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米SU7僅27分鐘大定破5萬臺、24小時累計達 88,898臺,雷軍感嘆“成功來得猝不及防”,門店試駕排隊到深夜,黃牛代搶費炒到5位數。
2025年,SU7 Ultra以52.99萬的“腰斬價”登場,兩小時狂攬1.5萬訂單,其金色車標在二手市場被炒出9萬天價。
如今歷史再次重演,距離小米YU7正式發布還剩不到一天的時間,它的“第一批車主”已經搶先把車掛到了二手平臺。
6月23日,雷軍官宣YU7將于26日發布的消息剛剛落地,閑魚上便冒出了大量的出租、代拍和轉單鏈接:
“7月初提車,日租3000元”“拼車試駕,四人成團”“代拍費5000元,保底搶到”……此類說辭層出不窮。
更有賣家信誓旦旦放言道:“參照SU7的經驗,提車首日6000元/天照樣有人埋單!”
當租賃訂單跑贏發布會
點開二手平臺搜索“小米YU7”,密密麻麻的掛單信息讓人目不暇接。
賣家們清一色打著“首批提車”的旗號,承諾7月初即可交付租賃車輛,短租價格從1000元到6000元不等,其中3000元/天的報價最為常見。
●圖源:閑魚
有賣家曬出與4S店銷售的聊天記錄稱“已鎖定首批配額”,有的推出長租優惠套餐:租7天送1天,租30天享8折,這套打法像極了當年SU7上市時的場景。
另外還有F碼搶單、代拍服務、提車儀式拍照等等,價格均在1000-10000元不等。
小米YU7還沒“出生”,就已經被包裝成了一件極具稀缺性的“體驗型金融產品”。
再看代訂服務:兩年免息、3000優惠、首批提車、24.59萬......離譜的是居然有233人表示想要。
●圖源:閑魚
YU7的火爆可見一斑,但普通消費者急需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因為此等灰色服務到處都是坑。
此前小米已經明確表示,YU7將于26日發布會后才開啟大定。也就是說,官方并未提前開放預訂通道,所謂的“員工首發提車”純屬虛構。
小米官方也并未公布YU7的交付周期,而二手平臺賣家卻聲稱“7月初可提車”,這中間的時間差足以讓懂行的人皺起眉頭。
另外在標價1000-10000元的“F碼優先購”鏈接下,有超百人標記想要,賣家宣稱“內部名額可提前2小時購車”,但王化早在去年已經辟過謠:“F碼是騙局,購車只能通過官方APP。”
●圖源:微博@王化
小米汽車銷售人員也明確表示,所謂的“F碼優先購”“大客戶通道”均為騙局。
這很像SU7上市時的劇本重演,當黃牛們用“稀缺性”制造焦慮時,普通消費者很容易陷入“錯過首發就虧大了”的心理陷阱。
除此之外,二手平臺租賃交容易缺乏官方保障,預付租金或代搶費后若車輛無法交付,維權成本極高。一旦出現產權糾紛,買家往往投訴無門。
從SU7到YU7的套利邏輯
YU7租賃訂單刷屏二手平臺,不過是SU7故事的復刻版。
2024年SU7上市后,二手平臺迅速出現租賃服務,日租金從2000元起步,而今年3月SU7 Ultra上市時,日租金更是飆到萬元,與法拉利SF90等超跑看齊。
YU7“未發先租”的生意依然能夠持續火爆,其背后是三類群體的需求共振。
一是嗅覺敏銳的內容創作者。
為了搶占新車測評的流量先機,他們愿意支付高額租金。有汽車自媒體主理人曾透露,首發測評視頻的播放量能比平時高出3倍,只要接一個廣告就能回本。
這種邏輯在SU7上市時已經得到了驗證,當時首批租賃車輛幾乎全被自媒體包圓,測評視頻下“求鏈接”的評論蓋起了高樓,也間接在為租賃市場導流。
●圖源:微博@雷軍
二是沉迷于社交貨幣的嘗鮮族。
曾有網友留言表示:“花3000租過一天SU7開去參加同學聚會,好幾個人問我是不是買了新車,這種被關注的感覺很滿足。”
租賃市場正是瞄準了這種心理,部分賣家甚至推出“提車儀式跟拍”服務,提供鮮花、氣球布置,配合客戶拍攝“喜提新車”的朋友圈素材,將租賃服務包裝成“低成本裝X神器”。
●圖源:微博@雷軍
三是逐利的租賃公司和職業黃牛。
SU7 Ultra上市時,深圳一黃牛團隊囤了20個訂單,轉手便獲利超10萬元。
短平快的套利模式吸引了大量資本涌入,雖然YU7還未上市,但是已經有很多人準備復制SU7 Ultra的賺錢路徑了。
這種生意能夠形成產業鏈,核心在于小米汽車制造的稀缺性。
從SU7到YU7,小米始終面臨產能爬坡的難題——SU7積壓訂單至今未消化完畢,YU7上市后預計交付周期將長達數月。
當官方渠道都一車難求時,二手平臺的租賃和代搶服務就成了灰色通道,而雷軍此前透露YU7留資量為SU7同期的3倍,更是給黃牛們注入了強心劑,讓他們堅信稀缺性溢價能夠持續走高。
YU7一定會爆火?
