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AI醫療又誕生了一個超級獨角獸!
據報道, 自動化醫療筆記的 AI 初創公司Abridge獲得了3 億美元的 E 輪融資,估值達到5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0億)。
本輪融資由 Andreessen Horowitz 領投,Khosla Ventures 參投,新資金將幫助公司將業務拓展到護理、醫療報銷等領域。
要知道,今年2月份該公司宣布獲得2.5億美元的D輪融資,公司估值達到了27.5億美元。
而僅僅4個月后,公司估值直接翻倍。迄今為止,該公司已籌集了約 8 億美元,其中包括 2024 年 2 月的 1.5 億美元 C 輪融資。
隨著AI醫療的爆發,Abridge的營收也在飛速增長。
據外媒The Information報道,今年一季度A bridge的合同年度經常性收入達到1.17 億美元, 并在150個醫療健康系統部署其平臺。
而在2024年,公司預計其 ARR(年度經常性收入) 在 2024 年達到 5000 萬美元。
然而, 這樣一家醫療獨角獸并沒有眼花繚亂的AI技術,甚至還被認為是“套殼AI公司”。
不到半年時間,連續拿下兩輪巨額融資,A bridge為何屢屢收獲資本青睞?
真實需求+取代人工
Abridge成立于2018年,總部位于美國匹茲堡。公司的創始人為Shiv Rao博士,是一位心臟病專家。
“Abridge”在英文中的意思是縮短或者減少某物,而公司的出發點就是希望縮減少醫生的負擔。
一項調查發現,超過90%的醫生報告說“經常”感到筋疲力盡,這主要是因為文書工作。
由于美國復雜的醫療體系和醫保制度,對于醫生錄入到EHR(電子病歷)信息要求非常高,通常需要按照詳盡的SOAP格式。
為了保證計費和保險的準確性,ERH通常包含多達幾十個條目,一個錯誤就可能產生各種影響。
超過 60% 的醫生表示,他們感到被這些文書要求壓得喘不過氣來,并且每周平均在正常時間之外工作 15 小時才能跟上進度。
為了各種合規性審查,復雜的文書工作讓醫生不得不雇傭抄寫員(Scriber),以抽出更多的時間用于與患者溝通交流上。目前美國大約有10萬名醫療抄寫員,平均每10名醫生就有一名。
也就是說,無論是人工抄寫員還是AI抄寫員,對于醫生乃至整個醫療系統都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剛需。
抄寫員一般有兩種工作模式:
1、
現場工作:抄寫員一起跟隨醫生面對患者,并實時填寫錄入數據,還包括協助醫生隨訪等各種簡單工作,相當于醫學助理;
2
、遠程工作:由
醫生使用錄音設備
完成對
患者
信息的采集,
然后可以將電子記錄發送給抄寫員,然后轉錄并輸入計算機。
最重要的是,在這兩種情況下,醫生仍必須對記錄的內容負責,并且必須審查和簽字。
第二種工作模式下,為什么不能用AI取代人工并輔助錄入到ERH/EMR中呢?由此AIScriber(AI抄寫員)孕育而生。
事實上,該領域就曾經誕生過AI+醫療語音識別鼻祖Nuance,該公司還曾經為蘋果Siri提供過技術支持,2021年微軟以19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Nuance,成為微軟史上第二大收購案。
對于醫生而言,Abridge工作流程很簡單:他們只需要打開手機特定APP錄音,AI會自動通過自動語音識別(ASR)聽寫診療過程,結束后Abridge會將結構化的注釋直接發送到患者的電子圖表中。
圖:Abridge的產品形態
相較于傳統的抄寫員25美元/小時的成本,Abridge 將轉錄成本降低到0.12美元/小時,降低208倍。
綁定巨頭,B2B迅速打開市場
成立早期,Abridge的打法偏向于互聯網,即向醫生等使用者免費提供AI工具,并收集各類數據以便進行商業化探索。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2C的商業路徑讓公司并未找到合適的變現模式。
轉機在Abridge和醫療信息化龍頭Epic進行深度集成。
