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主營水泵制造的泰福泵業(300992.SZ)宣布收購浙江南洋華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浙江南洋華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洋華誠”)51%以上股權。鑒于有“牛散”之稱的邵雨田本人是泰福泵業的前十大股東,而南洋華誠則由邵雨田家族掌控,此次并購構成關聯交易。
泰福泵業稱,“交易完成后,泰福泵業將新增電容器薄膜業務,向新質生產力方向拓展,形成‘第二增長曲線’,有助于提升公司經營規模、業績及整體競爭力。”換言之,南洋華誠的電容器薄膜資產被視為能夠助力其“向新質生產力拓展”。
耐人尋味的是,被相中的這塊電容膜業務就在四年前還被“痛斥”為“低效業務”,并因此被從另一家上市公司航天彩虹(002389.SZ)中剝離。航天彩虹則是邵雨田創辦的浙江南洋電子薄膜有限公司上市后轉型而來;接手航天彩虹掛牌出售的南洋華誠又是邵雨田家族實控。兜兜轉轉背后,閃現的是一幕幕精心策劃的資產騰挪。
邵雨田家族從2001年創辦電容膜公司,到2010年上市、并購轉型、剝離“低效”電容膜業務,2021年重新設立公司接手被剝離業務,2025年再將其重新裝入泰福泵業……圍繞電容膜展開的歷時約24年的資本運作當中,有精準踩點行業周期,有利用信息不對稱獲取“低效被剝離”資產,還有四年華麗變身優質資產重新注入另一家關聯上市公司。
如此創業、上市、轉型、剝離、重新整合、再上市,構成了“牛散”邵雨田的資本人生。
“低效業務”的前世今生
聊到南洋華誠這次要裝進泰福泵業的電容膜業務,還要從24年前說起。
2001年,在沈陽創業打拼多年的邵雨田敏銳發現了國內電容膜市場的機遇,經過一番調研,決定回到臺州投資設廠,并帶著妹夫馮江平等親戚朋友成立了浙江南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洋科技”)。隨后幾年間,公司引進了德國先進的電容膜生產線,并不斷擴大產能,最終在2010年,邵雨田帶著南洋科技成功登陸資本市場。
此后邵雨田展現出了在資本運作上的天賦,參與多家公司并成功上市。粗略統計,截至目前,其家族直接或間接持有包括綠田機械、泰福泵業、新筑股份、福石控股、泰鴻萬立、銘利達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并在其中收獲頗豐,“牛散”的稱呼也由此得來。2016年南洋股份籌劃的重大資產重組,更是其“得意之作”之一。
時間快進到2021年,當年7月23日,已經完成重組并把南洋科技更名為航天彩虹的董事會收到了一封特殊的函件——當時持股合計3.15%的馮江平等4位股東聯名提交了一份《關于提議航天彩虹無人機股份有限公司整合剝離電容膜業務相關事項的函》,4位股東希望上市公司“盡快實施剝離電容膜低效業務”。
在這封函件中,尚在航天彩虹體內、南洋科技留存的電容膜業務被描繪成當下業績增長的拖油瓶——“毛利率持續在低位徘徊”,“公司電容膜業務成長空間已到瓶頸,如繼續參與其中勢必要進一步加大投入,且后續盈利狀況仍難以預料,經營風險較大,也影響公司整體估值水平。”
彼時的航天彩虹正處在重組南洋科技后的深度整合期。上市公司也在對重組之后“無人機+新材料”雙主業格局進行優化,而在新材料板塊中,電容膜的毛利率最低。
所以,馮江平等人在提議中特意強調電容膜業務 "影響公司整體估值水平",這一說法也精準戳中了上市公司管理層的痛點——當時航天彩虹的無人機業務正處于突破期,重組后的公司亟需資本市場給予高估值。將電容膜業務定義為"低效資產"剝離,無疑能為無人機業務接下來的估值"減負"。
此時有股東遞上優化業務“枕頭”,航天彩虹自然也就“借坡下驢”。
這里有個插曲,航天彩虹在剝離前已經考慮外包“運營情況一般”的電容膜業務,并通過相關議案,計劃從2021年6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承包給后來成為南洋華誠子公司的浙江華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誠科技”),承包價格為4098.06萬元,不過這一承包業務隨著電容膜資產的剝離而終止。
回頭來看,雖然邵雨田已經退出上市公司,但“老膜人”對其一手締造的電容膜業務依然有著深厚感情;而同樣在電容膜行業中打拼多年的馮江平,其當時的提議也深意頗多。
電容膜不是一個好生意?