從現象層面來看,“未發先租”是火爆的市場信號,但更深層次的邏輯,還得回歸到產品本身。
YU7這次直接把矛頭指向了特斯拉Model Y,用一堆豪車級配置戳中了中產消費者的痛點。
先看動力參數:YU7 Max版搭載雙電機四驅系統,最大功率508kW,零百加速3.23秒,這個成績比Model Y Performance快了0.5秒,甚至超越了保時捷Macan Turbo。
續航方面,標準版用96.3kWh磷酸鐵鋰電池做到了835km CLTC續航,對比Model Y長續航版78.4kWh電池的615km,這種電量多跑更遠的表現,讓續航焦慮癥患者直呼真香。
●圖源:微博@雷軍
再加上800V碳化硅高壓平臺,12分鐘就能從10%充到80%,進一步解決了電動車的里程恐懼問題。
此外全系標配激光雷達、4D毫米波雷達和英偉達Thor芯片(700TOPS算力),這套硬件放在特斯拉Model Y上需要加6.4萬元,而YU7直接標配了。
就像手機界的頂配下放一樣,小米YU7把豪車才有的智駕配置變成了標配。
座艙的設計則是精準拿捏了中產的審美需求。
1.1米寬的Mini LED天際屏取代了傳統儀表盤,導航信息直接投射在前擋風玻璃底部,既不遮擋視線又能實時查看;
前排雙零重力座椅支持120°躺平,搭配10點按摩功能,后排座椅還能135°電動調節,“移動沙發”的體驗讓開長途變成享受。
●圖源:微博@雷軍
Nappa真皮+超纖麂皮覆蓋觸達區域,木紋飾板可選,連中央扶手箱都集成了智能冰箱,這種細節處的豪華感比Model Y的極簡風格更懂國人需求。
當YU7殺入市場時,其“高配低價”的策略注定引發搶購。就像雷軍所說:“與SU7不同的是,YU7有90%的零部件重新開發,駕駛風格在運動中偏舒適。”
這種既要性能又要舒適的平衡術,恰好擊中了中產家庭購車的核心需求——既能周末帶家人出游,又能偶爾體驗駕駛激情。
而二手平臺的租賃市場,恰好為那些想先試后買的消費者提供了體驗的機會。
從SU7到YU7
站在YU7發布的節點回望,從SU7到SU7 Ultra再到YU7,小米汽車正在重塑人們對汽車的認知。
二手平臺上3000元/天的租金標簽,本質上是市場對稀缺性的定價,而當首批車主通過租賃賺回車貸時,這種“邊用邊賺”的模式又進一步刺激了搶購熱情。
但在熱鬧背后,我們需要冷靜思考一個問題:這種溢價究竟能持續多久?
參考SU7的經驗,上市初期日租金2000元起,如今已回落至數百元,YU7的租金大概率也會遵循“高開低走”的規律。
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與其花大價錢嘗鮮租賃,不如等待上市后理性選購。
雷軍說YU7和SU7會一樣火爆。這句話的背后,是小米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也是中國汽車消費市場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
當新能源汽車擺脫交通工具的單一屬性,兼具科技感、社交屬性和投資價值時,像YU7這樣的現象級產品必然會引發關注。
而二手平臺的“未發先租”,不過是這場變革中一個生動的注腳,它既展現了市場的熱情,也提醒著我們:
在追逐潮流的同時,保持理性才能避免落入套利陷阱。而真正的好車,值得耐心等待。
*編排 | 黃家俊 審核 | 黃家俊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2000萬品牌經理人內參!
聚焦頭部與標桿,助力品牌高端化。
品牌專訪微信:jiangnan254(備注:專訪)
百萬品牌經理人都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