接班人”成為必然選擇。亞歷山大恰好符合這一需求:26歲的年齡、攻防一體的技術、低調勤勉的職業態度,以及零負面新聞的個人形象,完美契合聯盟“優質偶像”的設定。
歷史上,聯盟對新生代球星的扶持并不罕見。2006年韋德總決賽場均16.2次罰球、2016年庫里全票MVP賽季的輿論造勢,均被視為聯盟推動新王的標志性事件。雷霆的崛起同樣暗合這一邏輯——小球市球隊逆襲的故事充滿戲劇性,霍姆格倫、杰倫·威廉姆斯等新秀的成長更添“養成系”魅力。正如ESPN評論員A.史密斯所言:“聯盟需要新故事,而雷霆提供了最完美的劇本。”
NBA歷史上,每一支冠軍球隊都伴隨爭議。2015年勇士的“跳投奪冠”、2020年湖人的“園區冠軍”,乃至1994年火箭的“喬丹退役紅利”,均曾被質疑“含金量不足”。但時間終將證明,冠軍獎杯上鐫刻的只有勝利者的名字,而非場外噪音。不過雷霆今年的情況,雖然不如2018年的勇士,畢竟那場西決的搶七是NBA歷史公認的最大很哨,即便是這樣人們依舊記住的是2018年勇士橫掃騎士奪冠。雷霆今年的情況也相似,不過冠軍永遠都在歷史長河中留名,他們無所懼怕。
雷霆的奪冠之路,是年輕球員的自我證明,是團隊籃球的勝利,也是時代更迭的必然。與其沉迷于“硬保”陰謀論,不如理性欣賞比賽本身——畢竟,籃球的魅力從不在于絕對的“公平”,而在于那群為夢想傾盡所有的人,如何一次次突破想象的邊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