把時間線拉長,如今看來股東們的提議看似站在為上市公司 "優化資源配置" 的角度,卻巧妙避開了一個關鍵背景:2021年的國內電容膜業務正處在重要拐點,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產業的爆發,行業需求將在隨后幾年快速增長。
公開資料顯示,薄膜電容器被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包括新能源汽車、新能源電力系統、工業設備及家用電器。作為薄膜電容器的核心材料,電容膜在決定電容器的性能和耐用性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薄膜電容器的成本構成中,電容膜是最大的一項支出,占總生產成本的39%,約占原材料成本的60%。
由于電容膜所處產業鏈中下游市場的快速增長,多家券商當時也紛紛預測電容膜未來的發展趨勢。
其中,華鑫證券在其2021年12月份的一份研報中指出,“自2019年新能源行業快速發展,特別是新能源車的高速發展,對薄膜電容器需求大幅度增加,2020年底實現產品供需平衡,2021年世界需求量約為12萬噸(7微米當量21萬噸),產能缺口約為23%。”
由于電容膜投產的周期較長,華鑫證券更是在這份研報中直言,“(2022年)供需缺口將持續擴大”。正是看到未來的供需缺口,近幾年間不少企業都在紛紛購入生產線,擴大產量。
卓創資訊分析師馮圓圓向筆者表示:“2021年前電容膜行業的生產線尚不足40條,但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帶動,國內電容膜市場快速增長,如今國內行業的產線也已接近60條,未來的3年內還有預計20余條產線將陸續投產。”
灼識咨詢提供的數據,則進一步給電容膜行業近十年的發展進行了量化:2018年~2023年,中國電容器基膜市場的規模由12億元增長到2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0.1%,預計到2029年將達到7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7.8%;從產量方面來看,由2018年的4.5萬噸增至2023年的9.56萬噸,年復合增長率為16.3%,預計到2029年將達到23.28萬噸,年復合增長率為16.0%。
行業的快速發展,讓未能上市的電容膜公司們也嗅到了融資快速擴張的好機會:2025年2月,經歷了近2年的輔導后,海偉電子在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6月30日,此前IPO折戟的龍辰科技再次向北交所提交招股書。
和電容膜業務快速發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4年航天彩虹留在上市公司新材料板塊中的背材膜及絕緣材料業務毛利率僅為-10.12%,而光學膜業務的毛利率相比2021年也有所下滑。
從承包到接盤,南洋華誠“踩點”登場
再回到4年前的資產剝離。
繼上文中提到航天彩虹7月份收到提議函,兩個月后,公司就通過股東大會火速通過剝離議案;10月21日,浙江南洋科技有限公司聚丙烯電容器薄膜業務板塊凈資產、臺州富洋投資有限公司100%股權、鶴山市廣大電子有限公司100%股權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掛牌價格為3.18億元;11月23日,南洋華誠和航天彩虹雙方正式簽訂交易合同。
其中的交易細節暴露了更多刻意設計的痕跡。
根據北京產權交易所當時的反饋,航天彩虹此次資產轉讓截至掛牌期滿,僅有一家意向受讓方——南洋華誠,而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正是邵雨田,南洋華誠股東名單中幾個月前才“鼓動”上市公司剝離“低效業務”的馮江平也赫然在列。
值得注意的是,南洋華誠成立于2021年11月8日,也就是說在相關資產掛牌后沒幾天邵雨田家族便火速成立接盤公司,意味著這家公司幾乎是為接盤該資產 "量身定做"。最終,邵雨田家族公司以掛牌底價拿下資產。
從時間線看,整個資產剝離前后僅用4個月時間完成:先有股東提議,再有股東大會快速通過,接著資產掛牌,然后 “接盤公司” 卡點成立,最后以掛牌底價成交。每一步都精準銜接,仿佛提前排好的一串多米諾骨牌。
而這場資產剝離,表面是上市公司 “優化資源” 的常規操作,實則處處透著資本運作的精巧算計。邵雨田家族一方,既以 “提議者” 身份推動剝離流程,又以“接盤者”的身份底價拿下資產,完成了一場近乎 “閉環” 的資本騰挪。
四年潛伏“低效”資產變身“香餑餑”
彼時的電容膜市場正站在爆發前夜,新能源汽車的浪潮已經可以感知。而馮江平和3位股東在剝離提議中那句 “繼續參與其中勢必要進一步加大投入” 的判斷,成為當時南洋華誠成立之后的行動綱領。
攬入電容膜業務后,邵雨田便帶領南洋華誠駛入發展的快車道。2022年新春剛過,一場似乎早已籌備好的 “價值修復手術” 不動聲色地拉開序幕。
這場 “修復” 的第一步,便是砸下重金:買地、擴產。
筆者從臺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曾經公布的信息中查詢到,2022年南洋華誠接連在2月份和6月份購入兩塊工業用地,分別斥資2716萬元,拿下聚海大道以西、海環路北側80001平方米的工業用地和花費1308萬元,將聚英路東側、海循路以南27762平方米的工業用地收入囊中。
原有的產能肯定不能跟上電容膜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于是"年產3萬噸新能源用電子薄膜材料建設項目" 獲批,并在2023年破土動工,該項目也被浙江省納入到省級重大項目。
與此同時,公司員工也在不斷增加。從公司工商年報中披露的數據來看,公司已經從2021年的260人增加至2024年的353人。同時,南洋華誠也并未放松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從2022年開始公司有多達32條有效的專利信息。
進入2025年,邵雨田家族繼續“加注”電容膜業務:4月份南洋華誠一口氣與德國布魯克納機械有限公司簽署了包含投資10條BOPP電容薄膜生產線的諒解備忘錄,欲借此“鞏固其在電動汽車應用科技薄膜領域的領先地位”。
3個月后(2025年7月),當泰福泵業宣布擬收購南洋華誠時,這個電容膜資產已經兜兜轉轉經歷了近24年的時光,并且在近4年快速擴張成長,如今邵雨田家族希望通過泰福泵業這個平臺再現高光時刻。(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曹晟源,編輯 | 劉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