2023 年, Epic 選擇 Abridge 作為其首個生成式AI的合作伙伴,將該技術直接集成到醫療記錄系統中。這也意味著醫生無需學習新軟件,在不改變現有工作習慣下,大幅度縮減文書時間。
要知道,近年來聯邦立法要求 醫院使用 EMR /EHR 系統,截至2023年,超過96%的醫院和醫生實現了數字化,而2010年這一比例還不到10%。
而Epic是美國第一大醫療信息化廠商,2023年營收達到46億美元,市場占有率達到39.1%。
與Epic的深度合作,也讓公司轉向B2B SaaS模式,主要面向衛生系統進行銷售,而不是個人臨床醫生。
盡管,這種方法銷售周期較長(18-24 個月),但可以帶來更高價值的合同并更深入地集成到臨床工作流程中,未來用戶遷移成本也更高。
創始人稱,自 2024 年初以來,幾乎每周都會宣布一個新的醫療系統客戶。
截至目前,Abridge已經在美國超過150個醫療系統中上線,為16000名醫生提供服務。
公司客戶包括佛蒙特大學衛生系統、Christus Health、芝加哥大學醫學院、Sutter Health、耶魯紐黑文衛生系統、UCI Health、埃默里醫療保健、堪薩斯大學衛生系統、UPMC 等大型醫療衛生系統。
今年一年,Abridge 就將支持臨床醫生進行超過5000 萬次醫療對話,將其轉化為電子病歷。
從產品定價來看,其與部署規模成正比(通常基于醫生用戶的數量或處理的患者就診量),并根據每個站點所需的集成復雜性而有所不同。
更重要的是,Epic作為關鍵渠道合作伙伴,也能夠為Abridge拓展新客戶帶來巨大的幫助。例如Abridge、梅奧診所和Epic 共同宣布推出面向護士的生成式 AI 環境記錄工作流程。
雖說Abridge勢頭正盛,但外部競爭不可謂不激烈。
當前Abridge直接面臨Nuance(微軟旗下)、Nabla、Ambience、DeepScribe、Suki、Freed、DeepCura、Tali AI等AI醫療初創企業的激烈價格競爭。
僅僅是AI Scriber這一場景,還延伸出了專門針對獸醫的Scribenote,面向精神科的AI抄寫員Mentalyc等,意味著更小的初創公司在細分領域占位。
激烈競爭下,也讓Abridge開始拓展其他醫療健康場景。
上周,公司將其AI工具拓展到了住院場景中,而此前公司的平臺僅限于門診和急診,這也意味著公司邁向更加復雜的住院護理。
此外,Abridge希望進入包括門診訂單、保險索賠等領域。
與醫療機構、Epic的深度合作,也正在為Abridge創造商業良性循環:
即可以和醫院探討哪里有真實需求,并由此拓展到新的工作流程,通過小型試點后,再不斷擴大業務范圍。
套殼AI?原生應用公司?
由于技術含量并不高,Abridge也被市場上一部分認為是“套殼AI”。
早年間,Abridge還會自研基于BERT、BioBERT等模型,但大模型出現后改變了游戲規則,公司現在基本上使用經過微調后的大模型基座。
對此創始人表示:“人們很快意識到,真正的價值正在向上層應用轉移。而且當你能深度解決人類的問題時,就能實現這項技術的最高價值。”
諸如Cursor(AI代碼平臺)、Perplexity(AI搜索引擎)等“套殼”AI平臺正在受到資本追捧,據金融時報消息,Perplexity最新估值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40億美元。
金沙江投資人朱嘯虎曾提出一個觀點:所有AI應用都是套殼應用。對于企業級的AI服務商,如何把套殼的價值做好、放大,實際上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尤其專業壁壘較高的醫療領域,并不是接入了最先進的DeepSeek或GPT-4o就大功告成,產品體驗才是最重要的標準。
從技術角度,Abridge的AI產品主要包含兩大核心程序:
1
、通過
語音識別系統
ASR
)分辨醫學場景下的聲音
2、
原始轉錄文本轉換為草稿臨床記錄的注釋生成系統
為了能夠交付出超90%正確率,Abridge利用大量醫療語音數據調用和協調20個不同的模型。
例如在語音識別程序下,AI能夠是否能夠識別專業醫藥術語?例如AI能否正確拼寫新藥?多人在場時,AI能否精準識別患者和醫生?AI能否將患者感受轉換為專業醫學描述?
