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深藍財經
撰文 | 楊波
據多家媒體報道,近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梅花創投吳世春所掌控的超2億元的資產遭到查封、扣押或凍結。
據悉,吳世春作為梅花創投創始合伙人,在圈內名氣很大,經典投資案例包括代表項目包括大掌門、趣店、小牛電動、赤子城、理想汽車等。此外,吳世春個人風格明顯,擅長講脫口秀,又被圈內媒體稱為“最會說脫口秀的投資人”。
這位赫赫有名的投資大佬,這是怎么了?
1
謠言四起,大佬吳世春回應了
據天眼查顯示,今年5月份以來,吳世春持有的多家企業股權陸續被凍結。
包括,珠海梅花心力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價值7499萬元的股權;贛州梅嶺春來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被凍結5000萬元股權;共青城青云數科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凍結股權3000萬元;寧波梅花天使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凍結數額2025萬元人民幣。
昨天下午,吳世春曾公開回應過,他表示其實這只是一個正常的訴前保全,“被他們發揮到這么大的謠言”。
吳世春還是表示,“我不會去攻擊他們,但是他們在那個公司上面的不當行為、觸犯法律的話,我一定追查到底,造謠也是需要成本的,歡迎你們繼續造謠,林老板加油!”
這個林老板究竟是誰?
由于沒有進一步的信息,網絡上各種傳言四起,吳世春也非常無奈。
到了今天,吳世春被凍結超2億股權的消息愈演愈烈,坐不住的吳世春終于主動公布了事件詳情。
吳世春表示,經內部查詢,本次財產凍結原因,系北京基調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聽云公司”)的股權糾紛仲裁案件引發。
吳世春為聽云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第一大股東(包含間接持股),目前聽云公司的投資方發起回購仲裁,申請聽云公司履行股權回購責任,在聽云公司不能履行的情況下,由聽云公司重要股東陳麒麟、吳世春、陳靖華和郭曉航(“聽云公司重要股東”)承擔回購責任。
其實,目前聽云公司目前賬上有足以支付回購款的現金。但是,聽云公司的內部減資流程尚形成過股東會決議。因此,投資方追索聽云公司重要股東承擔回購責任。
吳世春很無奈的指出,“投資方律師利用法律規定漏洞”,對吳世春實施訴前保全,將仲裁請求的金額上限,對吳世春申請財產凍結,意圖通過此等訴訟策略逼迫吳世春配合其不合理的財產訴求。
但這只是訴前保全措施,并不會執行,對吳世春的財產所有權無處置風險;且吳世春只承擔有限責任,并不會牽涉到個人財產。
深藍財經透過天眼查了解到,北京基調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3月21日,是專注于應用性能管理和用戶體驗優化的第三方監測服務提供商,核心產品包括聽云 Network、聽云 App 和聽云Server。截至2023年,公司已獲得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多項資質認證。
基調網絡曾于2015年2月在新三板掛牌上市,但在2018年8月13日主動申請終止了掛牌。2020年9月7日,聽云C輪融資4億元人民幣,中金鋒泰基金、梅花創投、匯添富、廣發乾和、灃源資本共同投資。
但是4年多過去了,基調網絡一直沒能重新登陸資本市場,導致投資者退出不暢,這或是導致上述回購糾紛的主因。
2
糾紛不斷,開始押注二級市場
近年來,在境內外首次公開募股(IPO)通道收窄、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與經濟環境下,VC/PE投資機構退出充滿了挑戰。
今年年初,一則梅花創投LP蘇女士向該機構發出的律師函在社交媒體和一級市場行業群內廣為流傳。從該律師函可知,蘇女士曾向梅花創投實控人吳世春提出一些請求,但吳世春未允許,且微信拉黑了蘇女士。
據媒體報道,蘇女士此前曾公開“控訴”梅花創投及其實控人吳世春,焦點放在對方“不尊重LP”、“信息不透明”等方面。不過,梅花創投回應表示,“事實并非如此,會在合適的時機給予回應”。
事后,該事件不了了之。
基金退出不暢,企業估值縮水等導致的投資矛盾日發凸顯。在這種背景下,吳世春另辟蹊徑,開始在二級市場頻頻出手。
比如今年1月,夢潔股份(002397.SZ)發布公告,持股5%以上股東伍靜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將其持有的全部約7963萬股公司股份轉讓給共青城青云數科投資合伙企業(簡稱青云數科),占公司總股本的10.65%,總價約2.31億。轉讓完成后,青云數科將成為夢潔股份的第二大股東,僅比第一大股東少不到3%股份。
青云數科的執行事務合伙人和第一大出資人,都是吳世春。夢潔股份近年來業績下滑,內部董事會存在內斗等問題。吳世春的入局,雖然一度使股價有所上漲,但也引發了市場對于其投資邏輯的質疑。
今年3月,梅花創投吳世春以1.5億元,通過拍賣拿下ST路通(300555.SZ)7.44%的股權,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然而,ST 路通本身存在諸多問題。該公司此前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存在債務問題,導致股份持續被動減持。
吳世春成為ST路通第一大股東后,試圖改組董事會,提交了罷免 3 名公司董事的提案,但遭到董事會全票反對。董事會認為,罷免提案所述的罷免理由不成立,沒有法律依據。這一事件也顯示出,吳世春想要在上市公司發揮重要影響力,也面臨著巨大挑戰。
從投資動機來看,有分析人士認為,今年以來,吳世春兩次出手業績不佳、小市值,且存在一定管理問題的上市公司,可能反映出這位投資大佬試圖掌控上市公司,將旗下較為優質的被投企業與上市公司進行兼并、重組,或可開辟出另一條退出通道。
不過,這種關聯交易的資產重組受到監管層的嚴格審查,如果溢價太高則會引來損害上市公司中小股東利益的質疑,讓交易難上加難。
關于上面兩筆投資,吳世春自己其實也說了,他說一級市場有大量的資產沒有機會退出,二級市場有很多公司資產老化創始人躺平,因此需要換一批更有沖勁的創始人。這或許是吳世春的一種全新嘗試,不過從目前看,效果并不好,后續應該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有更大的挑戰需要克服。
事實上,吳世春遇到的問題并非個例,而是中國創投行業轉型陣痛的縮影。
一是退出壓力激化矛盾。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2024年VC/PE支持的中企IPO共129家,背后涉及706家機構,有被投企業IPO的機構數同比下滑31.1%。當 “募投管退” 閉環斷裂,LP 與 GP 的利益沖突從隱性走向顯性。
二是法律風險浮出水面。據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以及深圳國際仲裁院數據,股權投資、基金爭議等金融類案件最近3年大幅增長。
三是策略轉型迫在眉睫。從一級市場到二級市場的跨界試探,反映出頭部 GP 對退出渠道的焦慮。但夢潔股份、ST 路通的案例表明,缺乏產業整合能力的資本玩家,可能在二級市場遭遇更復雜的治理陷阱。
對于創投大佬吳世春和梅花創投而言,此次事件若處理不當,可能影響其在硬科技領域的募資。而對行業來說,吳世春的遭遇警示著:資本寒冬中,GP 不僅需要投資眼光,更需構建兼顧合規與效率的運營體系。
最后,你們怎么看待當前的一級市場投資現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