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原縣南部突降短時強降雨。一輛轎車因爆胎被迫停靠應急車道,兩位受困者站在護欄外瑟瑟發抖。中衛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高速公路五大隊民警巡邏至此,迅速聯系救援車輛,并安排女乘客乘警車前往收費站避雨。臨行前,民警將自己的雨衣留給了在現場等待拖車的駕駛員。
這個看似尋常的細節,不僅讓駕駛員感動不已,也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紛紛點贊——“穆警官,好樣的!”
一件尋常的雨衣,何以引發如此廣泛的情感共鳴?
首先,這份感動源于職業本能中閃耀的人性溫度
面對渾身濕透、在風雨中顫抖的受困者,民警的專業職責是保障現場安全、協調救援。脫下自身的雨衣讓給群眾,雖非執勤規范中的“必選項”,卻是人民警察職業道德的“必填項”。
這個讓出雨衣的舉動,正是人民警察職責擔當最直觀、最本能的體現。它超越了職業規范的刻板要求,閃耀著人性利他的光輝,讓“人民警察為人民”的莊嚴誓言變得如此具體而可感。
其次,這份感動在于執法細節中傳遞的尊重與平等
雨衣雖小,其象征意義卻重。它代表著一種將心比心的體察:民警身處同樣惡劣的環境,卻能敏銳地感知到受困者更切身的冷暖需求,并選擇將有限的防護資源優先讓給更需要它的群眾。
正是這種對群眾處境“感同身受”的細膩關懷,看到“半袖”“濕透”“發抖”便無法袖手旁觀的惻隱之心與行動自覺,這種“看見”并積極回應的姿態,才是人民公安愛民傳統的血脈傳承。這種基于同理心的細微關懷,傳遞的是對被救助者個體尊嚴的深切尊重,讓公安機關的執法執勤活動,在剛性的秩序維護之外,增添了柔性的情感連接,悄然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更深層次看,這份共鳴映射著社會對良性互動的珍視與期待
在高速運轉的現代社會,高效專業的公共服務固然是基礎,但公眾內心深處,同樣渴望看到制度框架下流淌的人性暖流。民警主動讓出雨衣的舉動,正是這種良性互動的生動注腳:群眾在危難中得到及時、有溫度的救助,公職人員在履職盡責中自然流露的善意被看見、被認可。
這種基于真誠的、具體的互動,正是警民魚水深情的無聲訴說,它滋養著人們心中的良善種子。當網友紛紛點贊“好警察”時,表達的不僅是對個體的褒獎,更是對這種職業精神與社會溫情的“心向往之”。它清晰詮釋:守護者與被守護者之間,是彼此理解、互相支撐的命運共同體。
一件雨衣,在特定的時刻,成為衡量公共服務溫度的一把標尺。它彰顯了職業精神與個體善意并非割裂,而是可以在職責的軌道上并行不悖,并煥發出溫暖人心的力量。我們樂見這樣的善意之舉被看見、被傳遞,更期待這樣的美好瞬間變得“司空見慣”。同時,它也提醒每一位交通參與者:自身的安全意識和規范操作,是守護生命的第一道防線,也是對所有守護者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應。唯有警民同心,各盡其責,方能共筑平安坦途。
值得注意的是,駕駛員前期的正確處置是有效救援的重要前提——冷靜應對爆胎、安全停靠、人員及時撤離至護欄外。這再次印證了行車安全意識和規范操作的重要性:
行車安全提示
1. 遇爆胎要冷靜:緊握方向盤,緩收油門,點剎減速,穩住方向,切忌猛打方向或急剎。
2. 車靠邊、人撤離、即報警:車輛停穩后,立即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所有人員迅速撤離至護欄外等安全區域(面朝來車方向),切勿在車內或路面上停留!
3. 設標志:在車輛后方來車方向150米外(雨霧等惡劣天氣下距離應更遠)規范放置三角警示牌。
4. 求援要專業:及時撥打12122或當地高速交警電話,清晰告知位置(參考公里樁/百米樁)、車輛狀況、人員情況。在高速路及惡劣天氣下,切勿自行冒險更換備胎!務必等待專業救援。
來源:平安中衛
馬上發布信息
(聲明:“中衛天天網”微信公眾號除原創內容外,其余來源于網絡。若有來源標注錯誤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更正或刪除。)
關注“中衛天天網”同城信息免費發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