為了加大技術壁壘,Abridge已經將支持識別的語言拓展到了28種。
而針對筆記生成系統,Abridge以單詞錯誤率以及醫生編輯次數作為量化指標,不斷追蹤臨床醫生的評論和反饋,同時分析AI系統在不同科室以及患者亞群里面的表現,進行深度調整。
圖:Abridge的錯字率等指標
截止目前,Abridge已經積累了超過1萬小時的醫學對話數據,它們包括音頻、黃金標準參考轉錄和人工注釋。
這些寶貴的數據正在幫助Abridge創造產品飛輪,即數據累積越多,用戶反饋越多,產品就越好用。
Abridge最終還是回歸到投資底層模型,據創始人透露,根據大量數據和沉淀知識,公司正在開發自己的模型。
新風口:醫療語音Agent
值得注意的是, 本輪融資由硅谷頂尖機構a16z領投。
a16z全稱為Andreessen Horowitz,成立于2009年,名字取自兩位創始人的姓氏Marc Andreessen 和 Ben Horowitz。
Marc Andreessen是網景公司的創始人之一,這家公司曾經開發了世界上第一款圖形界面瀏覽器,奠定其互聯網老炮的地位。
一旦 a16z看重某個領域,則會大手筆押注這家公司。
于是,a16z是受益于互聯網浪潮最多的VC之一,幾乎押中了美國明星互聯網公司——Facebook、Twitter、Airbnb、Okta、Github、Stripe等,也讓a16z晉升為全球頂級風投公司,管理資金超過百億美元。
而它們最有名的標語也出自Andreessen:“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軟件吞噬世界)。
隨著AI浪潮的出現,a16z將語音AI視為一個獨立 投資的巨大機會,并且制作了行業報告。
一個數據是, 語音代理市場在 2024 年下半年爆炸式增長。根據 Cartesia 的數據,使用語音構建的AI公司占最近初創孵化器的22%。
圖:語音Agent行業圖譜
與此同時,a16z尤其看好垂直領域的AI語音公司,包括醫療保健、 金融服務、B2C、B2B等,此前a16z就投了醫療Agent公司Hippocratic。
尤其在醫療領域,醫生繁重的負擔,以及患者對高質量醫療服務的需求,讓AI公司迎來一波巨大的機遇。
例如,AI抄寫員行業需求仍然旺盛,遠遠沒有達到市場天花板。
例如前Facebook工程師創辦的Freed AI,在產品上線兩年后就做到了1000萬美元ARR。
寫到最后,筆者不禁提出一個問題,中國AI醫療賽道是否會跑出類似Abridge的獨角獸?
如今,各級醫院正抓緊醫療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為AI的廣泛部署做好了環境準備。
特別是在2023-2024年度,根據《中國醫院信息化狀況調查報告》的數據,超過90%的三級甲等醫院已經實現了基本的信息管理系統覆蓋,而近70%的二級醫院也緊隨其后。
美國有多個大型醫療集團不同,中國醫療保健系統以公立醫院為主,醫院對新技術的采納和合規性要求大不一樣。
而參考Abridge的成功經驗,中國企業不僅需要深度整合進入醫生工作流,更需要與本土化場景適配(如分級診療、縣域醫療),而非簡單復制歐美模式。
當前,我國 AI 大模型主要落地在 健康管理(智能設備實時采集/ 個性化患者服務)、疾病風險預測、醫學影像分析、輔助診 療、醫院管理到藥物研發等八大場景。
圖:智藥局《AI大模型+醫療行業研究報告》
未來3-5年,隨著政策細化和技術成熟,頭部企業或迎來爆發窗口。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